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設計兩個階段:總體設計、詳細設計
最終交付:系統設計說明書
內容:根據分析階段產生的文件資料,確定新系統在計算機內的程式模組組成,以及各模組之間連線方式,用一定工具將設計成果表達出來,**設計、輸入輸出設計、人機介面設計、、資料庫設計、模組處理設計、安全設計等
完**員:系統設計人員
培訓工作:系統分析培訓、系統設計培訓
系統設計的原則
簡單性一致性和完整性
靈活性和適應性
安全性可靠性
經濟性子系統的劃分和確認
劃分原則:
劃分方法:
模組結構設計
任務:對各個子系統進行細化,確定劃分後的子系統的模組結構,並畫出模組結構圖
模組組合的圖形表示就是模組結構圖:
模組:組成系統的基本單位,特點:可以組合、分解和更換系統中任何乙個處理功能都可以看出是乙個模組
呼叫:選擇呼叫
判斷呼叫
迴圈呼叫
資料:空心圓
控制資訊:實心園
轉接:結構圖在一張圖上畫不下,需要轉接到另一張紙上,或為了避免圖上線條交叉時使用轉接符號
模組結構的質量標準:
耦合方式:
資料耦合:模組間通訊資訊是若干資料項
控制耦合:模組間通訊資訊是控制資訊
內容耦合:不經過呼叫關係,彼此直接使用或修改對方的資料
內聚方式:
巧合內聚:模組內各成分之間毫無聯絡
邏輯內聚:模組內各成分的邏輯功能相似
過程內聚:由一段公共處理過程組合合成的模組
通訊內聚:摸摸看中各成分引用或產生共同資料
順序內聚:模組中各成分有順序關係,某一成分的輸出是另一成分的輸入
功能內聚:模組中各成分的聯絡是功能性的
耦合:模組之間聯絡 程度 :緊密耦合、鬆散耦合、非耦合
內聚:模組內部各成分之間的聯絡程度
步驟:選擇網路拓撲結構
按照網路上的裝置布局
網路節點的許可權設計
系統詳細設計
系統設計報告
編碼設計
原則:唯一化、標準化、規律化、可擴充套件且修改
編碼的種類:順序碼、層次碼、助記碼
輸入輸出設計
輸出方式介質劃分:
螢幕輸出
列印報表輸出
磁碟檔案輸出
輸入方式:
鍵盤輸入
模數/數模輸入
網路或通訊傳輸
校對方式:
人工校對
二次鍵入
根據取值範圍進行控制
處理過程設計
也稱模組詳細設計,任務是為模組結構圖中的每乙個模組確定所採用的演算法和資料結構,用某種選定的表達工具給出清晰的描述
設計原則:
模組間的介面要符合通訊的要求
考慮將來實現時所用計算機語言的特點
考慮資料處理的特點
估計計算機執行時間不能超過要求
考慮程式執行所占用的儲存空間
使程式除錯跟蹤方便
估計程式設計和上級除錯的工作量
人機介面設計
介面設計:
選單方式、會話方式、操作提示方式、操作許可權管理方式等
設計原則:
可靠性、簡單性、立即反饋性、明了性、色彩適中、風格統一
資料庫設計:概念設計、邏輯設計、物理設計(e-r圖)
安全控制設計
資訊系統自身:硬體、軟體、資訊
不安全因素:
計算機系統自身存在的脆弱性
各種自然災害
認為操作事務或錯誤及各種計算機犯罪行為
如何保證計算機資訊系統的安全:
計算機資訊系統實體安全
計算機資訊系統的執行安全
資訊與資料安全
系統設計報告:系統設計階段的主要成功是系統設計說明書,它既是新系統的物理模型,也是系統實施的主要依據
引言摘要
背景系統環境和限制
參考資料和專門術語說明
系統設計方案
模組設計
**設計
輸入設計
資料庫設計說明
網路設計
安全保密設計
系統實施方案及說明
資訊系統開發與管理小結
明天就要自考了,心中充滿了忐忑。這次還好,報了兩門 資訊系統開發與管理 網路經濟與企業管理 為了消除那麼一點點對考試的恐懼感,把學過的知識過個小結,增強下自己考試勝利的信心。資訊系統開發與管理 很像軟工,許多知識原來都接觸過,不過它比軟工更細緻,設計到很多原則 步驟 進行目的,更側重於管理對專案開發...
資訊系統開發有管理
做了一套題,又總結了下 資訊系統開發與管理 感覺又有了新的認識。這本書應該說總體的設計都是非常具有邏輯性的。內容設計的有些水到渠成。要說結構的話,應該算是總 分結構吧。一開始就以一篇概述全面的介紹了此書。我總結了以下的圖。資訊 系統 開發與管理和我這幅圖特別像。我感覺這本書主要環繞這四個方面來說。看...
《資訊系統開發與管理之DFD》
背景 今天是2015年10月18日,是第二次自考結束的日子。用部落格來書寫生命的點點滴滴,現在就來整理一下自己紛亂的心情和思緒。資訊系統開發與管理主要內容為 從眾多的知識點中抽取考試的重點,與我而言,認為資料流圖是試卷大題的核心知識點,現在我們就來識別它的廬山真面目 what 資料流圖 data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