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頭有臉的網際網路公司都在「賣菜」
出品 l 觀點財經
作者 l 大釗
生鮮是零售業態中最後一塊未現王者的必爭之地,各大巨頭眈視已久。
進入2023年,在全民抗「疫」的背景下,社群**價值凸現,人們逐漸發現社群**實實在在的價值和市場,競爭也由此進入白熱化階段,各大網際網路巨頭先後進入戰場。
4月,毫無電商和生鮮基因的滴滴成立了「橙心優選」。之後,滴滴ceo程維放出豪言,投入不設上限全力拿第一。
6月,賣家電的國美也開出其首家社群生鮮電商門店。
7月,美團成立優選事業部,王興態度堅決,稱這場仗必須拿下。網傳其甚至考慮讓外賣騎手轉型為「團長」。
8月,拼多多攜「10億補貼」正式入場,黃崢親自一線調研。
9月,阿里巴巴組建盒馬優選事業部,由阿里巴巴副總裁、盒馬鮮生創始人侯毅直接負責。這屬於阿里ceo張勇重點關注的 1 號專案。
11月中旬,訊息傳出位元組跳動、快狗打車都計畫進軍社群**。
11月27日,京東內部正籌畫名為「京東優選」的社群**專案,將於12月底明年1月初正式上線。
12月11日,京東集團7億美元戰略投資湖南興盛優選電子商務****。
除了前面提到的網際網路巨頭,傳統商超也是社群**的參與者,百果園、永輝超市等也在積極開展社群**業務,目前來看社群**的產品主要以瓜果蔬菜為主。
伴隨著網際網路巨頭們的爭相入局,新的「百團大戰」一觸即發。
有頭有臉的網際網路公司都在「賣菜」
買菜本身雖然市場已經不小,但並不是巨頭們的最終目的,網際網路巨頭們「賣菜」明顯醉翁之意不在酒。
**賣菜只是第一步,巨頭燒錢補貼是為了培養消費者的消費習慣,獲取使用者搶占市場,用賣菜構建的生態帶動其他消費,然後向生活的方方面面延伸,拿下線上線下所有消費場景。
但在我們看來目前社群**只是小範圍食品雜貨電商的初級階段。成熟階段的食雜電商行業將是乙個以「生鮮+快消」為主要類目,以「預售+自提」為核心履約形態。在小額、高頻的消費模式下,網際網路巨頭可以獲取大量流量,未來基於這些流量的廣告收入、推薦收入等非常可觀。
退一步講,即便不能用流量變現,也可以通過提公升客單價實現收益最大化,現階段所售的瓜果蔬菜整體毛利較低,未來如果增加日化美妝、母嬰用品、常用藥品等高毛利產品後,社群**本身就可以實現不錯的盈利。
以目前社群**發展較為成熟的湖南省為例,興盛優選2023年在湖南省有望實現約100億gmv規模,市場占有率約50%,因此社群**今年在湖南省的規模約為200億元。
人口統計資料顯示,2023年湖南省人口0.7億,佔全國人口總數的5%。若假設湖南省使用者平均消費水平與全國平均水平一致,則可以反推出全國社群**電商的規模約500/5%=10000億元。
「萬億蛋糕」就在眼前,各大巨頭殺入後「搶人」成了第一步。
巨頭們搶團長的操作並沒有錯,因為從短期來看,起勢靠流量(也就是團長的號召力和帶貨能力),但長期成敗肯定取決於**鏈。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現階段社群**模式主要通過半熟人社交圈引流獲客,平台中團長承擔了獲客、推薦商品、分揀、交付和售後等工作。
短期看,流量優勢(團長數量和資源、平台自身流量匯入等)決定平台是否能迅速做大客單量、實現規模優勢,從而更多讓利消費者實現正向迴圈。
長期看,生鮮作為社群**重要品類,選品、採購、倉儲物流等環節效率將顯著影響消費者使用體驗。
因此,生鮮的零售屬性決定了社群**的模式重、淨利率低、規模複製擴張難度大,**鏈建設才是企業競爭的長期決勝關鍵。
社群**的護城河在哪?
大部分社群**目前仍然處在虧損階段,尤其是網際網路巨頭入局後,行業競爭加劇,「燒錢」有加劇之勢。
但長遠來看社群**在盈利潛力上有進一步拓展空間,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點:
首先,隨著產品類別由生鮮向非生鮮品擴張和使用者對平台信任度的增加,客單價水平將有望提高;
其次,隨著**鏈結構改善和**鏈優勢不斷強化,毛利率有望持續提公升;
最後,團長當下的高佣金率是行業拓展紅利期的特殊現象,後續回歸到正常水平後,平台成本有望降低。
有頭有臉的網際網路公司都在「賣菜」
從成本分析角度來看,相較於其他生鮮電商模式,社群**的履約成本(對應物流分揀等的成本)等其他成本都低得多,使其有效下沉進低線城市。
另一方面各平台在生鮮損耗上都做到了較好水平,根據興盛優選披露資料社群**或更勝一籌,到家模式下每單配送成本約7-10元,這部分成本相對剛性,倉儲等其他履約成本每單約1-2元,而訂單密度較好的社群**每單履約成本可做到1.5元以內。
有頭有臉的網際網路公司都在「賣菜」
其他成本上,社群**的成本主要為團長抽成5%(普通地區)-15%(**戰激烈地區),低於大部分社群**的獲客費用(+門店經營費用)。
成本優勢使社群**有更大的定價空間、接受更低的客單價,下沉市場普遍對**更敏感、客單價更低的特點則使得大部分生鮮電商難以下沉。
值得一提的是,各家巨頭也有獨特的競爭優勢。
如美團在同城零售的戰略打法較為清晰:
美團買菜聚焦於北上廣深等超一線城市;
美團閃購旗下的菜大全專注於武漢、成都、南京等準一線或者二三線城市;
優選事業部則重點針對下沉市場。通過"自營+平台"的組合拳,形成了前置倉、菜市場代運營、社群**等相對完善的多業態布局。
滴滴旗下的橙心優選採用"今日下單+次日送達+門店自提"的模式為鄰居們提供物美價廉的水果蔬菜、肉禽蛋奶、公尺麵糧油、日用百貨等精選商品。其核心能力之一在於高效匹配供需的運力排程,這可以快速複製貨運車輛排程上來,接下來重點就是在貨運運力補充上。
阿里巴巴目前在社群**方面兵分四路:餓了麼、零售通、菜鳥和盒馬。具有除了流量入口之外的全方位優勢。
但天風**在其研報中表示,「對社群**來說,沒有**鏈作為基礎,最終只能是一種營銷手段。」
所以**鏈體系的搭建是社群**的核心,也是真正的護城河,只有**鏈能力(整合**商、構建完整產業鏈),用產品留住顧客才是社群**贏得長期競爭的壁壘所在。
「小販」會消失嗎?
