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好產品必然是能夠給使用者帶來價值的,不論是實用價值還是心理價值。
對使用者有價值,使用者才會來實用;對使用者的價值的大小、不可取代性高低,決定了使用者如何看待我們的產品:是山寨機還是iphone4.
所以,打造使用者價值必然是整個產品團隊的核心實踐指導方法。
但是,故事就到這裡了嗎?構建了使用者價值,不斷增加使用者價值,成品就會成功?
答案都是否定的。
第一部分「使用者價值」並非純粹的「使用者價值」,而是暗指「使用者感受到的價值」
網際網路的一些事
「使用者感受到的價值」與「使用者價值」有相關性但是並不直接產生因果性。
具有相關性:
i)使用者感受到的價值高,一般而言使用者價值也較高,至少不會低得離譜;
ii)沒有使用者價值,怎麼包裝使用者感受到的價值始終有限,可以騙一時但是騙不了一世。 yixieshi
不具備直接因果性:構建的使用者價值,並不意味著使用者就能夠感受到這些價值。
——這裡還有很多任務作要做,見下圖: yixieshi
從底層的外部環境、公司因素、專案願景開始,我們構建使用者價值的實踐逐步展開。
首先構建團隊,在人才引入與培養上、組織結構上、管理方法上下功夫;搭建各種底層平台,如資料平台、技術底層架構等;
然後,我們開始了基礎能力的建設:使用者體系(帳號、關係鏈等)、業務承載實體(**或者客戶端);
第三步,也是一般理解的產品工作:功能/特性的建設,這裡並非一味的做加法,而是追求一種取捨,最終實現的是功能價值的歸納,進而實現品牌價值的提煉。(例子:人們不會因為乙個手機增加乙個可以刮鬍子的功能而感到欣喜,雖然這也是功能的疊加,不過是機械的羅列而已,最終損害產品本身的使用者認知和市場定位;好的產品,所有的功能特性都指向同乙個產品目標,也許是「乙個最好看的手機」,也許是乙個「訊號最好的手機」,也許是「乙個最多好玩應用的手機」)。功能的建設,不能機械的增減,而是針對使用者價值的歸納和對品牌認知的增強。 yixieshi
第四步,品牌歸納包裝:很多產品一開始並沒有明確的定位,為什麼?網際網路本身是乙個快速變化的、充滿不確定性的領域,因此,一開始可以確定乙個目標,但是實踐過程中,這一目標常常根據使用者、市場的情況進行改變。品牌是實踐過程中使用者認知的梳理、取捨、固定之後的結果。這是乙個運營過程,而非「規劃」出來的。 網際網路的一些事
第五步,市場營銷推廣:總而言之,讓更多目標使用者知道這個產品,並知道如何進入。這裡提到了目標使用者,也就是需要有針對性的投入。漫灌不行,需要滴灌,確保每分錢每個人力都投入到刀刃上,這也是網際網路營銷推廣的乙個特點。 yixieshi
第六步,使用者觸達:對於使用者觸達渠道的管理,有哪些渠道是使用者可以接觸到我們的,這些使用者在這些渠道上對我們的產品服務是如何感知的?不同的入口是否對應不同的使用者場景?不同的使用者場景對應的產品流程是否需要差異化對待?為了支援這些情況的區分,我們的產品、技術、統計平台分別要做哪些工作?我們的視覺品牌是否已經管理起來了?使用者觸達,是使用者對我們的第一印象,往往決定了使用者在其生命週期初期對我們的定位認知。第一眼緣,需要被管理和被策劃。
第二部分 產品組織內部對使用者價值的影響
一般來說,考試90分的學生算是好學生了,下圖中,負責使用者價值傳遞的每乙個環節對應著乙個崗位,每個崗位都是靠90分的同學,那麼結果會如何?
如果大家都是考100分的,但是有乙個崗位考了50分,又會如何?
因此業界有一句話:一流的團隊做一流的產品,二流團隊做三流產品。就是說明這個道理。
乘法原則、木桶原理在這裡發生著作用。 網際網路的一些事
另外來看,世界上一流團隊都不天生而來的,都是經歷了n多專案成長起來的。
有一句話我個人非常贊同——
「重要的不是我們在哪兒,而是我們要去什麼地方;重要的不是我們是誰,而是我們要成為誰。」
產品粘性的使用者自我感知
產品設計出來,就是為使用者服務的,因此決定乙個產品的存活時間,就看這個產品的使用者流量。使用者流量包括多種因素,其中基本使用者數 每天使用產品的使用者數 使用者停留 使用 時間,使用者留存率,已經流量的健康度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決定了產品會繼續往前推進蒸蒸日上,還是會被關閉下線,從此銷聲匿跡。因...
怎麼樣讓使用者覺得產品更有價值?讓他們DIY吧!
怎麼樣讓使用者覺得產品更有價值?使用者不需要鑲鑽 貼金的產品,答案可能比你想的簡單,那就是在產品裡新增diy的元素。幾年前,學者做了一系列的調查,他們發現當人們自己打造產品的時候,他們會更加珍惜它,並認為它更有價值。這個心態後來被人們稱為 宜家效應 眾所周知,宜家的家居大多是散的零元件,人們回家以後...
怎麼樣讓使用者認為產品更有價值?讓他們DIY吧!
怎麼樣讓使用者認為產品更有價值?使用者不須要鑲鑽 貼金的產品,答案可能比你想的簡單,那就是在產品裡加入diy的元素。幾年前,學者做了一系列的調查。他們發現當人們自己打造產品的時候。他們會更加珍惜它,並覺得它更有價值。這個心態後來被人們稱為 宜家效應 眾所周知,宜家的家居大多是散的零元件。人們回家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