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的歷程》課上有n位學生,帥老師展示了m幅畫,其中有些是梵谷的作品,另外的都出自五歲小朋友之手。老師請同學們分辨哪些畫的作者是梵谷,但是老師自己並沒有答案,因為這些畫看上去都像是小朋友畫的……老師只想知道,有多少對同學給出的答案完全相反,這樣他就可以用這個資料去揭穿披著皇帝新衣的抽象藝術了(支援帥老師^_^)。
答案完全相反是指對每一幅畫的判斷都相反。
輸入格式
第一行兩個數n和m,表示學生數和圖畫數;
接下來是乙個n*m的01矩陣a:
如果aij=0,表示學生i覺得第j幅畫是小朋友畫的;
如果aij=1,表示學生i覺得第j幅畫是梵谷畫的。
輸出格式
輸出乙個數ans:表示有多少對同學的答案完全相反。
樣例輸入
3 21 0
0 11 0
樣例輸出
樣例說明
同學1和同學2的答案完全相反;
同學2和同學3的答案完全相反;
所以答案是2。
資料規模和約定
對於50%的資料:n<=1000;
對於80%的資料:n<=10000;
對於100%的資料:n<=50000,m<=20。
對於這道題,看看資料範圍就知道不能夠之時單純的暴力,肯定會超時的。嗯哪,但是我頭鐵啊,就試了試,最後三組資料超時了。
所以,我們要換乙個思路。用二進位制儲存,然後進行取反。
如同字首和一樣,用乙個陣列儲存下來每乙個二進位制數字出現的次數,最後的結果除以2就是所求的結果。
#include#include#include#includeusing namespace std;
int n,m,k;
int a[50010];//儲存二進位制的判斷;
int s[1100000];//儲存每乙個結果出現的次數;
int sum;//結果;
int main()
s[a[i]]++;//值為a[i]的結果的個數;
}int maxx=(1
}return 0;
}
演算法訓練 審美課
問題描述 審美的歷程 課上有n位學生,帥老師展示了m幅畫,其中有些是梵谷的作品,另外的都出自五歲小朋友之手。老師請同學們分辨哪些畫的作者是梵谷,但是老師自己並沒有答案,因為這些畫看上去都像是小朋友畫的 老師只想知道,有多少對同學給出的答案完全相反,這樣他就可以用這個資料去揭穿披著皇帝新衣的抽象藝術了...
演算法訓練 審美課
時間限制 1.0s 記憶體限制 256.0mb 審美的歷程 課上有n位學生,帥老師展示了m幅畫,其中有些是梵谷的作品,另外的都出自五歲小朋友之手。老師請同學們分辨哪些畫的作者是梵谷,但是老師自己並沒有答案,因為這些畫看上去都像是小朋友畫的 老師只想知道,有多少對同學給出的答案完全相反,這樣他就可以用...
演算法訓練 審美課
問題描述 審美的歷程 課上有n位學生,帥老師展示了m幅畫,其中有些是梵谷的作品,另外的都出自五歲小朋友之手。老師請同學們分辨哪些畫的作者是梵谷,但是老師自己並沒有答案,因為這些畫看上去都像是小朋友畫的 老師只想知道,有多少對同學給出的答案完全相反,這樣他就可以用這個資料去揭穿披著皇帝新衣的抽象藝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