說實話,網際網路對於「賣菜小店」的衝擊確實很大,社群**的發展勢必會洗牌掉一部分我們身邊的菜市場、賣菜的小攤販。對於中青年菜販還好轉型,被納入社群**的商業系統裡也是可能的。但很多上了年紀的店主就可能被「失業」了。
正因為這樣,人們對社群**的評價兩極分化。
一部分人認為網際網路巨頭入局讓買菜更方便了,另一部分人認為社群**擠壓了賣菜攤販的生存空間。尤其是大規模的燒錢補貼,短時間就讓本身毛利不高的小攤販們陷入困境。
我們倒是覺得這個擔心是多餘的,實體店的生意肯定會一直存在。網購普及後,關於「網際網路會不會讓線下商場倒閉」的討論就一直在持續,這與現在大家擔心網際網路巨頭搶走小商販的生意如出一轍。
國內電商巨頭京東2023年營收5769億人民幣,而大悅城的總營收只有338億元,二者營收相差十餘倍。但是京東的淨利率只有2%,大悅城的淨利率接近11%,所以究竟哪個日子過得比較舒服呢?
有頭有臉的網際網路公司都在「賣菜」
另一方面,國內網際網路流量優勢已經見頂,流量獲取成本肯定會越來越高,未來很難複製之前的高增長態勢。
這一點在財報中也有體現,2023年京東營收同比增速24.86%,大悅城卻高達52.41%,所以線下不但沒有被線上巨頭顛覆,反而在競爭的過程中獲得了新的增長動力。
物美集團創始人張文中近日也表示「無論是從使用者的要求還是從**鏈合理的角度,實體店一定會存在。但必須進行徹底的數位化轉型,要全面的數位化,徹底地回歸商業本質。商業本質就在於要提高更好的商品、更好的服務,讓使用者得到更大的滿足,而且實體店進行數位化轉型需要有好的工具,需要大家抱團取暖。」
張文中的話也在側面給予我們新的啟示,即積極的數位化轉型才能讓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而網際網路巨頭累積的資料和演算法,除了流量變現,還有另一種開啟方式,就是促進科技創新。
的確,網際網路企業們確實有必要停下腳步思考一下企業競爭的核心了,今年以來,一邊是蛋殼爆雷,一邊是滴滴開始從計程車司機的收入中抽取佣金,最近又是網際網路巨頭們大額補貼去賣菜,這種在「鷺鷥腿上劈精肉」的專注力要是用在模式和科技創新上,必定能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
因為只會收租和補貼的平台注定沒有未來。
總 結有頭有臉的網際網路公司似乎都在搞「社群**」了,那麼問題也隨之而來,究竟誰會成為最後的勝出者?
在眾多市場參與者中,安信**認為,美團在業務關鍵環節無短板,地推及精細運營能力有望使其在業務前期推廣中佔據優勢,大概率會成為市場上的重要玩家。
最後,滴滴和橙心優選近日宣布12月份日訂單量突破1000萬,是網際網路巨頭中首個日單量破千萬的公司,想來日後也該在行業裡有一席之地。
國內網際網路公司季報
阿里 2018.6 2018.9季報 第一財季營收809.2億元人民幣,市場預期808.8億元人民幣。第一財季營收同比增長61 連續6個季度保持超過55 的高速增長。以及利潤相關 阿里巴巴稱,第一財季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盈利達到201.01億元,同時,由於螞蟻金服估值大幅增加,授予員工的螞蟻金服相關...
FW 網際網路公司職位
網際網路公司的職位通常都差不多,基本上都有技術部和市場部。而通常情況下,各公司會根據自己的情況,採用不同的組織架構。有些公司會選擇使用扁平式的組織架構,就是各職能單位各自獨立,彼此之間通過管理人員與部門員工的頻繁溝通 呼應,來解決各種問題 有些公司則選擇專案組式的組織架構,將專案所需的人員集中在乙個...
網際網路公司的各種能力
技術。產品。技術和產品的區別在於 產品的目的是滿足使用者需要。技術的目的是滿足產品的需要。在小的網際網路公司中,技術和產品通常合一。但要做的大的產品。必須要有技術儲備。比如做搜尋引擎,必須掌握檔案儲存技術,分詞技術 硬碟磁頭管理技術等等。產品經理是中場核心。由他來串所有的環節。好的產品經理,能身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