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0到1》雜感

2021-09-05 06:57:52 字數 1508 閱讀 9215

《從0到1》最近非常火,到處都在談論這本書。書中討論了很多問題,幾乎涵蓋了乙個初創企業要面對的方方面面。個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對「壟斷企業」的描述。

彼得.蒂爾給出了壟斷企業的四大特徵:專利技術、網路效應、規模經濟、品牌優勢。

專利技術。專利技術是公司的核心優勢,很難被其他公司抄襲,最好領先行業平均水平10倍以上。

網路效應。使用的人越多,產品更有用;產品更有用,使用的人越多。形成網路效應的企業,必須從非常小的市場做起,比如facebook。

規模經濟。單純擴大規模,比如開多家瑜伽館,只能獲取有限的利益,不能成為壟斷企業。產品不需要重複投入,隨著銷量的不斷擴大,邊際成本趨近於零,這樣才是真正的規模經濟。

品牌優勢。打造強勢品牌,是形成壟斷的有力方式。品牌經營靠的不是理念,不是明星,而是實力。沒有科技公司,可以只靠品牌來發展。

這四大特徵,梳理得有點亂。討論中提到了谷歌、facebook、亞馬遜、蘋果等正面例子,也引用了微軟平板、xanadu、雅虎等反例,但是依然不太讓人信服。每一類特徵,都能舉出截然相反、但是依然成功壟斷的案例來。

比如,蘋果幾乎壟斷了智慧型手機行業的利潤,也頻繁被彼得.蒂爾用來做成功典範。但是對照上述四大特徵,依然有點牽強,並沒有擊中肯綮。蘋果是智慧型手機行業的後來者,專利技術方面沒什麼優勢;另外三個特徵,換成誰成功都一樣,與其說是形成壟斷的原因,不如說是壟斷成功之後的結果。原因和結果,兩者不能顛倒。當初的諾基亞,現在的三星,完美地擁有上述四個特徵,但是和蘋果相比,卻是天上地下。

特勞特的說法,也許更加簡單明晰。壟斷企業之所以壟斷,最核心的特徵,在於這些企業做到了「與眾不同」。這個與眾不同,不在於技術,甚至不在於產品,而在於目標消費者的「心智」。iphone成功,沒有那麼多彎來繞去的理由。和同時代傻大笨粗的手機相比,iphone時尚、可愛、易用,讓人一見傾心、再見***。未來某一天出現一款手機,讓消費者覺得比iphone更加動人,iphone不再「與眾不同」,那就只能淪為掩面哭泣的舊人,一如現在的怨婦黑莓。

當然,不管怎麼樣能壟斷總是好的。如何才能壟斷呢,彼得.蒂爾給出了建立壟斷企業的方法:先占領小市場、然後有紀律地逐步擴大。這一點很深刻,應該是彼得.蒂爾創業和投資的心得。

從小市場起步,寧可做小也不能做大。集中有限的全部力量,單點突破,壟斷某個行業或品類。因為壟斷,才能獲取巨額利潤。因為利潤,才有能力攻城略地,構建帝國。

《從0到1》,源於彼得.蒂爾2023年在史丹福大學開設的一門創業課程。因此書中不得不涉及到創業的方方面面,也不得不重複很多重要的「常識」。因此,《從0到1》融合了很多流行的時尚元素,堪比好萊塢的年度成功之作。

但是也因為流行和時尚,幾乎所有觀點都似曾相識,只是換成了彼得.蒂爾的說法而已,全書缺少真正經得起推敲和琢磨的乾貨。如果換乙個作者,沒有「矽谷創投教父、paypal創始人」的頭銜,很難相信本書能熱賣。當然,這其實印證了作者在書中的觀點:世界是由推銷驅動的,不露聲色的銷售最為有效。

《從0到1》請來一群牛人站街:facebook 創始人、特斯拉創始人、ge ceo、網景聯合創始人等等,還有《經濟學人》、《財富》、《科克斯書評》的大力推薦。這實際上也再次提醒讀者注意:「產品會說話」是謊言,真正會說話的,不是產品,而是「成功人士」^_^

讀書1 從0到1

總結你身邊是不是總有這樣的人,他特立獨行,有的時候厭煩規則,顯得與眾不同。如果有,請盯住他們,本書就以這類人為論述,作者對他們的迷戀堪稱瘋狂。最近看的一場電影 綠皮書 其中的唐雪莉和托尼就是這樣的人,托尼改掉歧視黑人的行為,甚至為黑人唐打工,而唐也與其他黑人格格不入,他特立獨行,不了解黑人 他是鋼琴...

需求從0到1

軟體是一種工具,是用來輔助人們解決某些問題的 相關的問題,組成問題領域 因此解決問題是軟體存在的價值,所以軟體的價值是符合某個問題領域的需求,從問題領域出發找構建軟體系統的重要性由此而得。充分了解問題領域,能夠幫助你理解需求 涉眾分析報告 通過以上大類,對專案範圍的社眾進行調查和訪談,書寫成涉眾報告...

讀《從0到1》有感

看完周鴻禕的 網際網路方 再看 從0到1 感覺牛人確實有很多相似之處。畢業後一直在深圳,畢業後的幾年間也經歷過幾次不成功的創業,包括現在馬上去一家新的創業公司,給我的乙個很大的感受,就是深圳的競爭已經不僅限於國內,而是全球了,特別是人才,全球的頂尖人才,或者至少說全球的頂尖華人都已經把目光放到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