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small] 產品經理-需求分析的六原則
原則1:永遠不要顯得比客戶更聰明
了解需求,而不是去批評客戶。你熟悉的是產品和技術,而客戶客戶比你更熟悉業務的環境,客戶總是知道問題在哪兒,你的工作就是要讓他們自己願意說出來,而且要深入的去挖掘問題的本質和客戶的潛在需求。產品經理應該有逐步成為領域專家的意識,只有這樣業務和產品才可能真正匹配。
原則2:尊重使用者的現實選擇
客戶永遠是對的,許多客戶提出的需求,在經過了我們人為的過濾之後,被打上「不現實」、「不可能」的印記而束之高閣。想法一定是建立在客觀上的。因為我們的產品是客觀的,使用者的使用也是客觀的,他們的想法也是客觀的,客觀的就一定是存在的,存在的就一定是合理的。我們不要輕易否定使用者的需求,不要輕易向使用者說:你的想法是錯誤的。根據現狀,我們需要提供最合適的解決方案,而非最好或最貴的方案。我們能夠做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我們不想做的有時候往往是客戶最需要的,找到最合適客戶的,而不是最合適我們的。不要把客戶當傻瓜。這個世界上沒有傻瓜,自以為對方是傻瓜的人才真的是傻瓜,不要忽悠客戶,不要欺騙客戶,如果非要在這個前面加上乙個期限的話,我希望是「永遠」。
原則3:轉述需求的人也是客戶
只要是對我們的產品和業務提出需求,就是我們的客戶,應該一視同仁。轉述者一般會把自己想象成設計者,但是他們對產品或許很熟悉,但是對整個業務可能不熟悉,因此,他們成不了設計者。因此要考慮到第三方可能會遺漏或補充一些額外的需求。每個人都期望產品能做好,這種強烈的成功心理容易讓人們產生日暈心理,從而影響我們對需求的篩選。
原則4:客戶和使用者要區別對待
客戶是客戶,使用者是使用者,有時候一致,有時候分離,這是我們首先要搞清楚的。產品為終端使用者設計,需求的功能轉換為終端使用者的使用要求而確定。使用者決定產品,我們的需求工作基於使用者,始於使用者,歸於使用者。客戶是多樣的,價值導向也是多樣的,我們的產品能否承載多樣化的客戶價值決定了產品能否實現最終的交換。因此需要時刻考慮產品真正實現客戶價值。產品的最終價值是通過使用者來體現的,脫離了使用者的產品,就是「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原則5:用最簡單的文字工具記錄需求
所有人都能懂的東西,最不容易出錯;不需要再學習的東西,最不容易出錯;不要希望客戶能花更多的時間來了解需求轉換後的模型;保持溝通的通暢,是了解需求的保障。
原則6: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要得到就一定要付出,付出的量並不一定和得到的量相等,作為產品經理來說,就是要讓客戶盡量少的付出,盡量多的得到,但永遠不會是免費的。客戶的需求都是現實的,都是合理的,因為這些需求都是客觀的,但我們通常習慣於用主觀去看待客觀。客戶的要求都是可以實現的,沒有不可以實現的需求,只有我們了解的不夠深入的需求。成本第一還是需求第一,客戶把這個問題交給了我們,我們就用用我們的智慧型去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能做這事 - 這是所需的費用。
[/size]
產品經理 需求分析的六原則
原則1 永遠不要顯得比客戶更聰明了解需求,而不是去批評客戶。你熟悉的是產品和技術,而客戶客戶比你更熟悉業務的環境,客戶總是知道問題在哪兒,你的工作就是要讓他們自己願意說出來,而且要深入的去挖掘問題的本質和客戶的潛在需求。產品經理應該有逐步成為領域專家的意識,只有這樣業務和產品才可能真正匹配。原則2 ...
產品經理需求分析
需求可以從很多地方獲取,老闆 使用者 投資人 市場 自己 甚至是競爭對手,但是感性的想法偏多,往往依賴個人經驗推演得出,存在一定的主觀偏見,而環境是一直在變化的,歷史經驗也就存在一定的侷限性。因此,我們需要對需求進一步做分析,在這個階段,主要是把想法拆分,與實際業務結合,在當前環境下,通過層層質問,...
產品需求分析 原則一
不知道大家想過沒有,為什麼要把這條作為產品經理進行需求分析的第一原則呢?我個人覺的,之所以這條作為第一原則,就是告訴我們這些產品經理乙個對待客戶的基礎態度,是什麼呢?就是 平等 有朋友會說了,我們提供能夠滿足客戶的產品和服務,客戶付費享受這些,這肯定是平等的呀,有什麼好說的呢?果然如此嗎?02年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