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選擇的思考

2022-08-29 05:24:07 字數 1773 閱讀 5639

1、藍海事情與紅海事情

2、求生的關口

2023年10月,多納爾家族一行87人在前往加州的路上被大雪阻隔,他們被困在關口裡。40天後,有一半的人陸續死於飢餓和疾病。最後,終於有兩個人決定出去求援。他們在徒步可以到達的範圍之內,很快就到達了乙個村莊,並帶回乙個救援隊,使其他倖存者得以獲救。

你肯定會好奇,在面臨飢餓和死亡的狀態下,為什麼他們等待了40天,才有人願意冒險出去求援?原因很簡單——他們不願意放棄身邊的一切。他們曾試圖把馬車和財物都拖走,結果搞得筋疲力盡卻徒勞無功,只好作罷。就這樣任由大雪圍困在關口,直到耗盡所有的食物和供給。

想想看,我們是否也經常陷入這種「關口」呢?由於害怕失去既有的社會地位、豐厚的收入、漂亮的辦公室以及握在手中的權力,多少人放棄了新工作的挑戰,寧可守著乙份並不喜歡的工作,虛度數十年的光陰。當你的生命越是往前走,你就聚積越多的包袱和負擔——財產、名位、習慣、人際關係、應該做的、必須做的……不斷地增加,於是更加依戀這熟悉的一切,捨不得放下。由於害怕失去擁有的一切,多少人不願意冒險、恐懼突破、不敢離開那種一成不變的生活,以致平凡無趣地走完一生。

這也就是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寧可留在熟悉的地域也不願走進陌生的天堂,為何有那麼多人把自己困在無形的牢籠內無法走出生命中的「多納爾關口」的原因。

3、在怨天尤人的憤怒情緒中,只會把事情搞得越來越糟,把解

決問題的機會再次錯過。

你流連於小溪邊的愜意,也就是滿足了自己的平庸;你欣賞到了山峰突兀的險峻,也就有機會了解到自己的卓絕。勇於進取是一種魄力,勇於面對失敗也是一種魄力;聰明的人懂得在失敗後總結教訓再幹,愚蠢的人則在永遠的不幹中牢牢守住自己永遠的失敗。

4、古人所說:「

千斤之石,置於立板之上,一力可以落九仞;萬斛之舟,溯於逆流之中,片帆可以去千里」。千斤重的巨石,放在陡峭的山坡上,稍一用力,就可以使其墜落在很深的山谷中;滿載重物的大船,逆行於湍急的流水中,掛上一片帆篷就可以風行千里。做事只要合乎事理,順應事物的內在規律,就可以暢行無阻。反之,如果泥古不化,不知變通,不是圓鑿方枘,不是量體裁衣,而是削足適履,不但辦不好事情,反而誤入歧途,南轅北轍。所以強者總是尋找機遇,敏銳識別機遇,果斷把握機遇,準確利用機遇。因為抓住了機遇就能扶搖直上,失去了機遇就可能一落千丈。

5、有一次,我要在客廳裡釘一幅畫,請鄰居來幫忙。畫已經在牆上扶好,正準備砸釘字,他說:「這樣不好,最好釘兩個木塊,把畫掛上面.」我遵從他的意見,讓他幫著去找木塊。

木塊很快找來了,正要釘,他說:「等一等,木塊一點大,最好能鋸掉點。」於是便四處去找鋦子。找來鋦子,還沒有鋸兩下,「不行,著鋦子太鈍了,」他說,「得磨一磨。」

他家有一把銼刀,銼刀拿來了,他有發現銼刀沒有把柄。為了給銼刀安把柄,他又去灌木叢裡尋找小樹。要砍下小樹,他又發現我那把生滿鏽的斧頭實在是不能用.他又找來磨刀石,可以為了固定住磨刀石必須得製作幾根固定磨刀石的木條.為此他又去找一位木匠,然而,這一走,就再也沒見他回來。

當然了,那幅畫,主人還是用乙個釘子把它釘在牆上,下午再見到他的時候,是在街上,他正在幫木匠從五金商店裡往外架一台笨重的電鋸。

工作和生活中有好多種走不回來的人。

他們認為要做好這一件事,必須得去做前一件事,要做好前一件事,必須得去做更前面一件事。他們逆流而上,尋根探底,直至把那原始的目的淡忘得一乾二淨。這種人看似忙忙碌碌,一副辛苦的樣子。其實,他們不知道自己在忙什麼。起初,個別的人也許知道,然而一旦忙開了,還真的不知忙什麼了。

這類人就屬於典型的不能做正確的事的人。

6、別太在意今時今日的得失,還有所謂的某些情況下的「面子」。至少我們應該用「最小的代價」來給自己當「學費」。也不怕你們笑話,我的「學費」交的也不少。乙個成功的專案,不是你的功能有多好,有多強,而是你的開發成功為你的專案方帶來了多少的利潤收入,那才是真正的成功了。

有關幸福的思考

人類本質上是社會性的動物,任何花錢的方式都能和其他人建立更深一層的關係,也對於我們日後的發展更有利,想一下,你只須要花費自己一小部分的錢就能幫到別人,所以把幫助別人放到你的幸福指數裡吧,也許會有你意想不到的美好結果 又或者說當你還在為生活奔波,沒有 足夠的 金錢,難道就沒有幸福可言了嗎?也不盡然。人...

有關AI的思考

伴隨著深度學習的強勢崛起,ai一詞火遍了大江南北。但是當我們在不厭其煩地談論ai的時候,我們究竟在談論什麼?我們很難知道ai這個詞在最初被發明出來時它究竟想表達哪一類 智慧型 但根據其發展,我們可以大膽地猜測。第一類智慧型為行為智慧型,即機器僅僅表現出了看似智慧型的行為。回想曾經玩遊戲的時候,有沒有...

有關需求的思考

1 需求場景是什麼?2 如果增加該功能,使用者將在哪個流程環節使用?3 原來的替代方案是什麼?4 替代方案多大程度上滿足了使用者需求?1 痛點 於自身還是外界?為什麼產生?痛苦的鏈條是?2 痛點是否來自於人性?1 痛點涉及面,個別還是普遍問題?2 痛點是否符合政策導向?3 是否高頻?4 使用者是否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