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摘自陽志平老師部落格
行為癱瘓(paralysis)來自社會鏈結的喪失、自我認知資源的損害、情緒調節系統的失衡、自我損耗(ego-depleting)等。如同斯坦福心理學家hazel marku."可能的自我們的研究指出,傳統觀念認為,痛苦(一種我們擔心成為的「自我)是變化的唯一動力,所以要迎著困難上,去像各類文青女一樣,追尋那永遠在遠方的【真實的自我】。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痛苦反而會導致行為癱瘓,因為只有有了可以感覺、觸橫和品嚐到的誘人選項後,才會改變,為什麼成功學最喜歡用【真實的自我】忽悠人?因為尋求成功學幫助的人,對自己的過去多半是不滿的,也就是討厭既有的【真實的自我】,當不得不直面時,會掩面而哭,將行為癱瘓的職責歸於自己身上,直接走人,逃避行動。
人喜歡追求立即的快樂
大腦愛甜點,不愛痛苦,所以也要像哄孩子一樣去哄她。以高估自己能力導致的行為癱瘓為例,比如,打卡就是在時間維度上,長期堅持枯燥、輸出價值又很小的行為,所以多數時候不靠譜。大腦總是偏愛,時間效率最高的行為或新鮮的刺激。(短期內就能嚐到甜頭)比如,第一次接觸乙個新學科,總是熱情滿滿,那時的25分鐘大於知識變為陳舊之後的刺激。
如何利用大腦的這一特性抑或bug?如同我在《心智工具箱(2),元認知》中的【3.12關於學習材料與任務的知識】所言,可以。
類似於大腦這樣的bug非常多,如果不熟悉心理學體系,非常容易被大量材料淹沒,但最突出的bug是來自時空維度的力量。
心理學家們紛紛注意到了,我們的大腦在時空維度尤其是時間維度上存在兩個相互對立的系統。乙個系統更多來自超大時間週期,進化積蓄的力量[2],比如,人類至今,還總是受到抑鬱、焦慮、恐懼三大情緒怪物的影響,害怕一些早已不在當代存在或者有足夠威脅的事物,乙個系統更多來自當下小時間週期的力量,比如我們總是傾向於下意識地、快速地對刺激做出最簡單的判定與歸類。
沿著時空這條線素,大腦最主要的bug有哪些呢?
正如前文所指出,種種效應,極其豐富,即使是心理學專業出身的孩子,也背不下,記不住這些豐富的人英大腦bug.
比如,以下一些關於人類認知偏差、人類誤判心理的列表就可見一班,
即使非常明了這些認知偏差,真的有助於自我提公升嗎?寫**與作為學習需要,關注心理學的角度大不一樣。後者更多追求知行合一。知,需要解釋力較大、**性與控制性較強的變數;這樣才能較好地過渡到行。
如何在更高階別的抽象層面提煉出指導我們應對各類認知偏差的變數?線索仍然在於永恆的時空。既然我們的心理慣性來自於心智在時間與空間中的塑形,同樣,我們可以改變的最本質的變數也是時間與空間。難以改變的是大腦既有慣性,容易改變的則是我們在時間與空間層面做出的小小調整。眾多偉大的思想者都不約而同地注意到了人類大腦這一特質。比如
以下以時間維度為例.【7個25分鐘】,就是一種試圖通過改變人們對時間的切割、**與規劃能力,最終提公升自我行動力的一種好辦法,以往你將目標與時間繫結的單位是天-24小時,現在,讓我們精煉為【7個25分鐘】.(具體做法參考前文【心智工具箱(5),71)
多數gtd與時間管理理念,是給了你生活太多需要填空的變數,關注的是瑣碎。【7個25分鐘】則首先是尋求乙個不變的工作框架-每天堅持7個25分鐘,然後通過刻意練習與在學習區挑戰,促進成長。它關注的是有價值的創意產出而非瑣碎。
比如,理財軟體,很多人太關注瑣碎的油鹽公尺醋,卻忘記,建立乙個能自動賺錢的系統才是根本。財務自由等於被動收入大於開支。gtd也存在類似於理財軟體的缺點。所以,我更欣賞那些能自動匯入信用卡鼓據的理財軟體與自動跟蹤電腦使用記錄的效率軟體。監測不應成為工作量,而是有助輸出。【7個25分鐘】同樣放棄了傳統gtd的做法,不再對過於細小尺度的時間進行監測.
剛開始,即使是唯讀,專注7個迴圈也有一定難度,隨著對時間切割、感知、**的能力提高了,可以將7個迴圈從唯讀模式變為只寫模式。即,從專往的閱讀,學習到專注的創作。
每天7個迴圈,第乙個迴圈最好有個預熱環節,作者本人一般是寫難度很低的小文或筆記,還有個更簡單的方法,就是心算。比如三三得九,三九二十七,三個二十七是八十一....微計算一下,大腦就啟動了,晚上臨睡前最後乙個迴圈,則最好做的是與第二天工作相關的事情為什麼又要倒計時呢?這是給了自己乙個物化的執行意圖
2如果25分鐘完了,那麼我的文章應該寫完.
