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artesian座標系中,存在向量 \(\textbf=a\textbf+b\textbf=(a \quad b)^\),現在將座標系按原點逆時針旋轉 \(\theta\) (注意:不是將 \(\textbf\) 逆時針旋轉),\(\textbf\) 在新座標系內的表示如下:
\[\mathbf = \begin cos\theta & sin\theta \\ -sin\theta & cos\theta \end \begin a \\ b \end=\begin a' \\ b' \end
\tag \label
\]可以看出
\[a'=a*cos\theta+b*sin\theta \\
b'=-a*sin\theta+b*cos\theta
\tag \label
\]現在觀察式 \(\eqref\),發現和兩個向量的向量積公式一致,再加上由概念可以直接得出, \(a'\) 就是新座標系下 \(\textbf\) 在 \(\textbf'\) 基向量方向上的長度, \(b'\) 就是新座標系下 \(\textbf\) 在 \(\textbf'\) 基向量方向上的長度,因此新座標系的兩個基向量可以寫成:
\[\textbf'= (cos\theta \quad sin\theta) ^\\
\textbf'= (-sin\theta \quad cos\theta) ^
\tag \label
\]同樣,我們發現確定 \(\textbf\) 在逆時針旋轉 \(\theta\) 後的座標系下的表示,可以等價成 \(\textbf\) 順時針旋轉 \(\theta\) 後在原先座標系下的表示。因此,我們轉而分析將 \(\textbf\) 順時針旋轉 \(\beta\) 後 \(\textbf'\) 在座標系下的表示,假定有旋轉矩陣 \(\textbf\):
\[\mathbf\mathbf = \mathbf\begin \mathbf & \mathbf \end \begin a \\ b \end
=\begin cos\beta & sin\beta \\ -sin\beta & cos\beta \end \begin a \\ b \end \\
= \begin \mathbf & \mathbf \end \begin a \\ b \end
= \textbf'
\tag \label
\]很顯然, \(\textbf\) 將基向量旋轉了來保證 \(\textbf'\) 在新的基下,仍然保持一致的投影分量 \((a \quad b)^\) ,此時新的基可以表示為:
\[\textbf'' = (cos\beta \quad -sin\beta) ^\\
\textbf''= (sin\beta \quad cos\beta) ^
\tag \label
\]分析可知,式 \(\eqref\) 和式 \(\eqref\) 是一致的,對一組正交單位基逆時針旋轉角度 \(\theta\) (如果順時針旋轉 \(\theta\),則可以表示成逆時針旋轉了 \(-\theta\)),得到的新基可以表示為:
\[\begin cos\theta & -sin\theta \\ sin\theta & cos\theta \end
\tag \label
\][1] 行列式的本質是什麼?
[2] 矩陣行列式的幾何意義
[3] 如何理解相似矩陣?
座標系的旋轉
1 簡單3維座標系旋轉平移 原始座標系下座標點p1 0,2,1 原始座標系繞自身z軸旋轉 90度變換為新座標系,p1在新座標系下的座標點為p2 2,0,1 得出結論 求原始點在目標座標系下的座標,需要將原始座標系繞自身3軸旋轉與目標座標系軸向重合,得到旋轉矩陣r,求得原始座標系原點在目標座標系下的3...
點旋轉和座標系旋轉
同一座標系下的點旋轉變換 如圖1所示 和不同座標系之間的旋轉變換 如圖2所示 一直困擾著我,它們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形式上有很相似,以二維空間為例做了下推導,加深理解。同一座標系下的點旋轉變換,比較好理解,是在相同的座標系下做的旋轉變換。如圖3所示,已知逆時針的旋轉角度為 我們引入中間變數向量的長度...
點旋轉和座標系旋轉
同一座標系下的點旋轉變換 如圖1所示 和不同座標系之間的旋轉變換 如圖2所示 一直困擾著我,它們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形式上有很相似,以二維空間為例做了下推導,加深理解。同一座標系下的點旋轉變換,比較好理解,是在相同的座標系下做的旋轉變換。如圖3所示,已知逆時針的旋轉角度為 我們引入中間變數向量的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