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維 真理連貫論

2021-08-14 22:11:41 字數 4721 閱讀 1364

本文承接上一文的真理符合論,鏈結在這裡:批判性思維-真理符合論

上文中,我們說到人類認知世界主要靠兩副眼鏡,第一副眼鏡是我們的眼耳鼻舌等,看到什麼是什麼,叫事實,處理的是經驗和事實,而第二副眼鏡是我們的思想,把第一副眼鏡處理的經驗事實概念化,經驗化,模式化。上文中通過真理符合論,我們證明了通過第一幅眼鏡認知的世界是有很大偏差的,我們認知到的只是自己扭曲了的客觀世界。本文繼續講解第二副眼鏡。

第二副眼鏡和第一副眼鏡在使用頻率上有什麼區別呢?經過研究證明,第一副眼鏡和第二副眼鏡的使用頻率分別為99%和1%。為什麼呢?蕭伯納曾經說:大多數人,每年只思考兩三次。思考其實就是使用第二副眼鏡,但絕大多數人使用第二副眼鏡的概率極低,因為第一副眼鏡消耗的認知能量極低,而第二副眼鏡消耗的能量極高。人大腦的重量佔到12

1

2,但即使是人休息的時候,大腦消耗的能量也佔總耗能的20%,如果在動腦的情況下,消耗的能量是巨大,人本來的能量就不夠,為了活下去,肯定是越少消耗能量越好,最終讓人都變成了認知吝嗇鬼。

什麼是認知吝嗇鬼呢?認知吝嗇鬼有兩個特點:

既然用腦那麼費勁,我們什麼時候才會用腦呢?

當我們遇到非常緊急的事情,同時自己眼睛受限於外物時,我們會想到用思想去解救自己。為什麼會這樣子呢?因為人用感官系統構建的世界中,人的生存度在不斷下降,為了活下去,人開始用腦子思考,打破邊界,如圖所示:

所以王東嶽先生有一句話說得特別好:凡事由感官或直覺得到的經驗,都不能構成知識。因為自己的感官,直覺真的太狹隘了,邊界小的可憐。所以知識,必須經過思想的整頓,才有資格稱之為知識。用思想來整頓,其實就是用思維模型來整頓經驗事實,思維模型是形式,而經驗事實是內容,經驗事實不單單是自己的經驗事實,更多的是懂得借鑑別人的經驗事實。

查理芒格曾在演講時給大學生們提供了一味藥,可以保證讓你過上痛苦的,二流的生活,那就是盡可能得僅從自身的經驗獲得知識,盡量別從其他人的成功或失敗的經驗中獲取知識。從中也能看出他對廣泛吸取他人的經驗事實的重視程度。

固然經驗事實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思想,思維模型,什麼是思維模型呢?其實就是你的第二副眼鏡,認知眼鏡。我們所處的世界太複雜了,如果沒有一種適應性極強的簡化方式,我們的世界就處於一種無盡擴充套件且無法定義的糾結狀態,這樣的世界會讓我們失去辯明自身和採取行動能力,所以我們必須要將所有的認知簡化為一種模式。 這個觀點在數學建模這個領域被廣泛應用,比如群智慧型優化演算法中的粒子群演算法,就是模擬鳥群優美而不可**的運動,形成數學模型,進而廣泛應用於優化模型效能方面。

在哲學上,思維模型又稱為邏輯模型,王東嶽說:人類一切的進步都**於邏輯模型的變革。所以邏輯模型並不是更古不變的,而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不斷迭代的。我們以人類的宇宙觀為例,人類的宇宙觀主要經歷了七次變革:

從這個大尺度看過去,可以發現人的宇宙觀變革過程是從眼睛看,到最後的邏輯推演出來的,甚至到最後的弦理論不僅僅是邏輯推演出來的,而且以目前的水平根本無法驗證其是否正確。所以王東嶽說:邏輯比事實更真實,邏輯上的觀點摧毀並引領感官上的真實。如果我們想要打破自己眼睛看到的邊界,就必須依靠思想,邏輯模型來打破。既然我們的學習,是為了打破自己的邊界,那你的學習方式是否正確呢?學習方式在這裡分為兩種:

