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模式是物件的行為模式,又叫發布-訂閱(publish/subscribe)模式、模型-檢視(model/view)模式、源-***(source/listener)模式或從屬者(dependents)模式。
觀察者模式定義了一種一對多的依賴關係,讓多個觀察者物件同時監聽某乙個主題物件,使得當被觀察者狀態發生改變時,與之相依賴的所有觀察者物件都能得到通知並自動更新。
這個主題物件在狀態上發生變化時,會通知所有觀察者物件,使它們能夠自動更新自己。
在觀察者模式中,又分為推模型和拉模型兩種方式。
兩種模式的比較
推模型抽象主題角色類
public abstract class subject
/*** 刪除觀察者物件
* @param observer 觀察者物件
*/public void detach(observer observer)
/*** 通知所有註冊的觀察者物件
*/public void nodifyobservers(string newstate)}}
具體主題角色類
public class concretesubject extends subject
public void change(string newstate)
}
抽象觀察者角色類
public inte***ce observer
具體觀察者角色類
public class concreteobserver implements observer
}
具體使用:
public class client
}
當主題物件的狀態改變時,將通知所有觀察者,觀察者接收到主題物件的通知後,將可以進行其他操作,進行響應。
拉模型抽象觀察者類
拉模型通常都是把主題物件當做引數傳遞。
public inte***ce observer
具體觀察者類
public class concreteobserver implements observer
}
抽象主題類拉模型的抽象主題類主要的改變是nodifyobservers()方法。在迴圈通知觀察者的時候,也就是迴圈呼叫觀察者的update()方法的時候,傳入的引數不同了。
public abstract class subject
/*** 刪除觀察者物件
* @param observer 觀察者物件
*/public void detach(observer observer)
/*** 通知所有註冊的觀察者物件
*/public void nodifyobservers()}}
具體主題類跟推模型相比,有一點變化,就是呼叫通知觀察者的方法的時候,不需要傳入引數了。
public class concretesubject extends subject
public void change(string newstate)
}
觀察者模式的優點:(1)觀察者只需等待主題通知,無需了解主題相關的細節;同時主題只負責通知觀察者,無需了解觀察者如何處理通知。實現了觀察者和被觀察者(耦合的雙方)依賴於抽象耦合。
(2)觀察者增加或刪除無需修改主題的**,只需呼叫主題對應的增加或者刪除的方法即可。增強了程式的可維護性和可拓展性。
觀察者模式的缺點:
(1)主題持有觀察者的引用,如果從主題中刪除觀察者時未正常處理,會導致觀察者無法被**。
(2)訊息的通知順序執行,如果乙個觀察者卡頓,會影響整體的執行效率,若遇到這種情況,一般會採用非同步實現。
設計模式之觀察者模式
首先說了乙個自己的小例子吧,前兩天我的乙個朋友來找我玩,因為路途比較遠,我需要知道他的位置,然後安排好時間去接他,那麼在這個例子中,我就是乙個觀察者,需要時時刻刻觀察他的位置,我的朋友就是乙個被觀察者。那麼需要知道我朋友的位置,就有兩種方式,第一,我自己打 問,第二,我的朋友告訴我,下面我們來看看這...
設計模式之觀察者模式
一 作用 讓多個觀察者監視某一物件的變化,如果物件變化,則通知所有觀察者。二 例子 抽象主題類 public abstract class subject 移除觀察者 public void detach observer observer 向觀察者 們 發出通知 public void notif...
設計模式之觀察者模式
觀察者模式的定義是 定義物件間的一種一對多的依賴關係。當乙個物件的狀態發生變化時,所有依賴它的物件都會得到通知並自動更新 報社跟讀者的例子 我們用報社和讀者之間的關係來模擬觀察者模式。包含以下主體 報社 news office 讀者介面 reader 具體讀者 reader 二逼青年 rea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