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上個世紀, 1998 年考入浙江大學的,讀的是電子工程,但是在大學期間情不自禁愛地上了計算機,當時在學校學的是組合語言,c 和 c++ ,也鑽研過微軟的 vc++ 。經歷過點亮第乙個 8051 板子的 led 燈而興奮不已,雖然當時的 led 燈珠是直接用 8051 的 gpio 口驅動的(沒有考慮驅動電流能力)。
後來大三的時候,閒不住的自己,直接去外面的軟體公司兼職打工,在其中一家通訊裝置公司做 ppp、pppoe 開發,在這家公司,讓我見識了什麼是超大規模**開發(比 hello world 要雄偉的多),什麼是超級優美的軟體架構,什麼是良好的程式設計風格,什麼是精巧的資料結構設計。
大三大四的兼職生活,時間過的很快,後來我就很幸運地保研了,開始從事 arm 嵌入式開發研究,當時( 2002-2003 )也算是中國第一代 arm 開發工程師。從小學到大學,我和很多同學有乙個特別大的差異,就是喜歡提問題。現在想來這個特別的技能為我未來成為優秀工程師打下了很好的基礎。這個技能是我職業生涯第乙個重要技能。
善於提出問題
我們的教育方式,注定了大部分人都是解決問題的高手,每次考試,我們的目標就是拿 100 分,從 abcd 中選擇中選擇正確的答案,反而很少有人想,我們為什麼要學這些知識,這些知識未來有什麼用?或者想想這個數學公式是怎麼來?有沒有更簡潔的表達方式呢?有沒有其他沒有發現的更好的解決方案呢?或者怎麼提高學習效率?怎麼讓自己既學的好,又學的輕鬆呢?在我整個學生生涯,我的腦子裡整天充滿了這些問題,我覺得就是這樣的思考習慣,讓我成為乙個善於提出問題的「好」學生。
撰寫&閱讀技術資料
在華為,有專門的技術資料庫,涉及領域非常廣泛,比如 sdram 的讀寫驅動原理, spi 匯流排解析,訊號的毛刺測試和分析,網路分析儀的使用技巧等等,我是第一次看到這麼海量的和實際工作這麼接近的技術資料,絕對和大學教材有天壤之別,因此那一年半的華為生涯,我花了大量時間閱讀學習這些資料。那你可能要問了,這些資料**來的呢?對,都是每個一線工程師在平時工作中總結的,因此這裡就提出了乙個技能:寫技術資料。比如你學習了乙個新技術,可以寫分享報告;比如你解決了乙個重大問題,可以寫問題分析報告;比如你要設計乙個新的軟體框架,可以寫設計報告等等。
好奇心
當時在華為,工作特別繁忙,有很多雜事,比如有時候讓你去修個電路板,有時候讓你去測乙個匯流排的時序波形,有時候讓你寫乙個小功能的**,有時候參與其他團隊的乙個協同工作等等。
在這個過程中,我對其中一些技術充滿了好奇心,比如 sdram ,因為之前只理解 sram 的工作原理,感覺特別簡單,而 sdram ,完全顛覆了我對 ram 讀寫操作的認知,重新整理,預充電, burst 操作等等新概念,讓我充滿了好奇心,因此我花了整整乙個月時間,翻閱了技術資料庫裡我能找到的 sdram 的資料,並認認真真一字一句的啃下乙個 sdram 晶元的英文 spec ,還拿著 50 萬的示波器測量了 sdram 的時序訊號波形,這下子總算把 sdram 的前前後後,左左右右都弄明白了。通過這些專注的工作,我算是 sdram 的小專家了,因此我就給我所在的 team 同事一起搞了乙個 sdram 技術分享。
善於分享
說到技術分享,之前我也沒有做過,但是由於自己本身在大學期間是屬於 outgoing 的型別,所以我並不怯場,只是不知道該如何整理這個 ppt ,我請教了我的師傅(在華為, 3 個月試用期是有師傅帶徒弟的),知道了做 ppt 要「一圖二表三文字」,也知道了,做分享需要先了解大家的知識背景(自己以為很簡單,但是聽眾反而覺得很費解的技術點需要好好講),也知道了,演講一定要深入淺出,一定要遵循總分結構,或者 2w1h 等等,一定要站在聽眾的角度而不是自己熟悉的角度來展開演講。當然最重要是明白了,技術分享既可以提高自己的技術理解力,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個人影響力,從這以後,我到每乙個新單位,都會主動發起一些技術分享。
28 原則 & 效率優先
我們的工作有個特點,就是永遠都做不完,因此我們應該把有限的時間投入到最重要的事情中,比如對團隊業務不是特別核心的工作,可以投入 20% 的時間提高效率快速完成,沒有必要完美主義,非得做到 120 分才 ok 。而對於團隊的基礎性工作,核心技術,或者是影響未來創新的工作,則需要投入80%的時間,盡量做到系統化,規範化,文件化, sop 化,盡量完美的打磨這種工作。通過這個 28 原則,我既快速完成了領導交給我的邊邊角角的工作,又幫團隊沉澱了很多核心,基礎的工作成果。
