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組織團隊,自適應團隊
敏捷宣言中有一句
[quote]最好的架構、需求和設計來自於自組織的團隊[/quote]
怎樣的團隊才叫自組織的團隊呢 ?
csdn上有一篇myan的文章([url]也有對自組織團隊(自適應團隊)的介紹。摘錄一部分內容如下:
mishkin:這個很難說,因為在不同的組織,情況會稍微不同。不過,對於一些規模較小的公司來說。要開發軟體,最重要的可能是測試驅動開發(test driven development)和迭代式開發(iterative delivery)。在專案初期,這兩種實踐是最簡單也是最重要的。但是,從長遠來看,還有乙個實踐顯得更為重要,那就是自組織的團隊。在自組織團隊中,管理者不再發號施令,而是讓團隊自身尋找最佳的工作方式來完成工作。所以,我覺得敏捷方法中最重要的三種實踐是測試驅動開發、迭代式開發和自組織團隊。
既然自組織團隊這麼好,為啥這樣的團隊卻很少呢?尤其是國內。(至少我呆過的幾家公司沒有這樣的團隊)
如何才能建立自組織團隊 ?下面幾點是我的思考:
1。讓團隊成員動力十足。
一些短小精悍的創業團隊應該是屬於自組織團隊,因為他們有共同的創業目標。創業成功後,就可以得到可觀的收益。他們動力十足。
公司的團隊成員怎樣才可以動力十足呢?很簡單,讓團隊成員保質保量地完成了目標之後,能夠得到應得的回報。不少軟體公司的開發人員動力不足,因為他們就算很好地完成了專案,也得不到專案獎金,薪水和職位的提公升。這樣時間稍微一長,就會導致開發人員缺乏動力。「反正幹好幹壞都是那麼多錢,我還不如省點勁。或者自己學點東西,好跳槽」。吃虧的,其實是公司。
如果我是老闆,我就每個專案設一定數額的獎金(比如1000/人月),按時高質量完成專案的,立刻兌現獎金。如果持續這樣的表現,就加薪水。在這種情況下,員工掙得多,老闆會掙得更多。
2。讓團隊成員有足夠的自主權。
團隊還是有乙個leader。這個leader的技術水準在團隊中要一流,否則會沒有威信。leader當然主要精力也在開發上,但是他在團隊中還有乙個特殊的作用,就是為大家提供服務,比如為團隊申請資源什麼的。在一定框架的指導下,團隊在技術架構的選擇上,是否加班,包括考勤有足夠的自主權。這樣,團隊成員就不會有被管理的感覺了,可以更加心情舒暢的投入工作中。大家都知道,心情舒暢的時候,可以帶來高效率。
如果我是老闆,我會給這個團隊的leader相當的權利,包括資金權。比如加班打車呀,比如一塊去吃個飯,teambuilding啦都可以自由進行。前提只有乙個,團隊完成目標。
3。有比較客觀的考核機制。
公司有乙個客觀的評價專案完成情況的機制,並且得到團隊的認可,是非常重要的。
4。團隊成員自己都要有一定的奉獻精神,同時也要有一定的包容心。上進心。
上面的幾條提到的外部環境都滿足了,也不一定就可以組建自組織團隊了。團隊成員自身還要具有一定的素質。首先,每個成員都要有足夠的上進心,要勇於接受挑戰。當然這是建立在自信的基礎上的,不是盲目的。不需要大家的水平都很高,但是要善於學習。另外,大家要有團隊意識。具體說,就是大家需要將團隊的利益放在首位,要有一定的奉獻精神,也需要有一定的包容心,可以相互體諒。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團隊要守信用。在約定的時間內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交付成果,這樣的團隊才能得到信任。也才可能繼續存在下去。
敏捷已經越來越多地為大家所接受了,自組織團隊相信也會慢慢成為主流 :)
如何自己組建和保持自組織團隊
mike cohn是一名scrum正規化的早期貢獻者,還是scrum聯盟的創始成員之一,他在最近的報告中指出,在自組織團隊形成和生存的期間,需要平衡促進作用和自上而下的指導原則。他記述了把促進作用融入團隊治理的個人經驗,報告中稱這麼做易於建立工作實踐 會議和其他能充分估計影響因素的工作授權,而 太多...
打造敏捷的自組織團隊
敏捷思想的出現讓我們看到了新的曙光 以更低的風險 更高的效率開發出更具質量的軟體產品。正因如此,敏捷方法得到了業內足夠的重視並使各路團隊相擁實踐。然而,即便我們對於各種敏捷原則 正規化 方法和流程瞭如指掌,仍會發現其所給組織帶來的改善遠達不到我們的預期。這究竟是為什麼?造成這種困境的根源並非我們學得...
敏捷中的自組織團隊
敏捷中的自組織團隊,其 自組織 一詞,可能不是太準確,不太符合關於 組織 一詞的定義,因此有時也用 自指導團隊 一詞。敏捷中的自組織團隊,肯定是由外部建立的,而非自發組織在一起的乙個團隊。它是乙個由外部建立,然後給與授權,然後自行決定行動綱領的乙個團隊。這個團隊接受外部給與的任務和約束條件,自行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