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觀察物件向觀察者推送主題的詳情資訊時候,不管觀察者是否需要,這些資訊一般是觀察目標物件的全部或者部分資訊。一般這種模型實現通過update(object obj)將觀察目標物件傳入進去。
被觀察物件通知觀察者時候,只傳送少量的資訊,如果需要詳情資訊時候,被觀察物件也就是觀察目標物件主動到觀察者當中,然後通過觀察目標物件老獲取資訊。通常使用update(suobject sobj)傳入。
注意 jdk其實已經有對觀察者模式的支援,提供了乙個observeble 和observe介面。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
這裡依然使用設計模式:觀察者模式(1)中氣象局的案例 這裡只有推模式案例 如果需要拉模式 則將update()方法引數改為被觀察的物件 也就是下面的weatherstation。
1.定義乙個天氣物件
public class weather
2.修改抽象觀察主題類和抽象觀察者類
//觀察主題
public inte***ce weathersubject
//抽象觀察者角色
public inte***ce observer
3.改造具體觀察目標物件
public class weatherstation implements weathersubject
@override
public void removeobserver(observer ob)
@override
public void notifyobserver(weather weather)
} // 封裝天氣物件 傳入通知方法中
private void notifyweather()
public void settemperature(int temperature)
public void setdamness(int damnes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張三收到通知 更新溫度:0 濕度:51
李四收到通知 更新溫度:0 濕度:51
張三收到通知 更新溫度:-5 濕度:51
李四收到通知 更新溫度:-5 濕度:51
引用菜鳥教程
意圖:定義物件間的一種一對多的依賴關係,當乙個物件的狀態發生改變時,所有依賴於它的物件都得到通知並被自動更新。
主要解決:乙個物件狀態改變給其他物件通知的問題,而且要考慮到易用和低耦合,保證高度的協作。
何時使用:乙個物件(目標物件)的狀態發生改變,所有的依賴物件(觀察者物件)都將得到通知,進行廣播通知。
如何解決:使用物件導向技術,可以將這種依賴關係弱化。
關鍵**:在抽象類裡有乙個 arraylist 存放觀察者們。
應用例項:1、拍賣的時候,拍賣師觀察最高標價,然後通知給其他競價者競價。 2、西遊記裡面悟空請求菩薩降服紅孩兒,菩薩灑了一地水招來乙個老烏龜,這個烏龜就是觀察者,他觀察菩薩灑水這個動作。
優點:1、觀察者和被觀察者是抽象耦合的。 2、建立一套觸發機制。
缺點:1、如果乙個被觀察者物件有很多的直接和間接的觀察者的話,將所有的觀察者都通知到會花費很多時間。 2、如果在觀察者和觀察目標之間有迴圈依賴的話,觀察目標會觸發它們之間進行迴圈呼叫,可能導致系統崩潰。 3、觀察者模式沒有相應的機制讓觀察者知道所觀察的目標物件是怎麼發生變化的,而僅僅只是知道觀察目標發生了變化。
設計模式 觀察者模式2
觀察者模式 一.概念 傳統理解 觀察者模式 有時又被稱為發布 publish 觀察者模式 observer 完美的將觀察者和被觀察的物件分離開。舉個例子,使用者介面可以作為乙個觀察者,業務資料是被觀察者,使用者介面觀察業務資料的變化,發現資料變化後,就顯示在介面上。物件導向設計的乙個原則是 系統中的...
python 設計模式 觀察者 觀察者設計模式
在觀察者設計模式這種模式中,物件被表示為等待事件觸發的觀察者。一旦發生指定的事件,觀察者就會關注該主體。當事件發生時,主體告訴觀察者它已經發生。以下uml圖表示觀察者模式 如何實現觀察者模式?現在讓我們來看看如何實現觀察者模式。參考以下實現 import threading import time ...
Head First 設計模式2 觀察者模式
1,觀察者模式定義了物件之間一對多的關係 2,主題 也就是可觀察者 用乙個共同的介面來更新觀察者 3,觀察者和可觀察者之間用鬆耦合方式結合,可觀察者不知道觀察者細節,只知道觀察者實現了觀察者介面 4,使用此模式你可以從被觀察者處 推 或者 拉 資料,推 的方式被認為更正確 5,有多個觀察者時,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