梁寧《產品思維》29人生邏輯大於商業邏輯

2021-09-14 06:54:17 字數 2875 閱讀 3237

產品能力是現實的、功利的能力。

做產品要求你判斷客觀條件和機會、盤點資源、按照使用者體驗的方式,有層次地整合起來,向世界交付價值獲得報償。

我做了一套撲克牌,剛開始,我想用「點線面體」做大王,「依賴」做小王。

「點線面體」的戰略選擇,屬於巨集觀能力,打打仗,靠的是巨集觀視野、勢能的使用和趨勢的把握。

但心裡還是有些不確定,和很多朋友溝通後,最後選擇「確定性」做大王,「依賴」做小王。

不得不提雷軍那句廣泛傳播的名言:「只要站在風口,豬也能飛起來。」

這些年,風口論成了最著名的成功學,搶風口幾乎成了創業的規定動作,

你在不在風口上成了所有資源方判斷你的標尺,成了社交場面裡介紹每個人必須有的乙個標籤。

搶風口,背後的乙個核心能力是搶資源的能力:

爭奪最好的團隊,爭奪最大筆的投資,爭奪公眾最大化的關注,爭奪合作夥伴最優質的資源與配合。

很多人看到乙個資本的風口,覺得自己有認知能力,有一些所謂的資源,有不甘心於人後的心氣,

就衝上去,但其實對「爭奪」這件事,無論是歷史訓練,還是心理準備其實都是不足的,很難不敗下陣來。

2023年到現在,我們看到了幾次風口,o2o上門服務、打車大戰、外賣大戰、網路金融、共享單車等等。

所有的「風口爭奪戰」挺到最後並飛上天的那個,其實真沒有誰是碰了運氣的豬,全部是創業了好久,磨練了好久的老手。

雷軍會說這句話,其實是因為他曾經是個內心非常驕傲的人。

如果當自己是一直雄鷹,就不需要依賴風,無論自己做什麼隨時隨地都可以成功。

但是,2023年金山上市,對一般人來講已經非常成功了,而雷軍卻鬱悶得要死,因為這不是他要的大戰。

我的個體能力只能達到這個點,如果我想大成,需要依賴機會、環境、勢能。

巨集觀能力、點線面體的戰略選擇當然很重要,但是它是最重要的嗎?

當你對自己根據「點線面體」做了乙個巨集觀的判斷,是否真的能不論自己準備是否成熟,內心是否確定,就衝到那個風口上去?

世界是多維的,到處是此起彼伏的點線面體,各種機會呈現出的就是各種變幻,各種不確定,

你會因為對於機會和利益的判斷,而在各種不確定中堅持多久呢?

那什麼樣的人、東西、感覺會給你確定感,讓你覺得可依賴,其實是極其重要的。

為什麼有人畫****天色圖會覺得**?有人做飯會覺得**?

因為這些都是有確定感的東西。

對乙個產品的使用,對乙個人的關係,持續收到確定感的反饋,就會覺得安全,覺得可以依賴。

如果突然變得不確定,就會有被傷害的感覺,這也是**不要輕易改版的原因。

我們的課是產品課,是否符合點線面體的大趨勢,固然是大成的標準,

但如果你無法持續輸出確定感,無法讓人依賴,其實連小成都達不到。

所以,我把「點線面體」變成了黑桃k,而把「確定性」做成了大王的原因。

說完確定性,那什麼是依賴呢?

依賴是一種真實的長期關係。

你觀察你的父母,你身邊的伴侶,你認識的創業合夥人,誰是完美的?

