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什麼樣的pm(專案經理)是真正專業且優秀的?這是相對棘手的問題。因為pm們平時看上去更多的就是組織、溝通、協調,預定會議、組織聚餐、專案週報等雜活,但是這顯然是片面的。pm自己作為參與評審的其他角色,如何更深入、更客觀的看待專業pm的能力及貢獻呢?今天,我們邀請菜鳥資深技術專家伊郎,與大家分享他的觀點。
pm自己作為參與評審的其他角色,如何更深入、更客觀的看待專業pm的能力及貢獻呢?今天,我們邀請菜鳥資深技術專家伊郎,與大家分享他的觀點。
專案管理是商業組織的常態,越是目標性強的組織越需要專案經理。從中高層管理者的角度來看,通過專案經理能打破部門牆,快速組織內部資源,是拿到管理者設定的階段性結果最直接的方式。因為「專案」就是為交付乙個獨特的產品或服務所做的臨時性努力。
每乙個專業的pm都清楚,專案的目的就是為了「結束」。kick off乙個專案的目的是為了close這個專案,進入乙個專案的目的是為了退出這個專案。所以pm一開始就是要深刻理解這個專案的目標,以及如何才算是完成了這個目標,以便「結束」和「退出」。這種以始為終的思考和做事方式,是組織在追求階段性結果更要經常採用的手段。反過來講,一些bu或部門在pm的任命機制和退出條件上在一開始就沒有想清楚,以至於pm最終在述職的時候也無法說清楚到底為了什麼結果負責?這更多是bu或部門負責人在目標指向性不足的體現。
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情,pm對專案整體運作效率及結果起著最關鍵的作用。大量的調查及研究結果表明,大中型專案中有20%-30%的時間是用在了各種溝通中,在一些官僚化的組織,這個比例甚至達到了40%。這裡所說的溝通,包括各種計畫、評審、討論、匯報以及總結等。每乙個環節的「有效組織、識別風險、解決衝突、達成共識、鼓舞士氣」無一不依賴於pm的專業能力。
pm的個人能力在專案的運作效率和最終取得的結果上至關重要。我看到很多技術面試官對pm的綜述就是「溝通協同能力強」,希望能橫向地跟自己以及周邊的技術leader做比較,pm們承擔了很多主管本應該承擔的職責。且pm們leader的是乙個虛擬團隊,這個虛擬團隊中還通常有各種不同風格的「老闆」,這比主管們帶領乙個實體團隊來實現乙個專案目標要更難。
pm專業的表現背後需要很多專項能力的積累。我們看到的可能是「有效組織、識別風險、解決衝突、達成共識、鼓舞士氣」等,這背後需要很多專項能力的積累。
如「識別風險」,如果是方案風險,那這背後需要很強的「技術、業務理解力」,甚至是浸淫某個行業之後的經驗判斷;如果是組織風險,那這背後是對「干係人識別及管理」或「工作分解結構」的深入分析能力;再如「達成共識」,這個不是簡單地勸大家各退一步:你出價10hc,他要加20hc,最終在15hc達成共識。這樣看似是「共識」,其實可能是「共輸」。而真正「達成共識」的背後需要pm善於利用「first thinking principe」,懂得理解問題背後的問題,應用強悍的談判能力去取得的「多贏」。相對於雙11、618等專案,更難的是內部組織變革或者有爭議的專案,後者更能體現pm們的專項能力積累。
pm模式也帶來一些運作弊端需要管理層補位的。如在一些大公司,大型專案在成本意識上是比較淡薄的。這些專案因為大老闆的重視,反而對pm在組織資源方面的能力要求低了。也正是因為這類專案沒有單獨的成本估算,pm們為了專案最終「成功」,能多找到資源就多投入。
再譬如,關於專案過程和結果的運營,有各種海報、各種郵件的專案未必是真的大專案和好專案。這裡需要作為管理層有乙個清楚的認識和適當的補位。另外不得不說,pm最終所做的事情和能力在很多時候講出來的、寫出來的,好像誰都能做。其實有很多具體過程中的膠著,很難抽象到兩三千個字去表述。就像公司內部很多人(幾乎任何崗位都有)自我調侃說「轉行去做pd,不行就做hrg」。其實無論是pd還是hrg都是非常需要專業能力的。當前的轉崗亂象正是對這個崗位的專業能力,識別、把控不足。
最後想對pm們說,pm是強專業,也是強需求,有的是大家認識不足,需要我們共同去發出聲音。我們一起努力。
為什麼招聘這麼難?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招聘就變得這麼難了,我也是一直在思考。就先說一些經歷吧,去年的時候,招聘介面自動化測試工程師,面試了很多人,總是沒有滿意的,我朋友說,是不是我這邊方式不對,導致 招聘不到人,後來和領導聊天,也談到這個話題,領導說,他問我什麼要求,我說了基礎python語言,單元測試框架,序列號與...
為什麼客戶畫像這麼難?
客戶畫像即客戶資訊標籤化,完美地抽象出乙個客戶的資訊全貌,可以看作企業應用大資料的根基。每個行業每個企業都在提自己的客戶畫像,因為打造出了客戶畫像,一定意義上代表理解了客戶的需求,從而可以在市場上佔盡優勢。客戶畫像應是每個搞資料的人追求的核心的東西,筆者也如此,世上最難的事,莫過於懂人自己吧,而客戶...
高考改革為什麼就這麼難?
百年大計 教育為本。高考在即,讓人不免有許多感想。十年寒窗,就看這兩天的考試,不免為全國學生和中國教育感到悲哀。孔子是教育先驅,他老人家早就提出因材施教,得到後人的普遍認同。可現在為什麼要乙個模子選人才呢?一方面強調素質教育,另一方面應試教育依舊。大家都知道高考的不足,為什麼多年來卻始終無法改變?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