而**學習的方式,應該是解構自我認知,學習思維模型,而不是海量的資訊。因為眼睛看到的世界真的是太小太小了,舉兩個例子:粒子最小單位是夸克,但有誰看到過夸克,連全世界最好的顯微鏡也看不到夸克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基因的基本組成單位是dna,但如果不借助儀器,誰能看到真正的dna?它們之所以被人類所發現,全部都是基於邏輯推演,所以今天,如果你不會用思想,就像在猴子時代不會用眼睛一樣,最終會被淘汰。

愛因斯坦曾說:如果理論和實踐矛盾了,那就改變實踐吧。因為眼睛看到的世界真的是太狹隘了,所以第二副眼鏡看到的邊界遠遠大於第一副眼鏡看到的,第一幅眼鏡的邊界只能讓第二副眼鏡把它打破。

事實上,思想,或者說邏輯模型有更大的結構性缺陷,它具有更大的主觀性,使得物件遭受扭曲的程度更加嚴重。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第一幅眼鏡扭曲的程度,人與人之間的差別不是很大,比如大多人看到紅玫瑰都是紅色的,除了少部分色盲,所以即使扭曲了,我們沒有什麼個體的差異,但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思維模型,存在著大量的個體差異。即使他和你從小玩到大,再玩到老,或者是你的親人,朋友,同乙個團隊的,都有大量的個體差異。這也是長尾效應,或者2-8定律存在的根本原因吧。

我們的信念中,有直接經驗事實證據的其實少的可憐,大多數信念,我們相信它們,是因為它們跟我們的信念體系和世界觀是連貫一致的。我們很難破除,深入骨髓的從眾效應,不信你可以挖一挖,看一下你相信的事情,有多少是別人相信,所以你也相信的,而自己卻不知道為什麼相信的,你就知道自己有多從眾了。

在真理連貫論當中,你要判斷自己的信念和整體信念是否一致,人就是這樣子的,但我們的群體信念是否就是真理呢?換句話說,如果你所在的群體信念是錯的,你能發現它錯了嗎?或是你能讓群體的信念發生改變嗎?這其實才是根本性的問題。

對於邊界的定義,王東嶽老師說的非常好:人類的感知是乙個封閉的通道,如果你的感知扭曲了物件,我們永遠不能自覺, 除非你做細膩的反思求證,為什麼?因為你只有感知這乙個通道抵達外物,你沒有感知以外的另乙個通道抵達外物,我把它叫做形上學的禁閉。也就是我們的感知是乙個暗箱操作,它是乙個封閉的操作,如果你想知道感知是如何運作的,你必須找到這個感知的邊界條件,也就是這個感知通道的邊緣跟外界是乙個什麼對照關係,但很遺憾,我們除了這乙個感知通道之外,我們沒有其他的通道抵達外物,換句話說,就是我們找不到感知的邊界條件。因此,我們無法求證我們的感知跟外物是乙個什麼關係,用思想反問思想,用感知反過來拷問感知,這叫反思。

舉個非常好的例子證明反思的用處:

alphago zero和alphago,alphago是把人類幾千年的所有圍棋定式學習下來,換句話說,它還是人類的認知,只是把所有人類對於圍棋的認知給整合到一起了;而alphago zero則是在基本規則之下,完全放棄人類的那一套,讓機器自己學習,然後走出一些路數,是人類在具象思維下根本走不出的棋路,然後才有了它們的對戰結果是:alphago zero:alphago = 100:0.從這裡就可以看到,人類的認知,幾千年對於圍棋的認知,還是有邊界的,這是人類本身,思維本身給你創造的邊界。 所以我們要用哲學上的反思,用思想拷問思想,用邏輯拷問邏輯。

反思,需要通過純邏輯來驗證。舉幾個例子,請問時間和空間是客觀的還是主觀的?憑直覺來回答,你當然會說時間和空間當然是客觀的,但未必。愛因斯坦說時間和空間是由物質決定的,大質量的物體周圍會形成時空場,而且質量越大,他會讓這個時空場彎曲,你的運動速度越快,你的時間居然越慢,如果你的運動速度達到光速,時間就會停下來。這個觀點現在是被主流科學家認可的,時間和空間不是背景,而是被決定的東西。

另乙個例子是康德,他竟然用古希臘最古老的思維工具-質料和形式,推理出來說,時間和空間不是客觀存在,而是大腦當中先天性的時空形式,王東嶽的《物演通論》說:時間和空間本來沒有,奇點大**之後,才有了時間和空間。所以,如果我問你時間和空間是不是客觀存在的?對於普通人而言,只能用先天時空形式去判斷時空本身,結果它當然是客觀存在的。

