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聰明和智慧型,《聖經》裡有一句話,「敬畏耶和華是智慧型的開端,認識至高者便是聰明」。
有些人或許會疑惑,博主一開頭不是在說道家嗎?怎麼又提到《聖經》了?
其實仔細看,我還提到了佛家的一組詞彙,世智情見和大智慧型。
說到對於世界真相、本質、規律的認知和解析,或者說「法理」,其實非常多的地方,是相通的。
我們追尋到最後,尋到的,就是真理。
佛教和佛家,不是乙個概念,道教和道家,不是乙個概念。
其實我們**下去,發現很多時候,我們的認知是有偏差的,而這些偏差,卻恰恰組成了我們對世界的認知。
那麼,我們認知的世界,就是我們所認知的世界嗎?
不要執於表相,不要執於自己曾經的認知,方便我們更好地發現這個世界的真相。
回到剛才《聖經》裡的那句話,我們來「品」這句話。
這句話是乙個對偶句,從對稱結構來看,「耶和華」和「至高者」是指同乙個存在。
結果導向有兩個,「智慧型」和「聰明」。其實從這句話的大意來看,就是我們平時來看,這兩個行為和結果,都是好的。
但是,我們「細細地品」,就想知道,為什麼結果是不一樣的。
那麼,我們來看看前面的差別,乙個是「敬畏」,乙個是「認識」。
敬畏和認識的差別,是什麼?
有句話說,「無知者無畏」。
那麼從這句諺語裡,我們得到了啟發,其實「敬畏」是「認識」的「公升級」。
這個「公升級」的根源在**?就是多了兩個「心態」,那就是「敬」和「畏」。
這個差別,就是你「用心」了。
所以,聰明和智慧型的差別,就是你是否有在用心,是否有用對心。
修行漫談 何為放下
放下?我們品一品,當心中有乙個執念的時候,若是有人對自己說 何不放下 一般都會選擇拒絕。我們關注的是 放下什麼。而這執著的物件,本是我們想要得到。這個念想,也就是想要的結果,是我們人心想要緊緊攥住不放的。所以,不聽,不聽,我要得到,不想放下,所以我不願聽你所說。若是心平氣和看下去,你會發現,其實其中...
修行漫談 說說中年危機
道教中,學道修行,求得真我,去偽存真為 修真 都說人生就是一場修行。想寫這方面的專欄有一段時間了,只是不知道怎麼下筆。接觸了一些人和事,卻發現山外有山有水,接觸了一片未知,會發現更多的未知。所以說,心存敬畏。什麼是修真,修真就是修繕真實。這句話,我認為是提綱般的兩字。所以修行,也就是直面真實。也不說...
人生需要修行
兩年前我開始實行 個人時間管理 現在看來,的確受益匪淺 雖然自己在實行過程中慢慢地 簡化 這種自我管理,但是僅剩的一點記事與思考的習慣保留了下來,對我的工作和生活都產生了很不錯的促進作用 最近又感覺自己到了一定的瓶頸期,或者說迷茫期,回過頭來想想 自己之前突破瓶頸的狀態,也找不出類似的解決方法 上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