缺少的案例、錯別字可以在瑣碎的低效率時間慢慢補。
不要低估人們的寫作速度,25分鐘,如果放棄排版,專注寫作,可以完成一篇千字小文。同樣,多數專注度極高的開發者,一天專注工作7個25分鐘,那足夠完成超乎想象的工作量。
【7個25分鐘】本質上,是學會將對時間的敏感度從24小時,精煉為25分鐘。對於這25分鐘發生的行為及其結果,嘗試次數多了,**能力極高,剛開始動筆,就清楚大約在第20分鐘會寫完。此時此刻,大腦自然收到正反饋了。這就是在時間維度上利用大腦的既有偏好。通過對時間的重組與倒計時,新鮮刺激也比以往更多。
多數時候,我們不是不想改變,而是選擇了一條較難的道路。對時間巧妙組合,高時間尺度越近,高改變也就更近;嚐到的甜頭越多,高行為癱瘓就越遠。
從小父母、**、成功學導師與老闆教育你,追尋真實的自我。但是,心理學家 hazel marku 2023年的重磅**《possible selves》提出:「可能的自我們」。「真實的自我」植根於過去;而「可能的自我」則立足於現在與未來。
進化的需要使得我們總是必須去簡化這個世界
如何立足當下?7個25分鐘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心智hack。核心要點如下:
如果有熟悉番茄工作法的朋友,或許,會發現此方法與它很類似。只是基於心理科學的研究,還是與它有不少差異:
為什麼是7呢?因為7是乙個人們容易記憶的數字,在正常人的工作記憶容量與覓母爆發的臨界值節點左右。大量gtd軟體,讓我們關注的是瑣碎。但是我們真的能記住,以及需要記住,今天何時何地在**買了忘記的手紙嗎?我們需要記住的是,今天一天,我依次進行的7個25分鐘創意時間,都幹了些什麼?哪個迴圈幹得特別棒?哪個迴圈還有待改進?哪個時間節點,容易受到別人干擾?種種模式,因為我們約束在7之下,慢慢地,我們將日益變得更專注、更有創意。剛開始的7個專注時間或許僅僅能完成7次專注的有難度閱讀,而慢慢地,7個專注時間的迴圈甚至能完成7個高質量的**段或演算法設計。
為什麼又是25分鐘呢?這是個不長不短的數字。如果有朋友打**來,你恰巧在進入乙個25分鐘的迴圈,那麼,你可以不理朋友,最多耽誤25分鐘,相信多數朋友能夠理解。
如果一天忙於瑣事,白天沒有時間完成任何乙個25分鐘,還可以在臨睡前花費一兩個小時補補課。一般而言,如果乙個人能夠持續每天擁有極高專注度的7個25分鐘,他或她的戰鬥力將極其可怕,也容易躍遷到知識網路與人際網路中的更高層面。
在今天這個時代,我們是如此容易分心,7個25分鐘,它就是在時間維度上,延展你我的生命。
推薦資料
1. 深度工作
2. 番茄工作法
3.執行意圖
4. 楊雪,宮火良.可能自我:相關研究及應用[j].心理科學進展,2010,18(10):1548-1553.
更改「流」的行為
對於輸入流和輸出流來說,為了滿足特殊需要,我們會使用 filterinputstream 和filteroutputstream 的修飾器子類來修改 流 reader 和 writer 的類繼承層次結構繼 續沿用相同的思想 但是並不完全相同。在下表中,相對於前一 來說,左右之間的對應關係的近似程度更...
心齋 馬克奧勒流
1.發現成就 能力超過自己的人而自慚形穢,言行失據,是幼稚的 通過和別人比較得來的 自尊 自傲 是膚淺的 當前傷害別人,日後反過來加倍地傷害自己。因為身邊總會有許多別人身上的優點強過自己。不卑不亢,四個字道盡其中真諦。怎麼樣才能做到不卑?又如何才能不亢呢?不卑 a.三人行必有我師,以欣賞 肯定的正面...
更好的狀態 心流 專注
什麼是心流?簡單來說就是一種體驗,一種狀態,而且是正面的,精神高度集中於某種東西,忘我的一種狀態。或許也可以說是一種意識上不斷連線,全情投入的專注的狀態。意識不斷連線可以說是一種更好的狀態,或許更好的狀態也是不斷連線的狀態,這也是優越感的 心流或許可以說是優越感的細節體現,或者說它們在某個角度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