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e]
[b]一月十八日 組織運轉的社會
「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b]
在所有發達國家裡,社會已經成為乙個「組織化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中,至少大部分社會任務(如果不是全部),都存在於組織內部並由組織來完成。組織存在的目的並不僅僅是為了他們自身的利益。它們是每個社會有機體為了完成某項社會任務的依託。組織的目標是對個人和社會作出特定貢獻。和有機生物體不同,組織的成果總是顯露在自身之外。這就意味著我們必須清楚如何界定乙個組織的「績效」。
對於每乙個組織而言,其目標界定越明確,它的生命力就越強;組織的績效評價標準和尺度越多,它的行動就越有成效;組織越是嚴格地將權威性至於績效的判定基礎之上,它就越具有合法性。「我們通過組織的成果來認識組織」——這或許可以稱得上新型組織化多元社會的基本準則。
[b]行動指南:[/b]
你的績效判斷標準和你的目標吻合嗎?
[b]摘自:[/b]
彼得.德魯克《後資本主義社會》(post-capitalist society)
《不連續性時代》(the age of discontinuity)
[/quote]
[b]評注:[/b]
德魯克的母親卡羅琳學過醫學,還曾是弗洛伊德的學生。德魯克很喜歡用醫學做隱喻,估計與此相關。就像流傳千古的柏拉圖對話錄,那些虛無縹緲的形而上概念,通過隱喻更容易讓人理解和接受。
三卷冊的《管理》發表於2023年,在「序:代替**的唯一選擇」中對管理的說明,可算是德魯克最為出色的隱喻:
[color=blue]管理是一種器官,是賦予機構以生命的、能動的、動態的器官。沒有機構(如工商企業)就不會有管理。但是,如果沒有管理,那也就只會有一群烏合之眾而不會有乙個機構。而機構本身又是社會的乙個器官,它之所以存在,只是為了給社會、經濟和個人提供所需的成果。可是,器官從來都不是由它們做些什麼、更不要說由它們怎麼做來確定的。它們是由其貢獻來確定的。[/color]
管理是組織的器官,組織是社會的器官。無用的器官會自然退化,癌變的器官要手術摘除。判斷組織是否有用的標準,在於組織是否對外產生績效。管理者的責任之一,是要讓組織變成社會的必需。必需,才是存在的理由。
器官的隱喻,還能繼續深化。心臟有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組織也有財務部、市場部、客服部、技術部。每個部分能夠存在的唯一原因,不是對自己有用,而是對其他部分有用。各部分價值的大小,基本等於對其他部分有多大用處。
美國有3000多萬家企業,平均壽命七年。中國有5000多萬家企業,平均壽命三年,而且近七成的企業在創業第一年倒閉。大部分企業都像青春痘一樣,倏忽來去,最多留下點點瘢痕。管理者要給企業乙個存在的理由,就要時刻關注企業對外的成果。極端地說,企業有多少博士、碩士,不重要;企業有多麼完善的內部管理流程,也不重要。一流的企業,指的是一流的成果和績效。
用三流的人才,做二流的事業,產生一流的成果,這才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德魯克日誌讀後感之十三
quote b 一月十六日 管理的功能 產生績效 管理首先要對產生績效負責 b 管理者必須掌握組織的行動方向。管理者必須要仔細考慮組織的使命,制定組織的目標,組織好各種資源,從而讓組織做出績效貢獻。這正是薩伊 j.b.say 所說的 企業家 管理者的責任,管理者要利用好組織的思想和資源,爭取最大化的...
德魯克日誌讀後感之四十
quote b 二月十二日 旁觀者的角色 旁觀者以不同於演員和觀眾的視角去看問題。b 旁觀者沒有自己的歷史。他們雖然也在舞台上,卻毫無戲份,甚至於連觀眾都算不上。戲劇和每個演員的命運取決於觀眾的評價,而旁觀者的反應除了自己以外不對其他任何事物起作用。但站在舞台側面 的旁觀者,有如坐鎮在劇院中的消防人...
德魯克日誌讀後感之五十六
quote b 二月二十八日 界定企業的宗旨與使命 顧客 誰是顧客?b 要界定企業的宗旨和使命,要問的第乙個問題也是最關鍵的問題,便是 誰是顧客 回答這一問題並非易事,它的答案往往決定了企業如何界定自身。顧客是產品或服務的終端使用者,所謂 顧客 總是指某一特定的顧客。許多企業都有至少兩類以上的顧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