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模式又叫發布-訂閱模式。它定義了一種一對多的依賴關係,讓多個觀察者物件同時監聽某乙個主題物件。這個主題物件在狀態發生變化時會通知所有耳朵觀察者物件,使他們能夠自動更新自己。
抽象主題
這個物件把所有觀察者物件的引用儲存在乙個聚集裡,每個主題都可以有任何數量的觀察者。抽象主題提供乙個介面,可以增加和刪除觀察者物件。
具體主題,將有關狀態存入具體觀察者物件;再具體主題的內部狀態改變時,給所登記過的觀察者傳送通知。
為所有的具體觀察者定義乙個介面,在得到主題的通知時更新自己。
實現抽象觀察者角色所要求的更新介面,以便使本身的狀態與主題的狀態相互協調。
我們首先了解一下用觀察模式動機?
當我們將乙個系統分割成一系列相互協作的類有乙個不好的***,就是需要維護相關物件間的一致性。我們不希望為了維持一致性而使各類緊密的耦合在一起,這樣會給維護、擴充套件和重用帶來不便。而觀察者模式恰恰解決了這個問題,當主題的狀態改變時所有的觀察者都會得到通知做出相應的改變。主題發出通知時並不需要知道它的觀察者是誰,而任何乙個具體觀察者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其他觀察者的存在。
什麼時候考慮使用觀察者呢?
當乙個物件的改變需要同時改變其他物件,並且它不知道具體有多少個物件有待改變時,應該考慮使用觀察者模式。
乙個抽象模型有兩個方面,其中乙個依賴於另乙個方面,這時用觀察者模式可以將這兩者封裝在獨立的物件中使他們各自獨立的改變和復用。總得來講,使用觀察者模式就是為了解耦。讓耦合的雙方都依賴於抽象,而不是依賴於具體。從而使得各自的變化都不會影響另一邊的變化
觀察者模式的缺點大致分為兩點:1.抽象通知者還是依賴抽象觀察者,也就是說,萬一沒有抽象觀察者這樣的介面,這通知的功能就完不成了。2.每個具體的觀察者不一定是「更新」的方法要呼叫,也可能是其他的方法需要呼叫,這根本就是不同名的方法。
這個缺點可以通過
事件委託機制
來解決。
設計模式之觀察者模式
首先說了乙個自己的小例子吧,前兩天我的乙個朋友來找我玩,因為路途比較遠,我需要知道他的位置,然後安排好時間去接他,那麼在這個例子中,我就是乙個觀察者,需要時時刻刻觀察他的位置,我的朋友就是乙個被觀察者。那麼需要知道我朋友的位置,就有兩種方式,第一,我自己打 問,第二,我的朋友告訴我,下面我們來看看這...
設計模式之觀察者模式
一 作用 讓多個觀察者監視某一物件的變化,如果物件變化,則通知所有觀察者。二 例子 抽象主題類 public abstract class subject 移除觀察者 public void detach observer observer 向觀察者 們 發出通知 public void notif...
設計模式之觀察者模式
觀察者模式的定義是 定義物件間的一種一對多的依賴關係。當乙個物件的狀態發生變化時,所有依賴它的物件都會得到通知並自動更新 報社跟讀者的例子 我們用報社和讀者之間的關係來模擬觀察者模式。包含以下主體 報社 news office 讀者介面 reader 具體讀者 reader 二逼青年 rea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