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枯燥工作帶來的單調感和厭煩感
十一長假之後,很多2011應屆生來找我聊天,說是感覺心裡壓力比較大。對日復一日的工作產生了單調感和厭煩感,請求幫助和解決。
這種現象是正常的,只是感覺現在就體會所為的重複工作的厭煩感,時間有些早。本來以為會在春節後才會出現這種心態,不過既然出現,就藉此詳細的分析並提出一些解決建議。
成因:外因和內因
外因:大學教育帶來的錯覺;內因:自我期許和自我限制。
外部因素如蝴蝶翅膀般斑斕,只是敘說其中的主因:大學教育給大家帶來的錯覺。四年大學上下來,很多人會對自己的學習能力深信不疑——他們認為原來學習一門專業課,用一周左右的時間就夠了!通過一周左右的學習,就能將一門冷僻枯燥的專業課考到70分左右。然後,這個事實就讓人飄飄然,高度認可自己的學習能力、思維邏輯、智商等等。
那麼,大學考試是什麼樣子?考試前老師畫重點,甚至在最後幾堂課中講幾道必考的題目→有一些方法的考試環境→考試之後沒有見到真實成績的卷子→被告知考試分數。實際上,很多人的65、70分,是導師教授懶得理你,抬手放過——每個班只抓幾個典型就行,如果三十個人考掛一大半,大家都不爽。
這就是為什麼現在的學生比十年前的學生,會更快感覺到單調厭煩感的諸多外因中較為重要的一點:大學教育的質量和責任心在下降,讓學生習慣於短平快的付出和收穫方式。
然後切入內因:上面的外因,會讓你對自己的自學能力、思維邏輯、智商等充滿自信和優越感麼——我只是不想花時間在枯燥的學習上,現在花費乙個星期就能考到70分,如果我認真學習乙個學習,肯定能拿獎學金。但是青春短暫,我對學習投入這麼多就夠了,還要把時間用在其他更重要的事情上。
在三營培訓的過程中,很多應屆生還會習慣性的讓導師給花個重點,還是用應試教育的思路帶對待自己的工作。本科四年到底能學到什麼東西,四年的青春怎麼度過,每個走過來的人都心知肚明。
這就是內因:對自我能力的期許,同時也是自我限制。有多少所為的聰明人,受制於這個問題——很多人正是因為一次次的突擊投機考試對自己積累的莫名的自信,反而潛意識不願意去認真的花乙個學期的時間去學習,因為他們怕自己考不到自己想象中的成績,然後證明自己的弱小。所以他們寧願這麼做:不堅持做一件事情,依靠自己的聰明去短期突擊,然後自己給自己強加上面的信念:我有能力,只是不願意投入,如果我投入,我肯定是最好的。
所以這種心態,在實際的工作中,遇到稍微枯燥的工作,需要花時間持續的投入,才能看到效果或成績的時候,很多人就感到和之前四年的模式衝突,從而產生一些單調感和厭煩感。
此外,理想照進現實的骨感,也會加速失落感厭煩感的產生。正如乙個高中生剛進入大學之後,剛開始的神聖感新鮮感之後,肯定會對自己的大學產生一定的落差感——每個人都對自己的大學有很多的憧憬,實際的校園生活肯定和自己的理想有一些差距。同樣的例子也可以印證在自己的男女朋友、自己的夢想上面。就業也是如此,每個人對自己的職業肯定也有幾分期許,現實的工作也肯定有和自己想想不一致的地方,同時導致了彷徨失落感。
如何解決這類問題?
下面分為三個方面來解決此問題:
1、正視自己的負面情緒,理解凡事都是必須經過枯燥無味階段才能做到較高層次的;2、移情,分散自己的注意力,降低焦慮感;3、停止焦慮,從其他的角度來剖析自己。
1、上策知易行難:凡事都是必須經過枯燥無味階段才能做到較高層次的。
無論哪個行業,想要做到較高的水平,肯定會經歷這個階段:枯燥、反覆、單調。在《異類》中,就提到了練習一萬小時成天才的論點。附錄網上很流行的一篇文《怎樣練習一萬小時》
對乙個行業、專案的得心應手,肯定是下過無數苦工的。文中舉了郎朗的例子,在其他不同的領域也有各自的闡述:
賣油翁的無他,唯手熟爾。
古龍在七種**中說過:勤學、苦練是當天下第一高手的秘籍。
戲劇行業的: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
王羲之洗筆練字,祖狄的聞雞起舞。
大家每個人之前接受的十多年的教育體系也是如此,如果平時沒有做足夠多的習題和練習,也不可能在考場上發揮自如。
很多人喜歡nba球星,但是很少人知道他們苦修似的自我訓練,不要只在網路上搜尋他們的精華鏡頭,去搜一下他們的訓練計畫,這個更加有幫助。
大量的重複訓練,是你成為高手的唯一方法。
所以,你必須拼盡全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我最怕別人自己這麼認可自己:我是乙個涉獵廣泛、興趣愛好很多的人,跳躍思維能力很強云云。實際上,這更意味著你是乙個吃不得苦,善於放棄,有些小聰明的人——因為你聰明,所以在很多領域的入門知識級別你上手快,同時因為你缺乏毅力,所以在一門領域遇到問題後,會選擇放棄,再進入另外乙個領域,最後就形成了這麼乙個認知:涉獵廣泛,跳躍思維——博採眾家之長的學問,不是這種做法,充其量也就是半瓶水晃蕩。
如果能早明白這個道理,事都是必須經過枯燥無味階段才能做到較高層次,那麼很多自敘聰明的人,也許真的能在某一門學科或行業裡面做到名列前茅。
面對困難,正視困難並解決困難,是自我成長的王道。
所以如果當你工作中面對枯燥重複的內容時,能自己挑戰自己,記得上面的道理,堅持去做,嘗試用心去做,體會重複之後的東西,恭喜你,你走在自我成功的道路上。
如果當你工作中面對枯燥重複的內容,一時逃避,無法做到及時警醒,並堅持挑戰自我,那麼就嘗試一下中下策。
2、下策行易知難:移情,分散自己的注意力,降低焦慮感。
站在道德的高點去寫文字相對來說容易,知易行難,如果放自己在類似的工作環境下,做到時刻挑戰自己的耐心,也是很痛快的事情。和很多人談過這個問題的時候,也說過:每個人都有早上賴床不想去上班的時候,想想上班的一堆堆事情,一些不願意去面對的人,一些扯皮的溝通和痛苦的決定,很煩人。
如果不能及時叫停,並積極行動的話,那麼,就要找一些東西去移情,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在非工作時間找一些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夠讓自己集中精力去做的,並且矢志丫做出點成果的興趣愛好。這種興趣愛好能很好的分散你的注意力,把注意力從自我迷茫糾結中脫離出來,把自己割裂成兩種狀態:工作狀態和非工作個人忙碌狀態。
如果自己陷入自我的混亂和否定,很容易讓自己患上神經官能症思考,比如:
日復一日的工作,什麼時候是個頭?
