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的作者是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教授edward slingerland(中文名森舸瀾,下同),是一名漢學家,研究的是古代莊子的「無為」思想。該書出版於2023年,英文標題是《trying not to try:the art and science of spontaneity》.
無為是一種個人狀態,不刻意追求,不用意識控制,好像特別放鬆地去做一件事,結果做的非常自然。因此無為不是不做事,而是做的特別自然,讓人感覺毫不費力。例如爵士樂演奏者輕鬆自在地表演,以及中國的「庖丁解牛」。
1.「無為」的科學解釋
「不生硬不刻意,還要有靈氣」,看似奇妙的「玄學」思想,森舸瀾採用了科學的解釋來詮釋這一觀點。
人的大腦分為兩個系統,
系統1:快速、自動、不需主觀努力就能執行,稱為「熱認知」。
系統2:慢速、刻意、需要費力,稱為「冷認知」。
這兩個系統在日常生活中的配合十分常見,開車時大部分時間是靠系統1指揮,即潛意識佔主導,只有在發生突發情況,系統1無法控制的時候,系統2會進行「認知控制」,出手控制一下你的動作,突發情況過後,系統1繼續接手。
科學解釋:無為是意識和潛意識,熱認知和冷認知的
完美合作,意識放開了身體,讓身體非常自然地去做一件事,但與此同時,意識又保持了高度的敏銳。
2.心理學家的心流和中國的無為
無為和心流之間存在乙個重大差異,先解釋下心流。
以上是心流的幾項基本特徵,相信程式設計師都能體會到。但是無為和心流的最大差距就在於做完這件事後
是否有強烈的愉悅感。
因此可以引出無為的第二個定義:做的事
符合價值觀系統而進入的忘我狀態。
無為的社交作用:首先無為是特別自然,自發式的發揮,這種自然無法偽裝。當你呈現出無為的狀態時,整個人會充滿魅力,希拉莉的演講就不符合這個條件,無論把演講稿背地如何熟練,演講技巧訓練地如何到位。沒有價值觀的支撐,都很難達到真正感染人的效果。
但無為的真正效果常常很難達到,越是要表現地自然,越是難以做到。這就是無為悖論:越是追求無為,就越難達到無為。
3.運用之妙
以古代先賢對無為的追求方式作為比較,作者沒有給出孰對孰錯的答案,只是做了乙個羅列。
孔子:運用冷認知做主導,通過刻意練習,把禮儀和文化融入到熱認知系統之中。這一過程艱難,令人望而生畏。(以理性規範感性)
墨子:關閉冷認知,只保留「好的」熱認知。(純理性)
孟子:從天性出發,將天性擴大,發揮想象力,把這個地方的感情也運用到別的地方去。(從感性出發,培養感性)
莊子:三部曲:1.考慮外界的評價;2.不考慮外界,只關注自己內心冷認知的判斷;3.忘記自我,讓熱認知接手(作者所說的無為)
以上的總結過於抽象,接下來引用幾個歷史故事解釋一下4位「大家」的思想。
孔子:孔子在70歲的時候達到了「從心所欲不踰矩」,而他對人們的解釋是「這是我從年輕時刻意練習的結果」。
墨子:乙個**在父親去世之時詢問墨子時候該回去守喪。墨子給了他3條判斷標準1.這麼做是否有利於社會財富的增加;2.是否有利於增加人口;3.是否有利於加強國家秩序。權衡利弊後,**草率地將父親埋了。(wtf。。。)
孟子:孟子見齊宣王,齊宣王說:「我搞仁義治國不行啊,我這人有個缺點,愛聽**,而且不是絲竹之聲,全是一些流行**」,孟子說:「大王喜歡這個很好啊,如果大王能廣施仁政,那麼天下百姓都會追隨大王聽流行**的,這樣不是美滋滋~」。
莊子:莊子的無為概念已經在前文中介紹了,現在舉個例子,惠子有一次問莊子,他有乙個葫蘆,用來盛水也不行,用來裝公尺也不行,這是當時葫蘆主流的兩種用法。他就問莊子有什麼好的用途,莊子說,你可以綁在腰上去游泳啊。這個思維跳躍幅度很大,因此無為這種思想以熱認知為主導去思考問題,有可能獲得更發散的思維,帶來創造性。
總結:上述4種思想在日常生活中都能運用。
在學習技能的初期,可以用孔子的辦法,勤學苦練。
具體做事的時候,尤其是做大事的時候,應該要適當參考墨子的思想。
培養道德水準和藝術素養的時候,可以採用孟子的思想,找自己身上的閃光點。
面對壓力巨大而又重要的工作時,學習莊子,忘乎自我,讓熱認知引導我們發揮水平。
以上四種方法互相之間存在矛盾,當可以根據自身喜好和所處階段自由選擇,正是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腦科學導論 第二堂筆記
1 ted演講 訊號收集裝置上百萬 應用智慧型家居的控制 虛擬實境人物表情的控制 2 想法 1 利用體脂的原理,檢測人體成分,達到生物識別的效果 用於智慧型家居和其他的門禁 3 課件想法 1 突觸的形成是神經網路構建和神經細胞發育的核心問題 神經網路系統演算法,cpu現在是二維構架,以後一定是3維構...
腦科學導論 第三堂筆記
1 同性戀腦結構上有不同 2 多巴胺 墜入愛河的甜蜜 腦部活性委屈活動增加,和吸毒類似 3 愛因斯坦的大腦 1 超級可惜,愛因斯坦的遺言沒能記錄下來 一定是乙個大秘密 2 大腦被偷 好朋友內森暗中支援一聲哈維 3 我擦,相對論電車解釋。光速運動的車,外界鐘錶時間停止,而手上的手錶依然在走 4 在危險...
解讀 蒲慕明院士意義非凡的腦科學
要理解大腦為什麼能進行思考,就不只是要觀測到思考時有哪些神經元和環路有電活動出現,還需要知道為什麼它們有電活動,這些活動是造成思考的原因還是結果。要從相關性到因果性,就必須能調控 啟用或抑制 它們的電活動,看看是否能影響思考現象。大腦電活動與認知行為之間的因果關係研究,是目前腦科學的主要前沿領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