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並不想系統地討論該問題,只想給出一種思路,看到之間差距的部分原因即可。
中國的每乙個學生,從小學、初中、高中、甚至包括大學,為了獲得更好的教學資源,幾乎千篇一律遵循著這樣的公升學模式:你出題,我解題,考分決定一切(不考慮這種應試教育帶來的社會弊端,諸如作弊、走後門等道德的淪喪)。各個學校為了自己的聲譽,追求高公升學率,也就只能採取大量的題海訓練,這應該是不爭的事實與現狀。
下面分析這種模式培養的是什麼方面的能力與人才。
首先解讀「你出題,我解題」。學生對給定的題目,利用已經掌握的知識,進行綜合分析、邏輯推理、計算,最後得到正確的解答。大量的題海訓練,更使得這種求解過程更加精準、快速,幾乎成為一種本能反應。
其結果就體現在以下幾點: 1
)具有很強的問題分析以及邏輯思維能力的學生解題高手,「你出題,我解題」,拿下奧林匹克競賽不成問題。 2
)具有很強的解決實際問題的人才,為企業(包括國外企業)提供了一大批高階技術人才。 3
)為研究機構提供了一大批技術改進型(非創新型)人才,對現有問題,可以採用不同的方法(包括數學手段),進行技術改進。 4
)缺少真正從事一流科學研究的創新型人才,新的領域如何開拓?問題在哪?怎樣發現提出問題?茫然!科學研究上沒有一點主動權,又怎麼能獲得諾貝爾大獎(不否認,本土教育下也有極個別的研究人員,經自身的轉型或者極高的悟性,做出了較高水平的科學研究,堪稱一流的科學家)。
學生的自白:歷來都是你們給問題,我的優勢是解決問題,不是發現提出問題!應試教育,根本沒有給我們任何喘息的時間,讓我有更多的自由思考,缺少想象力是自然的;也沒有給我們介紹知識背後的故事,認為那與考試分數無關,我怎麼知道科學家是怎麼提出問題、怎麼創造知識的!枯燥、單
一、疲勞不堪的學習重負,讓我們失去了許多興趣。
結論:一流科學研究,恰好更需要應試教育沒有給予我們的探索、發現、提出問題的能力(不是指搜尋已經提出的問題),這需要從小培養對事物的興趣、好奇心以及想象力,這就是最遙遠的差距。缺少這種能力,國家的科技戰略就沒有主動權,永遠被動地跟在後面,做別人已經做過的事。能做固然是好,可悲的是,許多尖端核心技術,智財權**了你去做,為此整個國家將付出慘痛的經濟代價,汽車等傳統業也好、手機電腦等新興產業也罷,為核心技術買單,不也正是我國經濟建設中發生的令人痛心的不爭事實與現狀嗎?
大學裡引進國外一流人才只能解決區域性的、暫時的問題,不能從根本上長治久安。桌球的強盛是全民普及的結果。科學強國之夢,需要從國家層面**遠矚,腳踏實地從娃娃的教育抓起,形成一種根深蒂固、深厚的全民創新文化,世界一流創新型人才,才會在這樣的沃土中層出不窮、源遠流長。
本土教育與一流科學人才的培養有多遠差距,相信你已經能夠從上面的觀點略見一斑了。
管中窺豹 應試教育與一流科學人才究竟有多遠的差距
本文並不想系統地討論該問題,只想給出一種思路,看到之間差距的部分原因即可。中國的每乙個學生,從小學 初中 高中 甚至包括大學,為了獲得更好的教學資源,幾乎千篇一律遵循著這樣的公升學模式 你出題,我解題,考分決定一切 不考慮這種應試教育帶來的社會弊端,諸如作弊 走後門等道德的淪喪 各個學校為了自己的聲...
應試教育與理想教育之間
最近老是聽到一些畢業了很多年的人在談論應試教育的問題。似乎他們都有乙個特點,就是在談論中國的任何考試時都免不了貼上 應試 的標籤。那麼什麼是應試教育呢?在這個問題上,很多人都是人云亦云。其實他們也搞不清什麼是應試教育,可能我自已理解的也不全面。但是在這裡我想談談我的看法。理想教育與應試教育的區別就在...
應試教育的思考
會做題,不一定懂 知其意 更不一定會用 攻其心 但是,逆向思維 會做題,就有可能懂,有可能會用。應試教育,最初隋煬帝楊廣提出的時候,教科舉制,取締了之前的察舉和九品中正制,開始了公開招募,雖然當時還是侷限在士族。直到武則天時期,才打破士庶,出現了真正的平民官。明清時期科舉制極盛,卻也盛極而衰。集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