在華為,我們也要承擔很多瑣碎的工作(緊急但不特別重要),比如在寫驅動**的時候,突然接到乙個任務,要求測試訊號質量,這種事情需要搭建測試環境,使用高檔的四蹤示波器,然後還要飛線,因此這個時候效率優先就很重要,我都是「火急火燎」的快速安排好環境,快速計畫好測試專案,然後乾淨利索的快速測試,連續高效工作 2 個小時,快速收掉這樣的非核心工作,然後可以專注做更重要的工作。而很多時候,其他人喜歡磨磨蹭蹭的搭環境,慢慢吐吐的測量,測試一段時間,就要去外面走走,這裡逛逛,或者回去寫點**,和誰去聊聊天,完全不遵守效率優先原則。
不要重複造輪子
讀書能力
「書中自有**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我覺得古人說的很對,我們的知識要麼是直接經驗,要麼是間接經驗(包括別人口口相傳和自己親自閱讀),其中閱讀是效率最高,知識最系統化的學習方式,一本書 30 幾元,就可以涵蓋作者幾年甚至十幾年的經驗總結,這個價效比不是一般的高。而且很多知識,由於工作崗位限制,短期內我們沒有辦法直接經驗獲得,而口口相傳又特別不系統化,這個時候,讀書就非常好,比如你要學習銷售,你不可能邊寫**,邊直接實踐銷售,那你可以買一本銷售專業人士撰寫的銷售書籍,可能一兩天你就可以知道銷售的精髓,當然離融會貫通還很遠,可是它為你開啟了乙個新的視角,新的思維方式,何樂為不為呢?
溝通&表達能力
中國教育培育出來的學生,很多時候更加善於埋頭讀書,不善於人際溝通,不善於表達,特別是工程師,自己有想法,有觀點,但是礙於面子,或者怯場,不善於溝通表達,也不喜歡和人打交道。我們現在的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單兵作戰已經無法滿足社會需要,團隊作戰,或者跨團隊跨公司作戰越來越成為常態,因此溝通協同成為了舉足輕重的能力。有人說,我知道這個技能很重要,但是我不擅長啊。其實,大道至簡,如果能換位思考,抱著同理心和其他人聊天,你慢慢就能學會溝通和表達,溝通和表達一點都不難,哪怕有事沒事和其他同學嘮嘮嗑,也能提高自己的溝通和表達能力。
作者簡介:崮德, 2005 年畢業於浙江大學,獲得電路與系統碩士學位,後加入華為,從事 2g 和 3g 的基站開發。2006 年加盟上海晨訊科技,負責功能手機、智慧型手機以及物聯網通訊模組(2g/3g module),主導設計了 gps 追蹤器,平板電腦等智慧型硬體。2012 年創辦上海同時資訊科技,專注於藍芽 ble 智慧型硬體,主導設計了智慧型防丟器,智慧型錢包,智慧型行李牌等30多個產品,累計提交了 20 多項的物聯網專利,是藍芽 ble&mesh 方面的資深專家。2017 年加入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實驗室,負責 aiot 總體架構設計,是藍芽 mesh 從 0 到 1 落地天貓精靈開放平台的負責人,沉澱了一套 iotconnect kit 賦能產業鏈。
我的職業生涯(六)
大學同學結婚,又見到許多老同學,一頓豐盛大宴後,大家一片感嘆!從前百十來號的人,現在能見到的也不過兩桌了,除了不常來往 未能到場的人,大部分的人都回家去了。回首望去,已有半輪過去。與上次聚會不同的是,這一次,大家顯得都比較疲憊 迷茫和無奈。我們的神情,是那麼的熟悉 年幼時,父母的神情。當我們到了二十...
我的職業生涯(五)
終於,最後乙個週六工作制結束了!沒錯,可怕的六天制工作終於結束了。換句話說,加班的日子告一段落了。加班,對於it行業來說,幾乎是家常便飯。30歲前用生命換金錢,30歲後用用金錢換生命,更是it年輕一族的真實寫照。為了加班,同事們往往在公司準備拖鞋 睡袋 洗漱用品。每當清晨我來到公司,總能看到有的同事...
我的職業生涯二
寫職業生涯一之前,我一直很拿不定主意怎麼寫,怕寫不出東西來,後來一寫,才發現,我原來充滿了那麼多感慨,尤其是對我的 母公司 相當的意料之外。到目前為止,我的軟體生涯經歷了三個公司,第一家公司3年多,第二家公司半年,第三家公司到目前為止也有半年的時間了,從對軟體的不入門,到成為程式設計師,再成為專案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