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漫談 何為放下

2021-10-08 03:25:28 字數 1715 閱讀 8222

放下?

我們品一品,當心中有乙個執念的時候,若是有人對自己說「何不放下」,一般都會選擇拒絕。

我們關注的是——放下什麼。

而這執著的物件,本是我們想要得到。這個念想,也就是想要的結果,是我們人心想要緊緊攥住不放的。

所以,不聽,不聽,我要得到,不想放下,所以我不願聽你所說。

若是心平氣和看下去,你會發現,其實其中,我們曾經存在了很大的誤會。

什麼叫放下?

一般人理解的放下,就是心裡沒有這個事情。

看到這個結果,就容易誤解是放棄、拋棄、丟棄,所以人心就會嗷嗷大哭,不願聽人說放下。

其實這裡,我們依然沒有看全,我們只看到了放下,並未看到之後的拿起。

為什麼要放下?

放不下的,若總是放不下,慢慢的,就會把事、情埋藏在心底,壓著不去想起。

心,慢慢就麻木了,人有時候遇到點事情,甚至不大,也會炸,甚至自己都莫名其妙,這便是心裡不可碰觸的點。

而人活著,應該要保持心的鮮活,而非麻木。人活著,要越活越明白,而非越來越得過且過。

所以我們要放下,要正確的放下。

眼前的放下,是為了後面更好的拿起,重新拿起我們曾經很難拿起的。

放下,是為了更好地精進,讓自己變的更好,讓自己慢慢能夠實現自己曾經的目標。

放下,是為了讓自己更加專注於當下的事情,不至於浪費心神在目標之上。

如何放下?

所謂細微處見文章,如何放下,是一件瓷器活。

下面的內容,我來述說,也稍顯稚嫩,各位看官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當作他山之石即可。

首先,要接受。

要細品,到底是什麼,讓自己無法接受。

舉個例子,有個人放不下已經去世多年的外婆。

甚至情緒溢位來,需要向人傾訴自己的思念。

當有人勸其放下時,他很激動,說了很多,就是說自己不願放下。

那麼,他該如何去放下呢?

他首先平復了自己的心情,知道了什麼是放下。

放下是為了更好地拿起,那有什麼不好的呢?

然後,是接受。

到底是什麼,讓自己無法接受的,以至於別人一說放下,就炸毛?

哦,首先自己不知道什麼叫放下。

誤以為是拋棄這段思念、感情。

那現在接受了,接下來該如何?

然後,看全、看清、看明。

接受,人在讓自己接受的過程,就是試圖看全的過程。

凡事有陰陽,有得必有失。

你若是能正確的放下,必然會有收穫。

看全,就是看到事情的方方面面,包括好的、壞的。

那個人繼續看自己這件事情,想試著看清。

為何,自己會放不下外婆呢?

首先,他看到了外婆曾經對自己的好。

事情、事情,有事,有情。

外婆對自己的好,那是事,背後是情。

放不下外婆,其實是放不下心中的情。

事是表面,還需看到裡面,那便是心。

那便是,自己未曾好好回報的那乙份愧疚。

他未見到外婆的最後一面,他也未送外婆最後一程。

是這乙份愧疚,讓他總是無法釋懷。

看清了這件事情,他就需要去看明。

看明白,就是讓自己凡事不過二,若是能舉一反三,那自然是更好。

他決定,接下來的時間裡,對他舅舅家,能幫則幫,有機會有時間,要去祭拜外婆。

對自己好的人,他要好好回應,免得再留下遺憾。

他在日程表裡,寫下了清明祭祖的行程,和過年春節走親訪友的行程。

做了這些之後,他心安了。

這便是放下,也是最基本的受想行識。

這背後,其實藏著倫理,藏著因果,也藏著我們文明延續的秘密。

修行漫談 再談聰明和智慧型

說到聰明和智慧型,聖經 裡有一句話,敬畏耶和華是智慧型的開端,認識至高者便是聰明 有些人或許會疑惑,博主一開頭不是在說道家嗎?怎麼又提到 聖經 了?其實仔細看,我還提到了佛家的一組詞彙,世智情見和大智慧型。說到對於世界真相 本質 規律的認知和解析,或者說 法理 其實非常多的地方,是相通的。我們追尋到...

修行漫談 說說中年危機

道教中,學道修行,求得真我,去偽存真為 修真 都說人生就是一場修行。想寫這方面的專欄有一段時間了,只是不知道怎麼下筆。接觸了一些人和事,卻發現山外有山有水,接觸了一片未知,會發現更多的未知。所以說,心存敬畏。什麼是修真,修真就是修繕真實。這句話,我認為是提綱般的兩字。所以修行,也就是直面真實。也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