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家心目中的萬靈丹就是精益創業。精益創業始自製造業,接著便席捲創業圈,目前這方法已經潛入各種型別、規模不一的企業,有些是實務執行,也有些流於空話。頌揚精實方法的益處已經說得太多,也有許多文章發表了 。但是,這中間少了什麼?這個問題並沒有得到適切的關注。
身為以設計主導產品開發的從業者,加上我個人在移情方式設計產品的相關研究與寫作,我公開批評精益宣言。這兩種方式或許表面上有很多共同之處,但如果深入挖掘,過程中有很多根本的分歧,這會帶來非常不同的結果。下面是幾個區別的關鍵點:
精益要求你「走出公司」——離開舒服的辦公室,與潛在客戶打交道。從精益方式出發,往往會花很多時間在寫白板,討論極端案例、萬一的狀況,還有無數假設情況,只為了追求完美。但這種持續的策略頭腦風暴往往帶來兩個基本問題。
更重要的是,這方式還會讓你輕易接受乙個壞創意。
當你與跟自己擁有同樣熱情、興趣和專業知識的人,用白板討論事情,你傾向採取的點子往往是自己會用、喜歡或你會買帳的。然而這樣的角度多半不夠持平,因為中間帶有傲慢以及專家盲點。儘管許多新創企業因為執行力不佳而失敗,但我認為大多數 失敗是因為他們的產品沒有市場。
移情設計的方法同樣要求你走出工作室。但不同之處在於意圖。精益催促你找出問題並解決,於是這種解決方案能成為一門生意。**的工作流程過於繁瑣?**的產品與系統故障會造成不必要的麻煩或無謂的困擾?
艾 瑞克?萊斯(eric reiss)形容得好,「在初期就接觸客戶的目的,不是為了得到確切的答案。反而是要搞清楚這個粗略的基礎:我們了解潛在客戶,以及他們面臨的問題。」相 較之下,以移情方式進入設計,目的是與人建立情感鏈結——感受他們的感受,與他們建立人性的鏈結。
同感就是透過某人的眼睛來看世界;這種做法並非在現有產品或服務裡找問題,而是建立一種隱微的感受,理解別人是什麼樣字,他們重視什麼,他們怎麼體驗這個世界。移情研究能發掘出哪些文化主題與領域已經成熟,可 以促成行為改變。
如 果你的出發點是找問題,可能不難找到,接下來,身為問題解決者,你會努力修正它。然而,如果你是嘗試與某個團體建立情感 聯絡,你會發現,從中創造的產品會超越「解決問題」的目的。這些產品會出現認同,緊密相繫,並且在個人與與產品、系統或服務之間產生內部對話——也就是關 系。
精益聚焦在創造盡可能小的產品,進行測試。精益規定:不要做 出全部的功能——只要幾個核心功能,然後進行測試與衡量。這也是「最小可行產品(mvp)」中的 「最小」,擁護者強力主張:找出最小那塊「可行」的功能(能帶來預期中的市場接受度,或支援使用者實現目標),然後就這樣推出。
這種mvp方式的目標是盡可能迅速行動,不要浪費時間在不相關或不必要的嘗試。而創造最小可行產品是很快的,因為要精確符合「極小」的定義。這個過程中產生的實用工具只具備小而零散 的功能,只解決零散的問題。
但大多數的產品,服務和系統是放在更大背景的體驗架構裡考慮——這種思考的生態,需要考慮個人如何在他往後生命中體驗乙個特定產品。若是沒有考慮與規劃出能在整個系統裡通行的互動設計架構,就不可能推動期望中的端到端體驗。
即 便像uber的移動應用程式如此精益, 功能簡單而好用,但這個移動應用程式要推動,還需要駕駛人的應用程式、客戶服務與支援,以及針對計程車推廣的更大政策與基礎設施環境的直接規劃, 否則就行不通。若是無法認知到更大的(往往理想——而且遙遠)系統,並依此進行計畫,那多半會給人帶來奇特而挫敗的體驗。新創企業跟大型公司一樣,需要一 個關於使用邏輯的故事,這往往表示必須盡量周全,放棄極小化。
精益會給產品一套「測試與測量」的過程。利用分組測試 a/b testing 來比較變因。建立一套分析框架,收集點選數字,調整產品設計以便更能達成目標。
