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際網路企業中,一定會有多個專案組成乙個產品線。每乙個專案,都會經歷發起、迅速壯大、穩定的過程。穩定一段時間之後,會面臨幾種可能的方向:
1、 有了新的發展方向,繼續壯大。
2、 保持穩定,承擔這個專案應有的功能,但暫時沒有新的發展方向。
3、 逐漸放棄,因為沒有達到預期目標或者不符合企業新的發展戰略了。
作為技術團隊,當專案趨於穩定後,必定會有部分人員的分流,或者調到其他產品線,或者離職。對於堅守專案的團隊成員,不可避免會有心理失落期:一是不再有全力發展時的激情,二是不可避免會暴露一些曾經被忽視的矛盾。
這時候,這個團隊怎麼辦?是繼續不痛不癢的完成安排的工作,還是做一些內部調整,讓團隊繼續保持戰鬥力?
沉淪下去,這絕不是老闆們希望看到的結果,更不是團隊成員希望看到的結果。馬斯洛需求層次告訴我們,當滿足基本的溫飽需求之後,我們會有更高層次的需求,希望實現自己的價值,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
1 重新梳理專案的位置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專案在整個產品線中的定位。
1.1 專案在整個產品線中的位置
做這個工作的目的有兩個:
1、 讓團隊成員對公司整個產品線有更明確的了解,而不是僅僅將目光侷限在這乙個專案中。
2、 明確專案在產品線中的定位,它應該是產品線必不可少的乙個環節,而不是隨時會被拋棄的乙個雞肋。
1.2 專案在小團隊模式下的發展目標
專案已經趨於穩定,但並不是沒什麼可做。在同產品團隊的溝通中,明確專案的發展目標。在小團隊模式下,專案可以從幾個環節進行突破:
1、 服務化。當前專案已經實現了相應的介面,供其它產品呼叫。受限於當時的時間和資源壓力,可能不是很完善。隨著其他產品和技術的發展,專案可以提供更完美的服務化解決方案,應對將來的大併發呼叫需求。
2、 資料分片。隨著業務的增加,業務資料將會量級增長,很快單資料庫將會面臨壓力,需要更好的分庫分表解決方案。有了技術方案後,還需要分析資料,從資料的哪些維度入手進行拆分,盡量避免多庫多表的聯合查詢。
2 優化團隊內部工作安排
專案的設計,定位於大資料大併發,將專案分為多個分布式節點,每個節點配置兩三位同事共同負責。在大團隊模式下,這種工作模式非常有效。但在小團隊模式下,如果還沿用這種方式,可能會有一些問題。
1、 人力分配捉襟見肘。每個模組平均乙個人都很難達到了,勢必有人需要同時負責兩三個模組。
2、 開發任務不均衡,有的模組短期有較大的開發任務,有的模組可能相對更穩定很長時間都沒有大的開發工作量。
這時候可以考慮削弱模組之間的職責劃分,盡量做到每個同事對每個模組都比較熟悉,都能夠根據需要參與這個專案的維護和開發。這樣做有幾個好處:
1、 便於應對可能的人員流動。任何人員的流動不會對相應的模組工作造成大的影響,因為有其他同事能夠隨時接手。
2、 大家能夠增加對整個系統設計的理解。不再侷限於某乙個模組的理解,全盤理解系統架構師當初對系統的設計,逐漸提高每位團隊成員的設計能力。
3 加強團隊內外的技術交流
在第二個環節中,我們的目標是讓每個成員都能了解整個專案中的每個模組。但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把**扔給大家自行去研究。
3.1 團隊內部交流
以模組為單位進行技術交流。可以由對這個模組最熟悉的成員進行主要介紹,也可以是希望了解這個模組的成員。
介紹的內容可以分幾個部分:
1、 模組在專案中的定位,模組在專案中的拓撲圖。
2、 模組內部各個單元的分工和協作,拓撲圖。
3、 **的層級設計。
這樣的交流,負責介紹的成員能夠加深對該模組的認識,聽眾也能更快的熟悉這個模組。
3.1 團隊成員提供外部交流機會
公司產品線很廣,這個專案中碰到過的問題,其他專案也會碰到。可以組織從技術實現的角度方面的技術交流機會。
這樣的交流有幾個好處:
1、 提供給成員交流鍛鍊的機會,不僅會做,更會說。
2、 為其他專案提供技術實現的參考。
3、 讓整個公司了解本團隊成員的能力,在他們的專案碰到瓶頸時,能夠立刻想到從我們團隊尋求最有效的幫助。
應變靠團隊,規模靠流程
it專案本質上屬於工程,與建築 製造 汽車產業的工程有相通性。但it產業有非常顯著的獨有特徵 高度可塑性。這也決定了it產業的專案施工具有不同於其它任何產業的獨有特徵,該特徵主要體現為需求的高度易變性。對這種高度易變的響應在建築 製造 汽車等傳統產業是不可想象的。需求的高度易變性要求it專案實施團隊...
如何帶團隊,怎麼帶團隊。
團隊專案發展趨勢比較好 較為快的都是知名品牌方複製和裂變的能力強。但是帶團隊的能力就是關鍵了。當知名品牌方把系統軟體的能力複製給大精英團隊長,根據大精英團隊再顛覆式創新給 商精英團隊,商精英團隊只必,聰明 人活一輩子 實行,便會變成一支執行能力較強的精英團隊。團隊產品方抓銷售業績,最先搞好精英團隊長...
論軟體開發團隊的規模
乙個開發團隊的規模到底多大才是最合適的呢?這已經不是乙個新話題了,現在有許多人都在做這方面的研究。但是,至今仍是眾說紛紜。當然,能夠讓團隊中的每個人各盡其能,都能高效率的工作的團隊規模是最理想的了 相當於是廢話 在這裡,我以自己所在的團隊為例子說一下自己的一點感想。我所在的團隊加上三個boss 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