所以,我們自身就被自身的思維模型所禁錮住,如果你用信念去判斷信念體系本身,結果它只能是正確的。所以黑格爾曾經說過一句話:真理的尺度就是真理本身。如果你覺得它是真理,你又生活在其中的話,然後你就會被禁錮住了。在《技術的本質》中有一段話很好:當我們去處理情況時,會使用乙個又乙個假設,期望,經驗構成的參考係,我們對那些不符合這種參考係的事物往往採取忽視,誤解或否認的態度,結果是,我們通常只能看到我們想看到的。這種參考係是不可剷除的,沒有了參考係,也就沒有了我們自己。

所以,第二副眼鏡會產生了一種非常嚴重的後果:從眾

效應從 眾效

應如果我們遇到自己的信念是和整體的信念不符,大部人都會認為是自己的信念出現了偏差,而讓自己的信念不斷得往整體信念上靠。帕斯卡說:人類的頭腦既是宇宙的榮光,也是宇宙的恥辱。之所以稱為榮光,是因為它幫我們把感官的邊界拓展出來了;又為什麼說是宇宙的恥辱呢?因為它拓展的方式是更大的扭曲了這個世界。

如果之前的推理沒有謬誤的話,我們可以發現,感性通過先驗的感官系統扭曲了客觀事實,理性通過先驗的邏輯系統對經驗事實再次扭曲。根本就沒有所謂的客觀真理,只要你一觀,那就不客觀了,也就沒有所謂的真理了,而有的只是假設的「邏輯模型」。假設什麼呢?把這個世界假設成邏輯模型,所謂的邏輯模型,其實就是對現實世界的簡化。愛因斯坦說:宇宙就是乙個打不開的表殼。你只能在表殼外猜它是怎麼運作的,實在性不過是一套自洽的,和觀測對應的主觀邏輯模型。那麼多的邏輯模型,我們總該多學習幾個吧,他們來自於**呢?查理芒格說,大部分的邏輯模型來自於各個基礎學科的基本理論。

但這裡有乙個誤區,就是一旦邏輯模型和你的經驗事實發生對應關係,就很容易產生廣義邏輯自洽,我們反而會被困在邏輯模型裡面了。所以科學哲學的鼻祖波普爾說:任何時候,我們都是被關進自己認知框架的囚徒。如果我們不會用思想反觀思想,也就是批判性思維,我們就永遠被困在自己的認知框架裡。就像在《肖申克的救贖》裡最後上吊的那個老人家,他雖然被放出來了,但他還生活在自己的那個監獄裡,這就是被困在自己的認知框架中的可怕之處。

歷史學家赫拉利,有著七萬年眼光跨度的人,在《人類簡史》中說:身為人類,我們不可能脫離人想象所建構出的秩序。每一次,我們以為打破了監獄高牆,邁向自由的遠方,其實只是到了另一間更大的監獄,把活動範圍稍加以擴大了而已。

總結

人人都是生活在自己思維模型中的認知囚徒,用思想來拷問思想,才有可能拓寬認知的邊界

無知是幸福的

reference

《物演通論》

《人類簡史》

《窮查理寶典》

《世界觀》

關於批判性思維

在開啟vincent ryan ruggiero 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 的學習之前,翻看了下來自 秋葉 的ppt 學會提問 掌握批判思維 就一些個人覺得有價值的部分,分享給大家。here is the outline 首先,什麼是論題?1.論題和結論 論題 會話或...

書摘 批判性思維工具

對於學齡兒童,我們經常會認為那些問題答得最快 考試卷子交的最早 測試題做的最快的學生是最 聰明 的學生,他們也因此獲得更好的印象,這往往使得這些學生視自己的智力為驕傲的資本。相反,那些看起來反應相對慢的學生常常認為自己是不重要的 無能的,從而輕易地放棄了學習,他們不明白龜兔賽跑的道理。看一看達爾文 ...

批判性思維如何養成?

在現實生活中,批判性的思維能帶給我們很多優勢,比如可以更好的理清楚自己所處的情況 看清問題的本質 識別謊言,同時讓自己的行為更具有邏輯性與可行性,而國內的教育卻缺乏必要的批判性思維的訓練。那麼到底需要做些什麼才能成為乙個具有批判性思維的人呢?一 找到事情的目的或文章主題 二 找到結論 理由與假設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