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又到一年cio述職、it規劃的時候了。cio的價值體現與衡量、it價值的體現與衡量,一直是困擾cio的難題。
管理鼻祖德魯克的一句話:管理是沒有意義的,管理必須為企業盈利產生價值。
而企業管理軟體是企業管理對映在it世界的乙個產物,所以必然要依附於企業、企業管理。
而企業盈利就在兩方面:
1、直接價值:就是擴大銷售
2、間接價值:就是降低採購/生產/銷售成本、提高效率、降低環節損耗、降低人員要求門檻
但這些價值要達到,有很多種手段的,it只是手段之一。只有用對了it的優點才能發揮出it的助推價值,否則更會適得其反。
二、管理如何助推企業盈利
要解決業務問題,有戰略和模式的解決之道,也有經營的解決之道,也有管理的解決之道
咱不說戰略、模式、經營,這是決策層很難扭轉方向的。
在企業管理軟體行當,就說管理層的解決之道,盡力做到管理層能助推的作用。不過有些問題確實是需要在戰略、模式、經營上的調整,但那已經超出管理的範疇。所以明白什麼是管理可作用的,什麼是管理者可作用的,也是非常重要的。錯位就會有不必要的期望和幻想
咱就說管理,站在管理、管理層、管理者這個角度來說解決業務問題,有以下幾個層面
1、組織建制全不全、梯隊有沒有、分工對不對、用人對不對
2、團隊能力勝任不勝任、驅動力足不足
3、各崗位各組織的流程有沒有、每個崗位的每個工序的動作標準有沒有
4、運營報告體系有沒有、質量保證體系有沒有
5、績效保證體系有沒有
輪到最後才是:it資訊工具保證有沒有?
講了這麼多廢話,其實我講的就是管理的框架方**。這些管理基本知識框架在mba或管理專業中都是基本常識
1、組織建制+分工
2、團隊能力+驅動力
3、epg:流程+動作標準
4、pmo+qa
5、績效
主要是很多人不了解管理,沒章法,分不清決策、經營、管理,因而錯位。
從管理框架來看,it資訊工具所能起的作用也只是其中多種手段中非常小的一部分。但這些手段共同作用起來才能助推企業。就如同企業的戰略是多個部門協作而成的,而it也是一種其中一種生產力。
三、管理資訊化如何助推企業盈利
還得繼續發揮我所說的it的優點。很多業務部門,甚至it部門、軟體公司的人都不能清晰說出it(軟體)的優點。
it的優點一般就下列幾種:
1、固化。公司大了、人多了、層級多了、分散機構多了,一項制度出來很難讓所有人都理解制度一致到位,如何讓大家按照制度執行,那就固化成it工具,只要使用管理軟體,就可以潛移默化執行制度了。遇到違背制度的規則,it還可以根據規則自動預警報警提醒通知,加強加快異常例外事務的管控。
2、鑽。軟體集中部署在總部,可以全國使用。這樣就可以一查到底、從集團到辦事處、從統計到明細。還可以歷史修改留痕、全程回溯、審計。
3、聯動。固化流程順序、觸發條件,自動牽制聯動多部門多崗位;提供整個鏈條各部門各崗位所需的共享資訊
4、快、準、狠。快速計算快速儲存快速統計快速查詢;只要提供明確公式,不管多複雜,千萬次重複都計算準確,毫無疲勞感厭倦感。這是人達不到的
5、自動。可以利用自動識別技術,自動的準確的第一時間的收集資料、並且可以根據條件自動觸發推動流程環節流轉、根據條件自動觸發通知和報表輸出
四、如何讓it和管理相結合
既然明白了it的優點,就要利用it的優點來助推。
1、首先讓業務部門知道it的優點
2、業務部門和it部門大家一起共同面對業務棘手問題,切分哪些是業務部門管理入手的,哪些是it部門可以發揮it優點的
這樣有利於:
1、讓業務部門解決問題的時候可以想到it也是一種幫助工具
2、讓業務部門理解it只能做自己優勢的方面,不能全寄希望於it,大家理性的利用各種手段各發揮所長解決問題。
以上觀點都是我老生常談的了,夠談了推廣了10年了,所以也不贅述了。希望能給中國企業管理資訊化帶來一些幫助。
資訊化管理系統,團隊效能提公升的潛在價值
資訊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傳統企業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也不再適用於新的時代,如何進行變革?從某種意義上說,實現企業轉型的需求是避免被淘汰的重大課題。傳統軟體行業已倒逼改革,無論是開發者還是企業本身,都應該與時俱進,找準企業資訊化管理方向,跟上企業資訊化管理的步伐。實現資訊化管理一直是傳統行業 尤其是製...
企業資訊化的價值點
隨著巨集觀經濟進入調整期,企業所面臨的內外部形勢也越來越嚴峻。很多 it 廠商抱怨生意越來越難做了,客戶原來計畫的新專案取消了,客戶的優化公升級專案也暫停了,就連客戶 it 部門日常維護的預算也大幅削減了 為什麼削減成本的刀總是首先砍向 it?為什麼會有人說 cio career is over 為...
資訊化優化需要關注遞延價值
資訊化的價值很難用清晰的結構化的方式表達出來,它最終的價值好比是空氣與水,只有在缺失的時候才會發現以前那麼 便宜 的東西是這樣的金貴。乙個新的應用在進入常態之後一旦不能迅速基於它進行價值提公升與再挖掘,則很可能形成在開環的環境中,讓價值逃逸,甚至會增加it成本。乙個物流公司通過供需匹配機制的改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