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帶硬體工程師核心任務是繪製原理圖,但這並不像其他領域的cad製圖,僅僅是靠想法構建乙個模型或者連連線。基帶的原理圖是乙個集合,畫圖僅僅是其中一小部分,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做準備工作,比如器件選型,收集器件資料,原理驗證。當然,如果你是乙個經驗豐富的工程師,準備工作消耗你的時間就會比較少。
除繪製原理圖外,基帶硬體工程師有大約60%的時間在處理工程問題,這些工程問題包括**商管理,試製跟線,配合除錯驅動,故障主機板分析,故障整機分析等。僅故障的處理,就設計多個領域:軟測故障機,硬測故障機,可靠性測試故障機,底軟除錯故障,產線故障機,售後故障機,模擬產線疑難問題等。
所以,基帶硬體看上去是個大雜燴,負責的面又廣,又深。在公司你會發現,所有暫無定論的手機問題,基本上都會先由基帶牽頭解決,指導故障定位到某領域。所以基帶工程師不僅要聰明的頭腦,縝密的邏輯思維,還需要超強的溝通能力,現場管理能力。
做過基帶硬體的工程師,基本能勝任其他處模擬電路工程師之外的所有硬體崗位。工作若干年後,你的溝通技能將會大幅提高,工程管理思維很強,屆時走上管理崗位也毫無壓力。
下圖是基帶硬體領域分工簡單示意圖:
熟練掌握原理圖設計工具,常見的工具有pads,altium designer,cadence。熟悉pcb設計工具。輸出為原理圖,pcb,《軟硬體藉口文件》,《生產bom》,《降額分析報告》,《單元測試報告》,《器件驗證報告》,《ddr訊號完整性測試報告》等。
此領域工作要求基帶工程師對平台套片非常熟悉,尤其是小系統 。這些平台主要包括高通,mtk,展訊等。
類似於模組功能管理,責任人要熟悉負責領域的各種器件,參考設計,使用歷史,**商資源。熟悉器件原理,對新技術保持跟進。輸出為《器件選型表》。
這是基帶工程師的軟實力,要求思維清晰,邏輯正確,快速定位故障。當然這也需要較長經驗的積累。此外要有優秀的溝通能力,處理與軟體,測試,製造之間的各種問題。輸出為《故障機跟蹤表》,《問題單》,《關鍵事物跟蹤表》,《專案or》,《試製問題跟蹤表》,《覆盤總結》,《典型案例分析》,《專利》,《工程設計變更》等。
從專業技能維度,基帶工程師需要具備如下能力:
基帶硬體配合專案管理,提交每個階段的關鍵文件。這些階段可分為關鍵設計評審(cdp),technical review 3(tr3),technical review 4(tr4a)和量產爬坡,這是參考了ipd標準研發流程。
每個時間節點的時間,交付物如下圖所示:
cdp是每個領域都必須完成的任務,在專案kick off之後進行。目標是輸出初版原理圖pcb。基帶硬體領域在此階段需完成如下工作:
cdp報告:
根據專案or,硬體給出關鍵設計方案,並開始評審。報告至少包含平台選型,原理框圖,關鍵模組原理設計,音訊設計,浪湧&esd&emc風險評估,熱設計風險評估,tdd風險評估等。
原理圖設計:
原理圖在cdp報告撰寫開始後即可進行,器件sourcing也同步進行。
為保證原理圖的正確性,需要進行電源樹梳理,以保證手機工作及待機時,能得到最佳的電源分配。還需要時鐘樹梳理,降額檢查,一二供封裝檢查等。
將pcb設計也歸屬到原理圖設計中,基帶硬體工程師僅需要review互聯工程師的板圖,提出評審意見。但要督促互聯工程師完成訊號完整性**,大電流阻抗**,pdn**,高速訊號阻抗和眼圖**。
原理圖完成之後應該輸出軟硬體介面文件,給驅動部門配置gpio等。
當v0原理圖,pcb fix並投板後,cdp階段結束。下一階段要完成主機板測試,回歸等任務。
經歷了tr3階段兩道三輪的設計驗證,tr4a的目標是設計fix,完成量產爬坡,關閉生產製造的問題。
這個階段的輸出是定稿的vn1原理圖,量產bom,關鍵器件驗證清單,ccb評審報告,維修手冊。
vn1階段應完成定製件籤樣。
運維的工程師工作
在軟體開發領域當中,前端 後端開發我們一般比較熟,但運維工程師是做什麼的,很多人都不太了解。真的是只是維護工作嗎?今天我們就介紹一下 運維工程師 到底是做什麼呢 一 保障業務長期穩定執行 出一點點差錯,使用者就要投訴了。1 業務跑在什麼上面?伺服器一般是apache,nginx,tomcat等。但是...
運維工程師的工作
一般來說,運維工程師分為兩種,桌面運維和系統運維。桌面運維有時候也叫網路運維,主要是負責辦公電腦的組裝 維護等,一般也會負責印表機 投影儀 企業內網之類的管理,工作內容比較繁雜。隨身帶幾個u盤是必須的,隨時準備裝系統,畢竟沒有什麼是重啟解決不了的嘛,如果還是不行,那就重灌系統,哈哈。待遇方面,一般比...
python工程師工作總結 工程師的第乙份工作小結
時間過的真快,前不久才寫了篇 對做技術的一點思考 博文,那時剛剛決定自己第乙份工作的去處。現在,我已經在工作單位工作了將近2個月了。晚上回到住處,抽出休息時間小小回顧下這段時間的收穫。這裡我要先做一些說明,我是應屆碩士畢業生,正常情況下要明年6月份畢業。由於之前的學習和經歷,有幸在研一結束的時候就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