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理解最佳使用者數和最大使用者數。開始效能測試前,需要知道:
1、客戶的要求
如系統同時滿足**使用者登入,平均每個使用者登入時間不超過**秒
2、目前系統的效能
求最大使用者數和最佳使用者數,系統分析並找到壓力點
3、系統瓶頸
分析可能對系統造成瓶頸的邏輯業務
4、長時間壓力下效能狀況(強度測試)-》記憶體溢位
理論如上,操作如下:
1、需要熟悉我們的測試環境,從硬體、軟體、網路環境三點入手
1)硬體方面:
分析伺服器系統、cpu、記憶體、硬碟寫入情況
2)軟體方面:
從前端、中介軟體、伺服器入手
3)網路環境
做測試,主要是標準是什麼,目的是什麼,即預期結果。那麼如何獲取我們的標準,獲取 「有效的」效能需求呢?
例子:證劵行業某業務的「實際需求」
系統總容量達日委託6000萬筆,成交9000萬筆
系統處理速度每秒7300筆,峰值每秒10000筆
實際股東帳號 3000萬
-》需求:最佳併發使用者數需求:每秒7300筆
最大併發使用者數需求:每秒10000筆
基礎資料容量:實際股東帳號數3000萬
業務資料容量:日托6000萬,成交9000萬
如果我們根據以下2個假設:
1。採用2/8比例,即80%的業務在20%的峰值時間內完成,20%的業務在80%的非峰值時間內完成,那麼我們可以得到峰值處理業務量1.5億的80%為1.2億,非峰值處理業務量1.5億的20%為3000萬;
2。1天系統執行時間為20小時,另4小時為非營業的後台處理時間,那麼峰值時間20小時的20%為4小時,非峰值時間20小時的80%為16小時。
我們可以計算到:
1。平均峰值處理速度1.2億/4*3600秒接近9000個/秒;
2。平均非峰值處理速度3000萬/16*3600秒約500個/秒;
我們可以計算到:
1。平均峰值處理速度1.2億/4*3600秒接近9000個/秒;
2。平均非峰值處理速度3000萬/16*3600秒約500個/秒;
考慮到特殊情況的發生,我們建議實際峰值處理速度要能達到理論計算的平均峰值處理速度的1.5到2倍,所以最終確定下來的建議峰值處理速度為9000個/ 秒*2=18000個/秒。我們拿這個結果向客戶說明,告訴他們原來的需求很可能在發生特殊情況時無法有效處理,客戶最終接受了我們的說法並調整了他們的需求。
這叫需求開發,通過分析修正了客戶的不合理需求,滿足了他們最根本的需要「系統總容量達到日委託6000萬筆,成交9000萬筆」,而處理速度是他們根據自己的需要估算出來的,並不準確。
所謂需求開發,也就是根絕客戶的核心需求,為客戶設計完整的需求體系,甚至根據客戶的業務發展需要,為客戶設計核心需求和需求體系。
取自:效能測試常見指標:
1、工作負載
2、響應時間
3、吞吐量
ti:客戶端往伺服器發出的請求包吞吐量
to:伺服器返回請求資料報的吞吐量
每秒點選數:伺服器的處理能力
想要突破,你需要做些什麼?
一 考慮自己能給好友帶來什麼實際好處 只有這樣才能博得好友的好感,進步建立良好的人脈關係,到時候再順便推銷下自己的產品或服務,當然也不用想的那麼功利,多認識乙個朋友也不是什麼壞事,至於好友買不買你的帳,那還得看你的產品怎麼樣。二 直擊使用者,知道所做重點從何而來 三 熟人關係的維護同樣相當重要 試想...
「教育是平的」 我們需要做些什麼?
教育是平的 我們需要做些什麼?jack zhai 托馬斯.弗里德曼的 世界是平的 一書充分體現了美國人的憂患意識,居安思危 不僅是國家領導人的事情,也是乙個民族所有臣民的事情。書中提到在資訊化革命的今天,經濟模式是平的 企業管理是平的 人際溝通是平的 教育也是平的,無論是你是在富人的高檔社群,還是在...
產品經理主要做些什麼?
產品經理是個特殊的群體,儘管他們的大部分工作需要通過他人來完成,但是產品經理對這些人卻幾乎沒有管理許可權。產品經理總是處於一種兩難的困境 一方面,他們要解決開發 銷售 生產等部門的緊急事務,形同疲於救火的消防員 另一方面卻又經常遭到開發 銷售 生產等部門的抱怨,被質疑為何總是做些瑣碎之事,缺乏長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