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是檢驗決策的唯一標準

2021-08-23 15:19:11 字數 3065 閱讀 5511

市場是檢驗決策的唯一標準

——「炮聲和決策」之我見

日前在咱們的移動labs部落格上掀起了一陣關於「炮聲和決策」的熱烈討論,許多同事和朋友們紛紛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見,可見對於中國移動未來發展的一片拳拳之心。當時俺也很想把自己一些粗淺的看法和大夥兒交流一下,無奈工作煩多,只好留到現在才表達出來——怎麼說呢,雖然來遲了一些,但遲到總比不到好吧。

其實大夥兒關於「炮聲和決策」的討論,目的無非是乙個——如何找出有效的決策機制以保障決策的正確性和有效性,從而在3g競爭、全業務競爭中繼續領跑。於是大家從決策流程、決策效率、決策資訊傳遞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而精彩的闡述。應該說大家的觀點都有一定的依據,但是我們常說跳出問題看問題,那同樣我們跳出有誰決策和如何決策的圈子來看看,我們要的究竟是什麼?我們要的不是決策的流程有多順暢、決策的細節有多完美、決策的推行有多高效率,我們最終是要求決策有效,也就是我們的決策能夠最終反映到市場上並產出一定成果——這才是我們真正要考慮的。

一、

正確的決策和由誰來決策

中國人常常將「中庸之道」掛在嘴邊,而實際上卻一點兒都不講中庸。為什麼呢?我們常說事情難推動、人員難管理,因為很多人和事往往都是「一管就死、一放就亂」。於是為了少犯錯誤或不放錯誤,常常是將權力集中起來收歸上層,基層只管執行、只管「聽命令、做動作」就好。

於是我們開始養成一種習慣,基層有需要決策的地方就層層上報,然後上級層層研究、層層把控,形成決策之後再層層下達、層層落實。這種方式不能說不對,這種方式的優勢很多博友已經論證過了。但是我想說的是,作為乙個面臨激烈市場競爭的企業,特別是面臨重組後的新電信和新聯通虎視眈眈的新環境,市場有沒有時間等候你慢慢的研究和決策?客戶有沒有時間等候你慢慢的研究和決策?競爭對手有沒有時間等你慢慢的研究和決策?

當然,我們完全可以說,上級應該加強決策效率、提公升對市場一線的反應速度。但在實際操作中我們都知道這只是乙個美好的願望,因為決策的層次越高就必須要越謹慎,因為高層做出的決策一旦出現偏差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

所以,適當的授權給基層進行決策,在現時的市場環境下是很有必要的。總部可以授權給省,省裡頭可以授權給地市,地市甚至可以授權到區縣。因為我們面臨的環境是「寡頭壟斷」競爭格局,如果單純從理論研究的角度來講,說句不好聽的,我們只要能在電信市場上超越對手、擊敗對手就夠了。

但我們前面也說到,「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依舊是客觀存在,而且如果我們把決策都下放了,那如何保障「乙個移動」的一盤棋思想?這些問題都是實際情況,但卻不能作為決策集中的論據。也就是說,我們應當將決策研究的重點放在如何保障決策的有效性和保障決策符合總部思路上,而不是研究如何提公升高層決策效率上。

我們應當有一套完善的決策監控機制,以保障充分授權之後大家能夠在符合總部戰略思想的條件下充分的運用授權以爭取更大的市場利益。也就是說,我們應當關注不是由誰來決策,而是什麼樣的決策可以授權、以及授權之後基層決策的正確性和有效性如何。

二、

資訊的傳遞和決策

前面說到決策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充分授權,但不管決策的授權程度如何,總是存在需要高層決策的內容。那麼高層在進行決策時自然需要基層將準確、有效的資訊及時傳遞到決策人或決策團隊手中。但學過通訊的朋友都知道,資訊傳遞過程可能會出現一些挑戰,例如:

1、資訊收集和傳遞需要時間

在市場競爭的壓力之下,現在我們大多省市分公司都已經建立起一套市場競爭資訊收集機制,運作的效果應該說還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這裡要說的是,當基層將資訊收集並逐級上報是需要時間的,另外,當資訊出現時基層有沒有及時上報也是問題。

