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時候你會衝著某個影星走進電影院去看一部電影,比如劉德華或者姜文;有的時候你會衝著某個導演走進電影院去看一部電影,比如張藝謀,再比如,顧長衛。去看《孔雀》一方面是因為對顧長衛這個人本身的興趣,另一方面也受了**不遺餘力的溢美之詞的誘導。
其實我完全能理解**對《孔雀》的這種整齊劃一的正面頌揚。好萊塢大片有票房說話,主旋律大片有政策優勢,這些好象都不用廣大娛記們做過多的褒貶,只有像《孔雀》這樣非主旋律的國產藝術片,能讓他們一展筆下的才華,真正地讓自己體會一把**的導向作用並以此而深深自豪。
回到影片本身。
昏黃的色調似乎是所有懷舊類電影的色彩基調,孔雀當然也不例外。甚至包括它所表達的愛情、親情和友情,也都像是在夏日午後的陽光裡暴曬過一樣,顯得墉懶而無精打采。穿過那些古老的紅磚樓和狹窄而塵土飛揚的街道,中年人找到了他們曾經的生活影象,而年輕人則直擊了一段他們未曾經歷過的生活。
與**的看法不同,我不認為孔雀是一部時代特徵鮮明的影片。恰恰相反,時代僅僅只是乙個載體,乙個導演用來詮釋人性和感情的舞台。將影片放在70年代這樣乙個特殊的時期來展開,除了有助於吸引懷舊的成年人和好奇的少年之外,並不會對故事本身情節的發展產生推動或者阻滯。換句話說,這個故事發生在古代、當代甚或未來的某個時代,應該都是同樣合理的。
應該說,這幾個鏡頭雖然突兀甚至讓人震驚,但卻很好地刻畫了人物的形象。哥哥的憨厚大度、姐姐的倔強任性、弟弟的無知輕狂,通過這種真實得有些殘忍的畫面毫不掩飾地直擊觀眾的心靈。人性的偏執和激進是與生俱來的,你可以在溫情脈脈的文藝片中暫時忘記它們,但當顧長衛在沒有任何預兆的情況下赤裸裸地展示它們時,你無法不被觸動。
誠然,你可以說,故事的發生有其客觀存在的外部因素,比如貧困的家境,比如木訥的父親和敏感的母親,再比如閉塞落後的環境,等等等等。其實也許你是想說,如果這個故事算是乙個悲劇的話,那造成這個悲劇的原因應該是人物所身處的時代。然而,我毫不懷疑,同樣的故事在今天一樣會原封不動地發生。那些根植於我們內心深處的慾望會在任何合適的時機裡爆發,就像影片中姐姐在樹林裡的爆發和弟弟在滂沱大雨中的爆發一樣。
或許,比較本片和《陽光燦爛的日子》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孔雀一片對時代背景事實上的淡化。在這兩部同樣以70年代為時代背景的影片中,後者無疑被打上了更深的時代烙印,在*****的影響下整天無所事事的馬小軍們和處於社會轉型期而置疑傳統禮教的公尺蘭們演繹的故事,代表了整整一代人懵懂的少年時光。與孔雀比起來,《陽光燦爛的日子》當然更能體現出那個時代完整的風貌。
為了驗證我的觀點,在去電影院看過該片以後,我特意做了乙個實驗:把孔雀一片的影碟租回家給我的父母看。不出我所料,在看完之後,母親喃喃地抱怨沒看懂。我相信作為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人,母親沒有理由看不懂影片所表現的生活,那麼,唯一能夠解釋的就是,她看不懂的是影片的主題——在**的絕大部分篇幅中被深深隱藏起來了的人性。尤其是當導演想用更加藝術化的手法來表現它的時候,它就愈發地不能為大多數人所理解了。在看片的過程中,母親一直在問我乙個問題:孔雀在**?直到影片最後出現了兄妹三人依次攜家帶口地從動物園的孔雀籠前走過以後,母親似乎才感到了稍微的滿意,因為她最終看到了孔雀。
其實,這個畫蛇添足的結尾不但沒有意義而且愚蠢。影片從骨子裡透出的人類劣根性的味道,不會因為乙個看似圓滿溫馨的結尾而有所改變。它起到的作用也許就是讓我們看到了導演內心的矛盾,那就是背離故事的主題而向人們所追求的善良美好作出妥協。而對於真正的達人來說,孔雀開不開屏其實無關巨集旨,事實就是事實,人性也就是人性。
MVP與功能無關
精益創業術語 最小可用產品 或mvp,是在創業或企業創新中最容易被誤解的概念之一。每當談及mvp,往往 人們的反應是 討論為了使產品 最小 並 可用 於對假設進行驗證或證否,至少需要哪些功能。經常遇到的情況是,mvp會變成mvi 最小可用介面,即minimum viable inte ce 這是一種...
快樂生活與金錢無關
快樂生活與金錢無關 21世紀的人該選擇一種什麼樣的活法?成為越來越多人所思考與追尋的話題。生活質量取決於經濟條件,這恐怕已成為人們的固有觀念。然而 樂活族 卻認為 生活質量不僅取決於經 濟基礎,而更主要的是取決於生活的觀念。不可否認,經濟狀況是決定生活質量的前提條件,但它並非是決定生活質量的關鍵因素...
Coding,與性別無關
會談這個話題是因為這篇 程式設計師因為女孩而美麗!女程式設計師的話題在碼農圈裡是乙個長盛不衰的話題。其實在我看來,單就coding這件事情來說,技術好才是王道,強調性別一點意義也沒有,幹活時誰管你是男人女人外星人。否則就算是美如天仙又怎麼樣,事情做不好還不是照樣被bs。首先,所謂女人幹不好軟體開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