按照這種掙錢的方式,怎麼才能滿足經濟需要?
做這個工作能學到什麼?
如果自己鑽進這種思維上的牛角尖,是大害。所以要立刻停下,不去想太過虛無縹緲的事情。這是一種下策,將你的空餘時間用自己的興趣愛好填滿,只是不讓問題蔓延開來,但是問題還是問題。
以個人為例,突破這個檔口也是很機緣巧合,剛剛那段時期迷戀了一款遊戲,空餘時間全部撲到遊戲上,沒有太過思考工作的枯燥無聊,算是一種移情的典範。
上策知易行難,下策行易知難,那中策是什麼?
3、中策邊行邊知:停止焦慮,從其他的角度來剖析自己。
當你面對枯燥重複的工作產生厭煩和焦慮無所適從時,在自我修煉的道路上,可以採用邊行邊知的做法。自我感覺到困惑迷茫,立刻對自己叫停止,把這種焦慮的心態放下,至少不再茫無目的的思考下去。然後嘗試從其他的角度來剖析自己。也就是自己對自己說:我不能在這麼胡思亂想的擔心自己的未來了,要想個方法,讓自己超脫出來,把自己梳理清楚,那麼現在就是要去找到這個方法。
從精神的角度來剖析:中國的佛、道、儒,西方的**,說不到這麼深刻,一些西方初級的心理學,對自我認知的探知都很好;這兩年流行的心智提高類的書,更是能量體裁衣的解決此類的問題,所以可以從精神的角度,通過閱讀哲學著作來審視自己。
從感情的角度來剖析:有句話,人是要經過巨大的挫折才能經過成長的。在各個哲學體系裡面,對死亡都有自己的看法。西方心理學更是把乙個人是否經歷過死亡,以及對死亡的看法作為很重要的自我心理突破的環節。同樣,引申為失戀、戀愛類的感情,朋友聚散爭分的事情,團隊內部磨合的事情等等,都可以是自己的突破口。
從閱歷的角度來剖析:行萬里路體會人情世故,閱讀書籍、電影,和不同層面的人溝通交流,也是能然自己提高的方法。
總之,當你面對瓶頸期的時候,立刻放下,帶著自己的問題,問道與外,求知諸家,方能證己。這種思路和心智的提公升,不是鑽牛角尖,在這個糾結的問題上反覆思考就能明白的——在錯誤的道路上再努力,只會離正確的目標越來越遠。反而要及時停止,帶著困惑,從其他的角度來思考,才能觸類旁通,融會貫通,讓自己真正的提高並超越。
上中下三種方法,當你面對重複枯燥的工作時,首先停下來,然後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能力,選擇不同的方法來邁過這一關吧。
記住:大量的重複訓練,是你成為高手的唯一方法;你必須拼盡全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如何克服枯燥工作帶來的單調感和厭煩感
十一長假之後,很多2011應屆生來找我聊天,說是感覺心裡壓力比較大。對日復一日的工作產生了單調感和厭煩感,請求幫助和解決。這種現象是正常的,只是感覺現在就體會所為的重複工作的厭煩感,時間有些早。本來以為會在春節後才會出現這種心態,不過既然出現,就藉此詳細的分析並提出一些解決建議。成因 外因和內因 外...
如何克服枯燥工作帶來的單調感和厭煩感
十一長假之後,很多2011應屆生來找我聊天,說是感覺心裡壓力比較大。對日復一日的工作產生了單調感和厭煩感,請求幫助和解決。這種現象是正常的,只是感覺現在就體會所為的重複工作的厭煩感,時間有些早。本來以為會在春節後才會出現這種心態,不過既然出現,就藉此詳細的分析並提出一些解決建議。成因 外因和內因 外...
如何克服枯燥工作帶來的單調感和厭煩感
十一長假之後,很多2011應屆生來找我聊天,說是感覺心裡壓力比較大。對日復一日的工作產生了單調感和厭煩感,請求幫助和解決。這種現象是正常的,只是感覺現在就體會所為的重複工作的厭煩感,時間有些早。本來以為會在春節後才會出現這種心態,不過既然出現,就藉此詳細的分析並提出一些解決建議。成因 外因和內因 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