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智慧型手機、pc、pad越發難熬的現狀相反,物聯網的未來被廣泛看好。事實上,手機、pc、pad其實也包含在聯網裝置之中,將成為其中重要的乙個組成部分,未來iot要將聯網能力賦予到萬物之中。
物聯網市場**動輒用萬億這樣的數字來描述,那麼這萬億市場從**來?它又將到誰的腰包裡去?這個問題,本文通過抽絲剝繭的方式來解答。我們先來看看在物聯網應用之前的傳統企業。
產業「微笑」轉型
在傳統轉型的產業邏輯背後,有一條我們熟知的「微笑曲線」:
微笑曲線本身不會改變,將改變的是分配方式。將企業的價值鏈向兩端延伸,才是「轉型」。
這將是一種全新的業態,也是正在發生的事情。現在去北京家電賣場逛一圈,具有wifi功能的小家電比比皆是。從熱水壺到微波爐,從電飯鍋到電風扇都開始試著擁抱物聯網。簡單來說,他們都通過wifi或者其他方式聯網,進而與使用者進行互動。
就目前看來,這種功能還比較粗糙,離真正的智慧型還有一段距離。但當手機剛能上網的時候我們也覺得沒什麼太大用處,遠不如pc的功能來得實用,而現在我們已經離不開可以上網的手機了。
傳統企業轉型意義就在於此,不是轉不轉的問題,而是怎麼轉的問題。隨著製造技術進一步公升級,中端附加價值只會更低。而新一輪賽跑的發令槍已經鳴響,越來越多的家電家居企業開始邁向智慧型化。
未來企業=生態圈
從微笑曲線我們可以看到,將智慧型製造僅理解為取代人力的工業機械人,其實是本末倒置。工業機械人當然需要,但我們更需要的是將產品的設計、研發,後端的消費者服務掌握在自己手裡。
未來的企業都將是自身生態圈的核心,圍繞企業打通與上下游企業的資訊互動,產品銷售的風險壓力和銷售紅利通過生態圈企業之間的協作關係化解和分配。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滿足消費者對產品品質和品味的極致要求。
未來的產品都將是智慧型產品,產品從設計到使用者使用情況的每個環節產生的資料才是產品最核心的價值。通過將感測器和智慧型晶元嵌入產品內,從而採集和利用這些資料才是目前企業轉型最需要做的事情。
為了面向未來,承載企業和產品的新形態,這就涉及乙個雲平台的理念。雲平台能夠為做傳統產品的企業提供物聯網的方案,將普通產品變為物聯網產品,從而為企業在價值鏈上向兩端延伸提供可能,並且幫助企業構建自己的生態圈。在這裡筆者需要著重強調,這裡提到的雲平台如果只是泛泛選擇其一,反而會成為傳統企業轉型的障礙,原因是基因不匹配。企業只有選擇足夠垂直的雲平台才能發揮威力。
既然我們意識到了雲平台的選擇決定了企業轉型的命根扎得是否牢固,絲毫馬虎不得,那麼如果從眾多雲平台中選擇適合企業自身的那一款呢?很重要的乙個選擇依據是,雲平台與企業自身生態圈核心價值的匹配性。行業覆蓋大而全的雲平台固然美觀,但立足於垂直行業不斷深耕應用的雲平台更加實用。
轉型的陣痛
任何轉型的過程都是超越原有自己的過程,這個過程有痛苦才有喜悅,轉型中的陣痛也是我們必須面對的話題。物聯網的技術對很多企業來講還是陌生的。從產品端來進行物聯網的改造困難重重,選什麼晶元、用什麼模組、用什麼協議、用什麼雲服務、怎麼管理使用者等等都是問題,這畢竟與以往的產品開發已經完全是另外乙個領域的事情了。
這是現在傳統企業轉型之痛。我們沒有這方面的技術積累,很難靠自己完成從0到1的轉變。然而,我們也不甘心等網際網路企業一件件來做出我們本來在做的產品,不同點僅僅是他們的產品有智慧型。轉型痛在技術。
在這其實是一種雙贏的局面。我們的企業不用去研究「智慧型」或者「雲計算」,只需專心做好自己的產品。同時,這種方式並不會損害到我們企業自身的利益,企業做產品的經驗事實上誰也代替不了。
扛起萬億級市場 物聯網深藏功與名
6月8日訊息,近日5g又傳來新進展 工信部公開徵求5g擬使用3300 3600mhz和4800 5000mhz頻段的意見,中國移動牽頭提出sba架構成為5g網路統一基礎架構。5g的來臨進一步催動了物聯網應用的落地,運營商 晶元商 製造商等一眾產業鏈,無不充滿了期待和幹勁兒,要在這場萬億級市場中拔得頭...
加班,到底是誰的錯?
公司一專案組朝九晚九,到底是誰的錯?諮詢,實施,還是研發?亦或者是專案組成員內部管理機制 每逢專案要上線,問題就頻頻曝出,持續整合,測試,交付為何始終無人接管,code review 為何做不起來?浮躁的氣氛,真的讓人覺得很頭疼.好吧,客戶是上帝,但是從公司的長遠發展上來看,即便客戶是上帝,公司內部...
到底是誰中了單身的毒?
倡導單身主義的女郎愈來愈多。不知是女人們愈來愈有用,還是男人們愈來愈沒用了。同時,倡導單身主義的紳士也越來越多了,不知是男人們越來越自戀,還是女人們越來越沒有魅力。一直憂國憂民的我看了一則新聞之後直冒冷汗 話說北京市今年春天關閉了160所幼兒園,原因是招不到學生了。往上一層是 人們 晚婚晚育了 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