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半導體行業一季報 誰在吃肉?誰只能喝湯 ?

2022-10-08 11:18:09 字數 3602 閱讀 1337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全球性晶元短缺成為半導體行業面臨的最大問題,進而又波及到其程式設計客棧他相關產業。其實,每3到4年左右,就會發生一次晶元**短缺。相比以往,此次缺貨週期更長,已經持續將近一年時間,未來何時能緩解尚無明確時間表。部分機構**要到2023年,悲觀者甚至認為可能要到2023年。

如果要追尋此次晶元短缺的原因,目前業內認為主要有幾個:

在這輪晶元短缺中,汽車行業是受影響最大的行業。國際諮詢公司alixpartners的評估顯示,受到半導體短缺影響,2023年汽車行業收入損失將達到1100億美元;產量方面,今年全球汽車製造商將減少390萬輛,高於四個月前**的220萬輛。

其中,二季度將是車企最煎熬的時刻。中汽協方面表示,晶元短缺所涉情況十分複雜,目前所缺的量也很大,娛樂性晶元**更緊張,很難確定晶元短缺問題何時能解決。基於目前情況判斷,四季度可能會有所緩解,明年第一季度可能會真正解決。

在這波全球性晶元短缺潮中,半導體行業表現如何?有什麼新的特徵?半導體企業的一季報,可能會給出部分問題的答案。

晶元短缺要到2023年?

在查閱了半導體企業一季報後發現,表現強勁是比較恰當的詞語。根據wsts資料,2023年q1,全球半導體銷售額達1231億美元,環比增長3.6%,同比增長17.8%。

而且這並非只是由幾個細分領域帶動,而是整個半導體行業表現出超高的景氣度,封測、設計、裝置、材料、idm板塊企業的業績,都得到了大幅增長,很多企業營收創下歷史新高。

據天風**統計,從a股來看,設計、裝置、材料一季度收入增速較高,分別為70%、68%和48%; 封測板塊和分立器件,分別同比增長31%和32%。歸母淨利潤上,裝置、封測、ic 設計板塊增速超過100%,達到198%、148%和134%,分立器件和半導體材料同比增長也有91%和89%。

當然,在此次晶元短缺中,最受關注的還是晶圓代工領域,也是供需矛盾的核心關節。從2020下半年開始,晶圓廠商的產能利用率就維持在高位。進入2023年q1,全球製造產能利用率更是維持滿載。

長期的產能不足,必然會帶來乙個問題:漲價。據了解,從2023年下半年開始,部分晶圓代工廠開始上調新訂單的**,漲幅在10%到20%。進入2023年後,晶圓代工再次上調2%到3%。接下來,業界普遍預期,晶圓代工廠還會漲價,這勢必會推高半導體產業鏈的採購成本。

在缺貨、漲價和新需求的背景下,晶圓代工企業的業績大幅提公升。其中,台積電依舊是獨一檔的存在。財報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台積電營收同比增長16.7%至3624.1億新台幣(約合129.2億美元),創下新紀錄;淨利潤增長19.4%至1397億新台幣(約合49億美元),超出市場預期的1340.19億新台幣。

根據trendforce的資料,2023年台積電佔據晶圓代工市場54%的份額;緊隨其後的是三星,市占率為17%;大陸的中芯國際和華虹半導體的市占率www.cppcns.com分別為5%和1%。

與此同時,聯電、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也表現不俗。從營收的角度上看,聯電和中芯國際的營收,分別是16.5億美元和11億美元,同比增長11.4%和22%。華虹半導體營收為3.05億美元,同比增長50.3%。從這裡可以看出,雖然華虹半導體體量較小,但在一季度的增速最高。

淨利潤方面,它們的表現更加亮眼。聯電淨利潤104.28億新台幣(約合3.73億美元),同比增長372%;中芯國際淨利潤為1.59億美元,同比增長145%;華虹半導體的淨利潤2090萬美元,同比上公升662%。

值得一提的是,與大多數人的認知不同,此次產能的短缺並不僅僅發生在先進製程,成熟工程式設計客棧藝也遭遇類似問題。這不僅為台積電、三星等帶來了巨大收益,聯電、中芯國際等公司的業績也節節攀公升,晶圓代工企業賺得「盆滿缽滿」。

財報顯示,一季度台積電的5奈米出貨量占晶圓總營收的14%,7奈米出貨量占晶圓總營收的35%。這也意味著,僅僅5奈米和7奈米的先進製程,就為台積電貢獻了近一半的營收。

與此同時,聯電、中芯國際則是以成熟製程為主,也表現不錯。聯電來自28nm的營收,比前一季增加18%,佔其整體營收20%,40奈米也佔到20%,這是其最大的兩個業務板塊。此前的2023年,聯電就決定不再追逐14奈米以下先進邏輯製程,轉而專注在成熟與特殊製程的晶圓製造。

中芯國際方面,90%以上的收入來自於成熟製程。財報顯示,14/28nm先進節點為中芯國際貢獻了6.9%的營收,較去年第四季度有所增長。40/45nm所貢獻的營收正在穩步增長,55/65nm依舊是中芯國際營收的主要**之一。

