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lab手勢識別 模式識別學習筆記1

2021-10-17 10:34:51 字數 2193 閱讀 4938

pattern:一類事物的共同特徵 recognition:對事物進行分類

pattern recognition: 依據事物的特徵進行分類。

人臉識別,語音識別,翻譯,手勢識別,目標跟蹤

基本原理和主要演算法

掌握模式識別的基礎知識,分析設計模式識別的解決方法實現程式設計。

基礎性,實踐性,趣味性。

基本概念:訓練方法,特徵空間,緊緻性和可分性;

基本原理:分類與聚類,有監督和無監督,特徵降維

主要演算法:線性分類器,貝葉斯分類器,模糊模式識別,神經網路模式識別。

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學習——>主要演算法學習和程式設計練習——>專案分析、設計實現

理解模式識別的基本概念:特徵與特徵空間,有監督與無監督學習,禁止性,維數宅男,泛化能力,過擬合

理解模式識別的一般結構,並理解各個環節的主要任務。

了解模式識別演算法體系的全貌,理解演算法之間的邏輯關係

了解貫穿本課程的工程案例的主要任務和資料內容

能夠通過程式設計實現模組匹配演算法來解決簡單的模式識別問題。

向量空間:特徵作為向量空間中的乙個點,通過點與點之間的距離來定義分類,當今世界的統計模式識別就是通過這樣的方法來實現的。

集合空間:樣本的特徵不能通過向量空間來表示,構成集合,集合的分類不能通過距離來表示,則可通過結構和拓撲關係來關聯相似性。

分為兩種模式:有監督學習和無監督學習

有監督學習:類別標籤是人類給定的,從訓練中學習到具體的分類決策規則,有監督學習是認識的過程,即她的上限也就是人腦

無監督學習:人類沒有定義類別標籤,按照一些規則,將樣本進行分類,挖掘每一類的特徵,從而形成分類決策規則。

無監督學習能更好的具有更高的智慧型,也是未來識別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

圖 1 無監督學習

圖 2 緊緻性

相似性度量,可設定多種指標,最常用的是距離指標,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正定性:距離是大於或等於0的正實數,當且僅當和自己計算時才為0.

對稱性:樣本之間的距離值和計算順序無關。

傳遞性:三角不等式

維度:維度越大,緊緻性就越好

維度不能無限增加,增加過大就會出現維度災難:導致維度災難的根本原因是:隨著維度的無限增加,問題就越往高維特的特徵空間影射,樣本集中的樣本本來就稀疏,從而導致樣本的緊緻性降低,分類器的效能反而越來越差。

圖 3 維數增加的後果

泛化能力:訓練好的分類器對於未知新樣本的識別能力稱為泛化能力

過擬合:由於過分追求訓練樣本中的分類正確性,導致分類器泛化能力降低,稱為分類器的過擬合

圖 4 模式識別系統

feature extraction: 對原始的高維資料進行對映變換,生成一組維數更少的特徵。

feature selection: 在已有的特徵中,選擇一些特徵,拋棄一些特徵。

圖 5 模式識別的演算法體系

圖 6

圖 7採用模板匹配演算法,輸入後,經過模式採集,預處理和特徵生成後,得到乙個784維的特徵向量,特徵向量與模板向量進行比較,通過歐氏距離決定所屬類別。

mnist 資料集簡介: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 and technology,在matlab深度學習模組有現成的

每張28*28均為單通道(灰度),包含784個資料點,每個資料點代表當前位置的灰度值,範圍0-255

模式識別 模式識別的概述(一)

模式和模式識別的概念 模式識別的發展簡史和應用 模式識別的主要方法 模式識別的系統和例項 幾個相關的數學概念 廣義地說,存在於時間和空間中可觀察的事物,如果我們可以區別他們是否相同或是否相似,都可以稱之為模式。模式所指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從事物獲得的資訊,因此,模式往往表現為具有時間和空間分布的資訊...

什麼是模式識別,模式識別主要識別什麼?

模式識別誕生於20實際20年代,隨著40年代計算機的出現,50年代人工智慧的興起,模式識別在60年代初迅速發展成為一門學科。簡單點說,模式識別是根據輸入的原始資料對齊進行各種分析判斷,從而得到其類別屬性,特徵判斷的過程。為了具備這種能力,人類在過去的幾千萬年裡,通過對大量事物的認知和理解,逐步進化出...

什麼是模式識別,模式識別概念的基本介紹

模式識別又常稱作模式分類,從處理問題的性質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等角度,模式識別分為有監督的分類 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和無監督的分類 un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兩種。模式還可分成抽象的和具體的兩種形式。前者如意識 思想 議論等,屬於概念識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