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空格分隔): 時間管理
最近我看了番茄工作法,如果按照書本順序講,就有些照本宣科,比較死板,而思維不應該受書中內容束縛。我按自己的理解來說。
有時手頭同時有幾件事情要做,心中就比較焦慮,想做這件事,又想做另外一件事,這時候心態也不是很好,最終的結果可能就是一件事都沒有做好。也有時候事情會比較困難,短期內做不完的那種,也會引起焦慮,這時不是很想開始工作,然後越拖延,時間浪費的越多。
執行力比較強的人可能不會遇到上述情況,不過我們要處理好自己的事,想辦法把這種拖延問題解決了。
番茄工作法,在我看來,主要內容是:
>1、時間分片
>2、列出計畫事件
>3、專注做事
>4、反思,尋求方案改善。
1、把時間分片,就是工作25分鐘左右後休息5分鐘,然後繼續工作。不斷劃分為這樣的時間片處理事件。這樣的好處,是把大問題化解為小問題,與其在大事面前望而卻步,不如先開始25分鐘做一下嘗試。我認為,把時間分片讓人知道時間究竟花費在那些地方了,與一大段時間相比,就像寫程式模組化設計和把**寫成一坨的區別。
2、事先計畫好事件,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我們不能等事件發生之時在處理,有時候是來不及反應的。提前預估一下會有那些事情會發生, 每天晚上會記一下日記,想想明天還有什麼事情要做,番茄工作法要求列出的事情好像要細一些。從任務清單裡面抄一些今日待辦,然後給這些今日待辦預估一下花多少時間。
3、一次只做一件事情,都明白什麼意思,先挑重要的事情做,專心做。cpu執行的時候,在分片,執行這段時間之後看看有沒有等待的緊急任務,然後挑重要的事情做,盡量保證這些重要的事盡量在你的計畫之內。25分鐘也沒有多久,先做,比那些不做的人強。
4、在當天執行這些今日待辦,有些小事不足乙個番茄鐘,那麼把幾個小事,當成是乙個事情對待,短時間內處理這幾件事情。有些大於7個番茄鐘也解決不了事,可以把劃分一下事件。最後記錄下番茄鐘的數量,和做計畫時候預估的有多少區別,如果做了第二次預估在記錄事件後劃乙個圓,做了第三次預估的時候劃乙個三角形。如果三次預估你都沒完成,那麼你對事物的評估能力太低了,你做個事都做不成。
5、記錄當天番茄鐘與事件後,看看那些地方需要改善。一般會回歸到乙個平均值,就是每天執行的番茄鐘就那麼多,在平均值附近波動。
美國的乙份研究表明,員工在上班時候,大約每3分鐘就會被打斷一次工作,人在電腦螢幕上開啟的視窗數,平均為8個。有人把這種現象叫「注意力缺乏特徵」
內部中斷和外部中斷。
>內部中斷,突然想起來某件事情還沒有做,然後不要立即去處理想起來的事,在今日待辦那一欄裡新增一行這件事情,看情況要不要加上,」計畫外緊急」標籤,做完手頭的事在做。
>外部中斷,有人讓你幫忙或者其它情況。這些你應該事先預估好。如果在計畫之外,而事情也不緊急。可以告知他們,手頭有事,正忙。協商一下什麼時候約?然後寫入計畫一欄,最後根據之前的協商答覆對方。
還有一些應變措施,番茄工作法也就是一項工具。想改善拖延,或提高時間利用率的人可以嘗試,然後根據自身情況應變,爭取時間利用率最高。
我之前做法是用手機:備忘錄(記錄今天需要做的事),每天晚上清理一下,便簽(記錄靈感與想法),每天晚上清理,印象筆記(日記,記錄每天事件),每月整理
總結:1)、這只是一本書,乙個工具,書中內容有些繁瑣。
2) 有自己的時間管理方法,也不一定必須用番茄工作法。
3) 現在大部分人都很忙,時間的安排還是靠自己。如果有能力安排,就不為時間問題而苦惱。
4) 這只是做的摘抄,現在也沒什麼想法,也不隨便總結了。
番茄工作法
最近難得的空閒,花點時間來整理一下自己,用來發現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工作生活了這麼多年,才發現沒有真正管理好自我,管理好時間,沒有高效率的做事,希望通過這段時間的回顧 整理和思考來提公升自我。從時間管理來講,番茄工作法是簡單易行的時間管理方法,是用來提公升個人和團隊的工作效率的乙個有效方法。番茄工作...
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作為一種簡單易行的時間管理方法歷來備受人們推崇,番茄工作法告訴了我們如何改變生活 改變學習和工作狀態。捫心自問你的學習中是否遇到過下列問題之一。1 面對複雜,望而卻步。2無聊瑣事,越拖越久。最後期限,步步緊逼。4 小時忙活一天 大事一樣沒辦。5 從休息到工作,心智始終調整不過來。6 一錯再...
番茄工作法
近年隨著工作壓力增大,以及睡眠質量下降,明顯感覺精力不足,最近在做一些方 上的嘗試,略有收穫。我使用的是 staffan noteberg的番茄工作法 大概分了三次看完,主要抓住其中關於25分鐘論還有短時間內休息論,重點揣摩了一下。我的準備工作 1,30分鐘沙漏乙個 37元 2,派克鋼筆一支,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