移情設計方法的產品開發同樣需迭代過程,避免「孵蛋」式的傳統瀑布過程,這中間有許多相同的原因。但在這種情況,以設計主導的過程改造了「最小」與「可行」,來支援「情感」。
我 們的流程利用了一種所謂「英雄流」——這個使用邏輯敘述顯示了產品主要且完整的途徑。「完整」意味著使用者可以實現自己的目標,而且它們還體驗我們的情感價 值主張。「如果你使用我們的產品,我們保證你將能夠做這些 事。」但是,情感的價值主張的修辭則是陳述感覺:「如果你使用我們的產品,我們保證你會有這種感受。」我上一家新創公司myedu的價值主張是「我們承諾 要協助大學生在大學裡取得成功,講述自己的故事,並找到工作。」但我們的情感價值主張是「我們承諾,將求學之旅上面臨的焦慮極小化。」
萊斯描述迭代過程時,著重在「科學」這個字:「以科學的學習作為我們的準繩,可以發現和消除浪費的根源,減少創業的困擾。」移情過程並不強調科學成分,而且實際上甚至需要感性思維這種所謂的「浪費」。但這是移情過程的好處之一。
就 此點來看,我們或許觸及了移情設計主導的方式和精益兩者間最重要的區別。精益要快。設計要慢。設計更需要沉思與反思,而且它需要系統思考和沉浸在文化資料 的模稜兩可中,需要的時間就是比較久。這樣做的好處是生產出情感完整的產品:這是人人會喜愛的產品,不光是產品使用者。越來越多的人對自己使用的產品與服 務抱持更多期待,他們期望品質,而品質也成了他們選擇的標準,並能吸引他們持續使用。
在各種不同情況中,速度比這種形式的品質更為重要,而 這也表示,設計方法不是適用於每個人或每種狀況。但我不認為新創企業,顧名思義,移動速度需要盡可能快。許多上市前融資的新創企業——精益的主要受眾—— 是創業者希望改變世界,用每個夜晚與週末打造出來的。他們急著想有所作為,但不需要擔心資金用完而限縮了他們進入市場的時間,也沒有董事會在後緊迫盯人, 要求他們立刻拿出高報酬率。
同樣,大公司也同樣面臨精實與否的問題,就像過去面對靈活或長期的瀑布模型。我的客戶、主管級的學生,以及我自己的公司,如果產品是以設計為區隔,我們準備採取較長過程來進入市場。
精 益是個過程,移情驅動的設計也是如此。當過程成了一枚鐵鎚,一切事物就有化為釘子的風險。我支援移情作為乙個驅動過程,並非因為它是將產品與服務推向市場 的萬靈丹,而是它能推動更長更持續的文化改善。我們的世界充斥著實體和數字垃圾,我們需要鼓勵在創意創新環境裡的人們,集中精力,讓文化更上一層樓。只要 是改善這個人類處境任何過程、方法或理論,我都願意採用,移情必須是這個解決方案的核心。
從精益軟體到精益思想
說起精益軟體開發,這絕對算是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所以在這裡,我不想去談論諸如 精益軟體開發的幾大原則 或是 精益軟體開發的最佳實踐 等陳詞濫調 只是最近在同事的推薦下,拜讀了一本有關it運維方面的書籍 鳳凰專案 書中的故事十分有趣,同時又引人深思,細細品味後頗有感悟,對工作和生活上有了許多新的想法...
The lean startup 精益創業
the lean startup 精益創業,新創企業的成長思維 美 埃里克 萊斯 eric ries 著 吳彤 譯 mark下 1 終於抽了一共半天時間不到看完了 2 可能有翻譯原因,說實話沒什麼趣味,但肯定是有價值的 3 如果沒有it管理知識,估計可以直接催眠了,沒覺得有太多新鮮東西,期望過高 4...
精益創業(LeanStartup)
1.創業追求的是現實世界中客戶將會購買並感到滿意的創意。2.不必也不該閉門造車,實踐出真知,越早向顧客學習,越早成功。3.不必等到產品完美了才上市,而是 先求有再求好 必要時可以 造假 很多自認為完美的產品,根本沒人買。4.全神貫注客戶的需求,以最快的週期運作,用科學的方法做決策,不斷重複 製造 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