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以知識為工具教會他人思考的過程,思考如何利用自身所擁有的創造更高的社會財富,實現自我價值的體現。
在教育學界,關於「教育」的定義多種多樣,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般來說,人們是從兩個不同的角度給「教育」下定義的,乙個是社會的角度,另乙個是個體的角度。前蘇聯及我國一般是從社會的角度給「教育」下定義的,而英美國家的教育學家一般是從個體的角度給「教育」下定義的。從社會的角度來定義「教育」,可以把「教育」定義區分為不同的層次:
(1)廣義的,凡是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品德的活動都是教育。「教育」看成是整個社會系統中的乙個子系統,分配著且承擔著一定的社會功能。
教育最本質性的理解,就是社會對人們思想的知識灌輸和行為指導;一,教育的物件是人;二,內容必須是良性的有意義的。從而使人民去改造社會。
(2)狹義的:指個體精神上的昇華。這種定義方式強調社會因素對個體發展的影響。把從個體的角度來定義「教育」,往往把「教育」等同於個體的學習或發展過程。
(3)更狹義的,主要指學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畫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響,把他們培養成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這個主要指的中國校園的應試教育。
教育是在一定的社會背景下發生的促使個體的社會化和社會的個性化的實踐活動。
如果圍繞教育活動的基本要素來定義,可以把教育定義為教育是指人有意識地通過若干方法、媒介等形式向他人傳遞資訊,期望以此影響他人的精神世界或心理狀態,幫助或阻礙他人獲得某種(些)觀念、素質、能力的社會活動。處於前者角色的稱為教育者,處於後者角色的稱為教育物件。這樣定義符合所有的人類教育活動,可以作為教育的基本定義。
當代詩人、文化學者張修林在《談教育》一文中有如下解釋:
所謂教育,應當是作為對社會文化的傳授、傳播。而社會文化,包括文理學科,它應當包含三個層次的內容。
第一層次是指高層次文化,即抽象的、看不到存在的,比如社會心理、美學和價值;
第二層次指從第一層次具體下來的,儘管看不到具體存在,但能切實感覺到它的結構與活動方式存在的,比如政權及其機構;
第三層次指表面文化,即看得到又摸得到的,物品或物質的文化。
簡單地說,就是精神文化、精神的物化文化以及物質文化。教育的目的,說是教化育人,其實就是讓人接受各種有用的知識,以期將這些知識吸收、溶化,能夠將其直接作用於社會,或者把這些知識作為基礎,昇華出新的知識,即發現和發明。前者像物理變化,接受的人如同乙個盛東西的容器,接受的幾種東西還是那樣的幾種東西,不過是換了個地方,有了些混雜,這大概就是常說的實用型人才——技術或技藝的人才;後者則類似於化學反應,已經生成了不同的、另外的東西,這類人才能夠很好地掌握第一層次的文化,容易形成自己特有的治學思想、理念和方法。這就是創造型人才。
乙個國家和民族,在世界上的文化影響,主要就是第一層次的文化、創造型人才的影響。人類高度發達的神經系統是教育產生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和前提。它提供了感受、記憶、聯想、想象、推理等完整的思維功能,使人的意識能夠相互影響並得以傳播。
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所摘文章傳送門 我現在終於明白了教育的本質是什麼。不是教你具體的知識或技能,而是通過反覆的灌輸 上課 和練習 作業考試 讓你學會用理性戰勝感性,用屬靈的人性替代屬肉體的獸性。更通俗的說,是通過對人的反覆 抑制人類的動物本能,啟發人類的高階智慧型。什麼是動物本能?就是跟隨天然就會掌握,不用後天學習的求...
民族精神 生命科學教育的體會 2
兩綱 教育作為現階段學科教育的乙個重要里程碑,讓我們一線的教育更深層次的理解教育的本質,領悟培養學生民族精神的重要意義。學生的自身發展關係到他們今後的前途,而愛自己的國家是做人的底線,中華民族是乙個團結統 一 愛好和平,勤勞勇敢 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在五千多年的風雨磨礪中仍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其中...
愛是一條傳承的鏈
前段時間遇到了一些麻煩,在朋友面前一股腦門地將煩惱全倒了出來,沒想到,第二天,我的朋友找到了她的朋友,請她的朋友幫我的忙。朋友的朋友,又找到了自己的朋友,嘗試了各種可能的方法去幫我。收到她的郵件,特別的感動,乙個與我素未謀面沒有任何交情的陌生人,動用了她自己的私人關係,做了她所能做的。那瞬間,除了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