傳遞時間我們可以通過開發相關系統來保障,但基層的資訊收集卻是乙個大問題,其中涉及到基層資訊收集的積極性和有效性。積極性的保障很大程度依靠上層對資訊的研究和反饋,如果說基層經常在資訊上報之後沒有相應的指導和應對下來,久而久之基層會產生倦怠情緒——反正我報了也沒人理,那還報它作甚?另外,基層的資訊收集能力、技巧和初步分析篩選的能力也要提高,哪些資訊應該上報、哪些資訊應該乾脆在基層就給出相應決策,都需要進行培訓和學習。

2、上傳的資訊不能準確反映真實情況

有「通道」就會存在「雜訊」的影響,同樣基層收集到的資訊在上傳過程中也可能存在「失真」。一方面可能是資訊在採集的第一步開始就存在偏差,不能夠反應真實的情況或客觀的趨勢;另一方面,有可能某些情況基層認為用不著上報,但事後證明由於上報的疏漏造成一定影響。當然,還有一種情況是「人為」的進行了資訊過濾或修訂,這就不是我們討論的範圍之內了。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只能請決策人或決策團體多到一線走走、多深入基層了解情況,才能驗證或掌握真實的情況,從而做出有效的決策。

三、

提公升一線決策能力是當務之急

為什麼要將決策權力集中呢?其中乙個原因是擔心基層的決策能力不足、決策效果得不到保障。但我們不能將此作為「因噎廢食」的理由,我們總不能說因為吃飯的時候可能被噎到,所以就直接將養分轉化成葡萄糖後直接打點滴吧?

吃飯之所以會噎到,這是嘴巴的問題而不是要不要吃飯的問題。決策可能出現失誤,是因為決策能力的問題而不是該不該決策的問題。嘴巴老是不吃飯而直接打葡萄糖的話,吃飯的功能遲早要退化掉;基層一直沒有決策的權力而只是一味執行,那決策的能力和水平肯定得不到應有的提高。

所以我們的高層要能夠允許基層犯一定的決策錯誤,當然,容忍錯誤的前提是基層決策的動機必須是良好的、決策的方法是客觀正確的。動機方面,我相信咱們中國移動的基層決策者們都是「正德厚生、臻於至善」的;決策的方法,就需要不斷的培訓和學習。以我們廣東移動為例,對於基層幹部已經舉辦了多期的領導力培訓,其中就包括決策能力的培訓,筆者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做法,而且還應該繼續深入(到基層幹部層面)、廣泛(到各個線條)的推行下去。

有了良好的動機和正確的方法,還要有一定的經驗積累。如果光有一套好的辦法,但決策權力還是被高層緊緊的捂在手裡,那這套方法也只能是「屠龍之技」。所以我們的高層一方面要引導、幫助基層做好決策,另一方面也要適當放權。基層將決策能力用好了,既提公升了市場響應速度,同時也減少了高層的決策壓力。

新的競爭環境要求我們有更快的響應速度和更準確的市場舉措,有效的決策機制將會引領我們在市場上繼續贏得競爭。筆者的觀點可能有失偏頗、流於淺薄,也請各位博友多多回帖、不吝賜教!

只有績效,才是檢驗創新的唯一標準

創新,似乎是一種細活,和奇思妙想 驚才絕豔 開天闢地 力挽狂瀾等等好聽的細詞聯絡在一起。當創新在鎂光燈下頻頻做秀,無論去 都要先塗抹半斤粉,發出之前總要經過十幾道處理工序。這時的創新,已經變成一種符號和代言,離真實越來越遠了。熊彼特,現代創新理論的奠基人,曾經在埃及經營過一家製糖廠,因為引進了新的生...

結果是考量技術管理的唯一標準

你是個好人,但不是個好的管理者 慈不帶兵,義不行賈,這句話是道理的。評判乙個管理者的好壞,從來不是看測驗的民意,而是看輸出的成績。良好的幹群關係和群眾基礎,有助於達到目的,但卻不是最終目標。乙個好的經理人,就是要做出好數字,對老闆負責 乙個好的 ceo,就是要做高利潤或股價,對股東負責。這才是職業的...

流量不是衡量優劣的唯一標準

流量大小是衡量 優劣的乙個標準,但不是唯一標準,它相當於現實生活中商業人氣,沒有人氣的商場肯定不會贏利。所以站長們都在程式設計客棧為如何增加流量而苦惱,特別是加大了對垃圾資訊的審核力度,再加上google離開以後,一家獨大,更是沒有把我們這些中小站長放在眼裡,人工k站的事情經常發生。對中小站長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