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上手的時候是2023年的暑假。就記得那時候,點進朋友圈就可以看到全校的同學和老師發的微博,我覺得這個社交不錯,有便於全校同學的交流。
2.按照《構建之法》13.1節描述的 bug 定義, 找出幾個功能性的比較嚴重的 bug,至少2個。1.使用此軟體的所有功能 , 估計這個專案做到這個程度大約需要多少時間 (團隊人數6 人左右, 計算機大學畢業生, 並有專業ui 支援)。
此軟體大概有以下幾個主要模組
做這個專案需要的時間大概如下:
2.不要寫成乙個羅列功能的流水單子! 而是要集中火力在乙個場景,這個場景中典型使用者有什麼需求,軟體如何解決了需求(或者沒解決),ux 有什麼細節是好的,差的,請結合書上ux的內容來分析。
乙個好的軟體,要有良好的使用者體驗,即使用者使用起來比較舒服,沒有違和感。
3.你在第一部分發現的bug,為何軟體團隊不能在發布前修復?他們是不知道,還是有意不修復?你覺得是什麼原因?從下面的可能性中選取幾個:
對於之前提到的課程表模組沒有個人定製,應該是對使用者需求掌握不好的原因。
4.團隊在哪乙個層次還有問題? 可以把自己想問軟體團隊的問題都列出來, 也許就能得到團隊的親自解答了!
應該多一點使用者個人定製的模組。
5.從各方面的問題,推理出這個軟體團隊在軟體工程方面可以提高的乙個重要方面 (具體建議)。1. 這個軟體/**/服務有很多可以提高的部分,如果你是專案經理,如何提高從而在競爭中勝出?
集大通主要是在我們學校使用,沒有什麼競爭對手,主要是考慮如何讓更多的師生使用這個軟體。如果我是專案經理,可能會通過以下方式進行提公升。
2. 目前市場上有什麼樣的產品了?
暫無發現。
3. 作為新的專案經理,這個產品的核心使用者群是什麼樣的人, 典型使用者長什麼樣?學歷,年齡,專業,愛好,收入,表面需求,潛在需求都是什麼?
核心使用者群:集大師生
學歷:本科及以上
年齡:大部分為18-23
專業:各個專業
愛好:網路社交
收入:大部分沒有收入,一些同學有做兼職等
表面需求:滿足學習生活上的需求
潛在需求:通過社交手段獲取精神上的滿足
4. 功能:你要設計什麼樣的功能? 為何要做這個功能,而不是其他功能? 為什麼使用者會用你的產品/功能? 你的創新在**? 可以用 nabcd 分析(
3個開發人員,1乙個測試人員,2個ui;
其中乙個開發人員配合2個ui做前端,兩個開發人員寫後端。
6. 描述你的團隊在16周期間每週都要做什麼,才能在第16周如期發布軟體的改進版本,並取得預想中的成績。
1-2周:起步階段,進行需求收集與分析,確定大致框架,分配團隊成員任務;
3-9周:普通階段,設計、開發與設計,每週總結與評估;
10-12周:衝刺階段,補充和優化;
13-15周:收工階段,對軟體進行內測
16周:完工階段,軟體宣傳和推廣
軟體工程網路15個人作業3 案例分析
第一次上手集大通,是大一的時候,主要是為了查課表,成績方便,其餘功能也不是用的很多,身邊用集大通的人也不多。2.按照 構建之法 13.1節描述的 bug 定義,找出幾個功能性的比較嚴重的 bug,至少2個。3.相信每個同學的朋友中一定有人需要用這樣的軟體,選擇乙個朋友 使用者 進行採訪,並加以記載。...
軟體工程網路15個人作業3 案例分析
介面簡潔,美觀度尚可,只是有些常使用的功能,需要經過多次操作才能找到入口,需要加以改進.1.集大通的登入介面時常會出現需要重新登入的情況,很影響體驗.裝置 安卓客戶端.2.暫時只發現乙個比較影響使用的bug介紹採訪物件的背景和需求 他們為何要使用該軟體,例如開部落格,讀部落格,給部落格點評,她有什麼...
軟體工程網路15個人作業3 案例分析
剛開啟集大通,出來的首介面是課餘生活這個介面,這個介面的內容感覺從來沒變過,而且主要的功能在右下角那個介面裡,這個體驗並不是很好。但是功能還是挺多的,可以檢視課程表,自己校園卡消費情況,查詢成績及宿舍用電情況等,還是挺便利的。1.集大通有乙個提示明天課程的功能,可是這個功能有時候會提醒有時候不會,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