他們之間有沒有抱怨、不滿?肯定會有。

他們之間有依賴嗎?也有。

所謂「完美的產品」「極致的產品」就像「完美的人」一樣,只是一種追求,但世上並不存在,

重要的不是完美,而是對方要的那個確定性是否還能提供,對方是否還繼續依賴你,這才是關係的關鍵。

就好像我們對我們的父母,當我們不依賴他們,即使千恩萬謝,也是會離開,產品和使用者之間也是如此。

所以紅桃k

是「不確定性」,它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我們不能畏懼,需要勇敢擁抱的東西;

黑桃k是「點線面體」,是巨集觀格局的判斷,是你對做人生選擇題時可以採用的思考框架。

而大王是「確定性」,小王是「依賴」,這就是我們最後確定的四張牌。

如果你內心沒有「確定感」,如果沒有人依賴你,你也沒有人可以依賴,點線面體、價值觀、**火箭這些創新戰略,

即使你看到了也是空無而不可持續的。

商業以利潤為中心,人生以意義為中心。

商業並非人生的全部,在盤點人生的時候,沒有人會關心這一生到底賺了多少利潤。

要去做自己有內心確定感的事情,因為人生邏輯大於商業邏輯。

確定性是使用者最看重的東西,不確定性是我們必須面對的東西,

依賴讓我們彼此連線不孤單,點線面體向我們提供巨集觀思考的框架。

人生再多思辨,也架不住一句「其實我做不到」。

做自己能做的,與至情至性的人相互支撐。把人生立足在不崩潰的原點。

創業要擁抱不確定性,做產品是要接納不確定性,用系統能力消化它,為使用者提供確定性。

精彩的人生是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想做的事情、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情。

為使用者提供確定性,提供美好的使用者體驗,讓使用者依賴。

在自己每次做選擇時,有這樣兩種邏輯,時刻影響著自己的思維方式。

一種是人生邏輯,在這種邏輯下,你會選擇自己喜歡的做法,即遵循內心的選擇;

另一種是商業邏輯,在這種邏輯下,你會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做法,即遵循利益最大化的選擇。

這兩種邏輯,可相互協同,也可相互對立,到底哪一種重要,只能等自己經歷過後才懂得它的價值和潛力。

我認為人生邏輯的意義遠大於商業邏輯,因為它的幸福感和價值遠不是商業邏輯能比的。

商業邏輯是現實的、冰冷的、利益化的,而人生邏輯則是充滿感情、夢想和動力的。

人生,只有遵循自己的內心,活得灑脫、自然,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才能成為真正的人生贏家。

選擇去做認為正確的事,會經歷一時痛苦和折磨,就像在做一件值錢的事情,當下看不到回報,卻贏得了未來。

追求一時的人生快感,最後失去的就是一生質感。

商業是以利益為中心,人生是以意義為中心。

賺錢的事情基於利益,值錢的事基於價值。

人生邏輯永遠要大於商業邏輯!

《梁寧 產品思維》筆記

好的產品,突破防禦,不讓使用者思考 催眠,廣告語 集體人格的形成,成為角色 人只有在強大壓力下才會成為角色,因此基於角色化預期,很難做到互動,應該保持自然 天性,做到去角色化 集體的聚集是角色,如果產品的物件是集體,應研究 2010年,3q大戰 2012年,移動網際網路元年 點 線 面 體結婚教練,...

梁寧《產品思維》之15迭代

判斷產品經理水平的依據 第乙個產品版本能不能設計得功能簡單 直指人心。產品複雜是因為產品經理的不自信,只能從附加功能中找心理安慰。產品設計應該找到核心,小步快迭代,而不是憋大招。迭代就是小步快跑,把最核心的部分先放出來,不斷優化 小範圍試錯,一點點地加!為什麼要把迭代作為專門的一節課來講?簡單粗暴的...

梁寧《產品思維》之23衡量創新

為什麼要將創新模式單做乙個模組?因為沒有創新的產品,根本不應該去做。我們為什麼要做產品?為了幫別人 幫自己。如果市場上已經有了同類產品,使用者已經用得很好,如果你還做一樣的產品,這不是為了使用者,只是因為你不服或者心存僥倖。使用者為什麼還需要你?這個產品真的能幫助你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嗎?很難。我很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