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決策是我們工作中經常要做的一件事,如何高效決策、如何有效決策、如何執行決策非常重要。我非常認可陳春花老師說的「集體決策、個體負責;決策的目的就是為了執行;群體決策的關鍵問題等等」。對於決策,我有幾點見解,分享給各位:
1、我覺得集體決策沒有問題,但是個人決策也非常重要,尤其是面臨一些複雜環境的時候,非凡人物的判斷必然會與眾不同,甚至有的時候需要時間、需要困難去證明。比如說遵義會議、十一屆三中全會,這都是我們共產黨在關鍵時刻的歷史性決策會議,也是我們痛定思痛後的思想轉變,兩位領袖的判斷和決策高屋建瓴,這既是個人決策的勝利,也是集體決策的勝利,因為所有的個人決策到最後都必須轉化為集體決策,決策的目的必然是執行。
2、我覺得決策就是為了統一思想,統一意見,只有思想和意見統一了,也就具備了執行的土壤,因為決策和執行是承前啟後的關係。
3、檢驗決策是否正確的唯一標準就是執行,執行和決策還需要互相反饋,因為決策是虛,執行是實,虛實需要配合,不斷迭代前進。
總之,決策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日常工作,決策意味著判斷,決策意味著選擇,決策意味著執行。
陳春花老師在《管理的常識》中如此介紹「決策如何有效」。
集體決策,個人負責,而非個人決策,集體負責。
決策的目的就是為了執行
重點在於:做出決策之後,能不能夠確保決策獲得真正的執行。
我們絕大部分犯錯誤的地方,就是做出決策選擇的是一組人,執行決策的是另外一組人,因此決策就無法獲得實施。
做出決策選擇之前,要先確定誰來執行這個決策,之後才開始展開決策的過程。
決策不到位的主要原因,其根本性的錯誤是把決策和解決問題區分開來,其決策本身就是要解決問題。
重大決策必須是理性決策
決策分為兩類,一類是日常決策,一類是重大決策。
管理決策最重要的地方就是既要面對人,也要面對事。所以管理者既需要具備自然科學的思維方式,也需要具備社會科學的思維方式。乙個要有自然科學的態度,以事實、以資料、以真理說話;乙個是要社會科學的態度,以本質、以人性去說話,沒有這兩樣東西合在一起,決策就很難有效。所以重大決策一定要理性決策。
理性決策的能力步驟:1、識別問題(必須識別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差距到底是什麼);2、確定標準(什麼因素與決策有關);3、分配權重;4、擬定方案(列出即可,無需評價);5、分析方案(著重於建議;分析社會願望因素);6、選擇方案;7、執行方案(接受程度,資源限制);8、評價方案(控制過程、檢驗後果、改善推進)。
集體決策-個人負責
多年的管理觀察使我發現在我們的日常管理中,最多看到的現象是個人決策,集體負責。
一、集體決策
集體決策是乙個風險比較小的決策。
做到集體決策有效,需要團隊的智慧型,至少需要滿足一些條件:
1、相對少的人數並能夠信任:是否可以短時高效地舉行會議;是否能夠高頻度無障礙地交流溝通;是否都能開誠布公相互配合做事;是否都能了解其他人的作用和技能。
2、互補的技能:技術性或職能性的技能、解決問題和做決策的技能、人際關係的技能。注意:所有的三類技能,不論是實際的還是潛在的,能否反應團隊的成員資格;每個成員有無可能在所有的三類技能上把自己的水平提高到團隊目的和目標所要求的水平;無論從個人或是集體的角度,決策成員是否願意花時間幫助自己和他人學習和發展技能。
3、共同責任感基礎上的具體目標和共同的工作方法:決策成員責任感、具體目標和共同的工作方法。注意:工作方法是否具體、明確;每個人是否真正理解並一致接受這種方法及它是否能帶來目標成就;能否利用和增強所有成員的技能;是否要求所有成員對實際工作做出同樣的貢獻;能否產生開放的相互影響、就事論事地解決問題、根據成果進行考核等結果;所有成員都以同樣的方式說明這種方法;隨時進行修正和改進。
二、個人負責
責任的概念永遠是個人的概念,沒有集體責任這樣乙個概念,在這個方面我們需要非常明確,不能夠有任何的含糊。管理只對績效負責,沒有個人的責任也就沒有績效可言。
確定一些要素:1、每個人是否願意為集體的目的、目標、方法和工作產出負責;2、能否根據具體目標來衡量進步;3、團隊成員是否都感到對所有的衡量指標負有責任;4、所有團隊成員是否都明確什麼是他們的個人責任,什麼是大家共同應負的責任;5、有沒有「團隊只會失敗」的感覺。
個人決策的侷限性
四個「人際錯覺」:
1、首因效應:第一印象決定彼此的判斷,這就是首因效應。
2、暈輪效應:以麵概點就是暈輪效應,人們被一些外在的東西所蒙蔽,而且依據這個蒙蔽的現象去判斷。
3、新近效應:做決策的時候,最近發生的事情,會起決定作用。
4、角色固著:對一些人來說,職業的角色、身份的角色等都會影響人們的決策。
不易覺察的偏好:我們在做決策的時候,不管怎樣要求決策者理性,我們首先要承認,我們是用自己的標準和概念來做出判斷的。
快速而有效決策的五種方法
獨斷式決策、諮詢式決策、群體決策(多數人控制)、群體決策(共識)、授權。
決策評估標準:1、決策方案之品質,也就是決策方案的合理性,是否考慮到客觀因素,同時又考慮了決策方案的盈虧性;2、成員的接受與支援程度。
群體決策不是最好的決策
群體決策最大的功效是控制風險而非得出最佳決策。
影響群體決策的幾個關鍵問題:1、參與群體決策的人數不要太多,5-8人最好;2、每乙個參與的人必須全程投入,認真負責;3、群體成員的背景一定要不一致,重要的是責任要分開;4、群體決策當中還要避免一些心態,不是真正的響應,而是虛假的響應;5、要充分地讓所有人表達意見;6、不要在意流程而要在意責任。
管理的常識 1) 什麼是管理
前言 做事 解決問題就是修行,歷經酸甜苦辣仍舊從容 滿足 信心 發現本質 順應規律 創造時局,就是智慧型者 佛陀在古印度的最初原意 躲避到隔離環境搞研究 給別人搞普及,這是自欺欺人。一 管理的理解 就這一幫參差不齊人 一些錢 一些產品 一些銷售機會 一些時間,你怎麼組合,最小代價最優組合創造企業業績...
什麼是6西格瑪管理
關於6西格瑪管理,目前沒有統一的定義。下面是一些管理專家關於6西格瑪的定義 管理專家ronald snee先生將6西格瑪管理定義為 尋求同時增加顧客滿意和企業經濟增長的經營戰略途徑。6西格瑪管理專家tom pyzdek 6西格瑪管理是一種全新的管理企業的方式。6西格瑪主要不是技術專案,而是管理專案。...
為什麼忽略管理的常識?
最近連續審查了幾個客戶的過程文件體系,有個問題,讓我一直苦思 為什麼我們總是忽略管理常識?企業在實施cmmi的時候,為了滿足模型的要求,在描述自己的過程時,習慣於照搬模型的描述。最典型的例子是pmc的描述,模型中描述了10個實踐 sp1.1 監督專案的計畫引數 sp1.2 監督承諾 sp1.3 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