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盟軍需要對戰鬥機進行裝甲加厚,以提高生還率,但由於軍費有限,只能進行區域性公升級。那麼問題來了,究竟哪個部位最關鍵,最值得把裝甲加厚來抵禦敵方炮火呢?人們眾口不一,最後一致決定採用統計調查的方式來解決,即:仔細檢查每一駕戰鬥機返回時受到的損傷程度,計算出飛機整體的受彈狀況,然後根據大資料分析決定。
不久,統計資料很快出爐:盟軍飛機普遍受彈最嚴重的地方是機翼,有的幾乎被打成了篩子;相反,受彈最輕的地方是駕駛艙及尾部發動機,許多飛機的駕駛艙甚至連擦傷都沒有。正當所有人拿著這份確鑿無疑的報告準備給機翼加厚裝甲時,一位統計學家(abraham wald)阻攔了他們,同時提出了乙個完全相反的方案:加厚駕駛艙與尾部。理由非常簡單:這兩個位置中彈的飛機,都沒有回來。換言之,它們是乙份沉默的資料——「死人不會說話」。
最後,盟軍高層紛紛聽取了這個建議,加固了駕駛艙與尾部,果然空中戰場局勢得以好轉,駕駛員生還率也大大提高。事實證明,這是乙個無比英明的措施。
這個故事的核心,就是「倖存者偏差」。
日常生活中,我們也經常遇到類似的概念謬誤。比如說:
有些人說,倖存者不足為鑑,失敗者才是我們最可能成為的樣子;但這不足以成為裹步不前的藉口
關於倖存者偏差
在 擇天記說,經驗正在殺死你 一文中,我提到 聖後天海幽雪選擇修復星盤大陣來拯救大周 這一行為中,體現了倖存者偏差這一思維錯誤。有朋友提出質疑,為此我又找資料重新理解了一下。倖存者偏差 survivorship bias 另譯為 生存者偏差 或 存活者偏差 駁斥的是一種常見的邏輯謬誤 謬誤 而不是 ...
倖存者偏差有感
我們大中國人,肯定是人人都知道周易的,周易中講,世間萬事萬物都是陰陽互動變化的過程,所有的一切都離不開陰陽。那倖存者偏差也是一樣的,存在即合理。倖存者偏差本身沒有好壞之分,只是看到用的人用在 了而已。再舉個利用倖存者偏差解決實際問題的例子,說是在世界 二戰期間,聯軍為了加強對戰機的防護,軍方調查了作...
倖存者遊戲
有n個同學圍成一圈,其id依次為1 n n號挨著1號 現在從1號開始報數,第一回合報到m的人就出局,第二回合從出局的下乙個人開始報數,報到m2的同學出局。以此類推,直到最後乙個回合報到mn 1的人出局,剩下最後乙個同學。輸出這個同學的編號。輸入格式 共一行,包含兩個整數n和m。輸出格式 輸出最後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