另乙個備受關注的問題是,晶元短缺何時能夠緩解,對此各家的**有所不同。中芯國際ceo趙海軍最為樂觀,認為「缺芯」將持續到今年年底。相比之下,台積電總裁魏哲家和聯電總經理王石則相對保守,認為短缺可能延續到2023年,甚至2023年。

裝置板塊「兇猛」

雖然半導體行業整體表現優異,但業績增長最為「兇猛」的是裝置板塊。中銀**資料顯示,2023年q1,全球半導體裝置龍頭公司收入環比增長11.5%,同比增長45.1%,高於此前預期的39%。其中,阿斯麥(asml)一季度的營收額為43.6億歐元,同比增長78.8%,淨利潤13.3億歐元,同比增長240%,均高於上季預期指引。

a 股xbwysr半導體裝置板方面,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54.5%, 淨利潤同比增長174.6%。其中,北方華創、晶盛機電是其中的代表,2023年q1營收為14.2億元、9.1億元,同比增長51.76%、27%;淨利潤約0.73億元、2.8億元,同比增長175%、110%。由此可見,國產裝置企業雖然增長迅速,但與國際巨頭之間的差距,依舊非常大。

在這高速增長背後,主要是晶元產能供不應求的情況下,晶圓廠商在資本開支方面大幅擴張:

根據vlsi的資料,全球半導體資本開支2023年將達到1330億美元,晶圓製造裝置銷售額將達到780億美元,同比增長22%。

這也符合半導體行業的發展規律。一般來講,半導體上游裝置對行業景氣度最為敏感。因為晶圓代工產能擴建週期,多為6個月以上(老廠添置新裝置需至少6個月,新廠建設到投產約2年左右),所以中游製造會提前一年下訂單,從而造成裝置板塊的大幅增長。

不容忽視的是,資金大多砸向先進製程。據了解,台積電為擴張7nm和5nm產能,大幅提高2023年資本開支。q1財務資料顯示,7nm製程工藝佔比從2023年q1的22%提高到了2023年q1的35%;5nm製程方面,2021q1營收佔比達到了14%。

三星方面,並未透露其晶圓代工部分的資本支出計畫,但大概率是投向先進製程。此前,因為70%的最先進的極紫外光光刻機(euv),被台積電取得,造成三星先進製程發展落後台積電。於是在2023年年底,三星電子副會長李在鎔親自飛赴asml位於荷蘭的總部進行拜訪,意欲尋求供貨更多euv光刻機。

另乙個不容忽視的情況是,雖然受到美國打壓,大陸依然是全球最主要半導體裝置市場之一。根據前六大半導體裝置企業資料統計,2023年中國大陸地區的半導體裝置市場需求佔全球的27%,其次是中國台灣地區(23%)和南韓(22%)。

進入2023年一季度,asml、kla、lam、tel四大半導體裝置公司資料顯示,來自中國大陸的半導體裝置銷售收入為132億美元,佔比為23.4%,緊跟南韓(32.81%)和中國台灣地區(25.42%)。

目前,半導體行業正進入乙個新的上公升週期,隨著產能的釋放以及新需求的不斷湧現,未來業績還會不斷提公升。不過,在細分板塊之間會有所差別,裝置板塊先行,隨後製造環節會接力,最後則是材料。

另一方面,半導體是乙個產業鏈分工極其成熟的產業,但在政治和全球確信的影響下,各國都在思考如何加強半導體的自主可控,避免過度依賴進口。美國已經出台種種利好,一方面吸引台積電、三星等在美建廠,另一方面扶持本地半導體公司;德國、法國、西班牙等十幾個歐盟國家簽署聯合宣告,將大力投資處理器和半導體技術。未來的半導體產業鏈,勢必要進行新的www.cppcns.com重組,以達到某種平衡。

本文位址:

物聯網成IC半導體行業最熱議題

雖然物聯網 iot 及4g lte議題仍不斷炒熱ic半導體產業,但受限於個人電腦與移動裝置銷售不如預期,2015年的ic半導體產值透露輕微寒意 trendforce旗下拓墣產業研究所最新報告顯示,1995年到2014年間,上半年與前年的同期增比發生下滑的情形出現過六次,除了2013年全年產值年增微幅...

2023年半導體行業排名 Intel蟬聯冠軍

市調機構isuppli今天公布了2009年度全球半導體行業20大廠商的初步統計報告。雖然整個產業愁雲慘淡,前十名中只有一家保持了增長,所有20名中也僅僅三家沒有倒退,但好訊息是 一切原本可以更糟糕得多的。全年整個半導體產業總收入2267.35億美元,相比2008年下滑了12.4 之多,其中前20名合...

半導體行業如何加強潔淨室微塵管理

物質存在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比如固體 液體 氣體 等離子體等。通常情況下我們把導電性差的材料,如煤 人工晶體 琥珀 陶瓷等稱為絕緣體,而把導電性比較好的金屬如金 銀 銅 鐵 錫 鋁等稱為導體。另外對於介於導體和絕緣體之間的材料可以簡單的稱為半導體。與導體和絕緣體相比,半導體材料的發現是最晚的,直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