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節 三個敗家子(5) 劉封,被封印的秘密

2021-08-22 16:44:50 字數 3150 閱讀 8992

根據《三國志·劉封傳》記載「劉封者,本羅侯寇氏之子,長沙劉氏之甥也。先主至荊州,以未有繼嗣,養封為子。及先主入蜀,自葭萌還攻劉璋,時封年二十餘」。等等,各位看官說了,時間上不對啊!

大家問了,《三國志》中記載劉備收劉封至少要在劉禪出生之前,不然前文提及的「至荊州」,「未有繼嗣」的收子過程就無從談起,但《魏略》所載的簡氏將軍認出劉備之子『劉禪』是在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怎麼可能差這麼多?且聽我慢慢道來。

其實關於劉封的出身,史料上記載根本缺失不詳。除了《三國志》外,就只有《三國演義》中遵循了《三國志》的說法,認為他是羅侯寇氏之子。

如果單就《魏略》記載的「扶風人劉括避亂入漢中,買得禪」看,除了「羅侯寇氏」和「劉括」的諧音外,與『劉封』再沒有交集。

可假若我們拋開刻板的史料記載,單從劉備攻葭萌時劉封「年二十餘」的記載推斷,就能看出眉目。若劉備自建安元年左右出生,到建安十九年認祖歸宗,那不也是「年二十餘」嗎?不正好就與簡雍帶回的『劉禪』年齡相仿嗎?你能說這些只是單純的巧合嗎?

但即便如此,他們之間的相似處似乎也僅此而已。假如我們認定《三國志·劉封傳》中記載完全準確的話,那麼劉封便決計不可能為劉備在《魏略》中那失散到漢中的兒子。

可遺憾的是,我們是在從一段殘缺的歷史中探求真相,所以只能加入些『臆測』來補足被塵封的歷史。出於無奈,我們必然要先視《三國志》中某些記載為可以動搖的,然後才能去論述、印證、批駁它。

關於劉封其人經歷,《三國志》與《三國演義》中描述出入也很大,愚以為恐怕羅貫中也從中覺察出些蹊蹺才做了修改。比如《三國演義》裡,劉封屬於隨劉備第一批入川的武將;但在《三國志》中,他卻是和諸葛亮一起的第二批隊一員。那麼,我們假設一下,有沒有可能他是第三批隊?

可能第三批隊的說法瞧起來十分可笑,但對於同樣可笑記載的疑問卻出自《馬超傳》的裴松之注中「且備之入蜀,留關羽鎮荊州,羽未嘗在益土也。故羽聞馬超歸降,以書問諸葛亮「超人才可誰比類」,不得如書所云」,這段是裴松之對於關羽為何能那麼快就得知馬超歸降,還要和他比武事件的質疑。

試想當時社會訊息封閉,資訊不通,尤其是益州山路崎嶇與荊州間來往不便。連後來呂蒙襲取荊州那麼大的動靜,蜀漢都後知後覺,乃至葬送了關羽小命,怎麼收馬超關羽就能突然知道,怎麼關羽與諸葛亮間書信往來又那麼神速?所以裴松之解釋為「不得如書所云」,認為這一段是誤傳的。

但事實上,有沒有另一種可能?

那就是劉備在攻取益州的漫長過程中,曾在馬超投降,局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回到荊州調兵遣將,為準備一舉拿下益州全境做最後的**部署呢?

如果這樣,那麼馬超歸降這段訊息就是劉備帶回去的,而《三國志》中那段記載便解釋得通了。

而事實上,這也是絕對有可能的。

其實劉備攻取劉璋,遠沒有演義中那麼容易,而是相持了很長一段時間(公元211-公元214年,足足打了3年);他完全有可能,也有必要親自回到荊州組織兵力,進行對劉璋勢力的最後決戰。假若我們在此稍微更改一下魚豢在《魏略》中所記錄的劉備父子相見地點,把簡雍帶回『劉禪』的地點調到荊州,則此『劉禪』的履歷和劉封就又能有三四成的相似。當然,這也完全只是一種朦朧的甚至不分青紅的臆測,畢竟時間上還有出入。但說到底,這是由於蜀國史料極度匱乏造成的。

而無論簡雍帶回的『劉禪』究竟是不是劉封,他的回歸對蜀國來說,都意味著一場暗地裡醞釀的政治風暴即將到來。只要這個人回來了。無論他自己主觀有意與否,奪嫡的爭鬥勢必無法避免。

可是,這場爭鬥終究沒有在任何史書中出現過。對於蜀漢官方來說,是因為皇長子『劉禪』根本沒有『丟失過』,當然也無所謂『奪嫡之爭』。而對於劉封或另有其人的那個『劉禪』來說,是由於他死掉了。

單就劉封來說,此人某種程度上很不講組織原則,甚至有點小心眼;他身上有一種跟劉備相同的狂傲,卻沒有劉備那股凝聚力。

比如他不肯發兵營救已然必死的關羽,雖然客觀上儲存了上庸兵力,卻無形中將劉備的嫡系舊將得罪了個痛快。按理說他應該籠絡新進勢力才行,但他又不理會孟達等支援他的將領意見(請注意,孟達也是扶風人,如果真如《魏略》所說,那就能解釋為什麼劉封與孟達在開始時那麼親近了),由此間接得罪了益州本地土著,把本來能歸屬到自己一方的將領也推了出去。試想此人若只如《三國演義》裡那種『義子』身份來參與奪嫡,勢必沒有任何一股勢力會支援他,不只因為他得罪的人多,而是因為他根本不是劉備親子,壓根就沒有當皇帝的資格。

所以後來孟達叛逃時,以為能輕易引誘劉封反水,並非沒有道理;因為當時的蜀漢實在沒有劉封容身立命之處,而他又不是劉備的親兒子,實在也沒有理由再待在蜀漢——如果,他不是劉備親生兒子的話。

可誰想結局卻出乎孟達預料,劉封寧死也不肯投降魏國,還是回去見了劉備。

此時若按正常情況,劉備應該赦免已然戴罪立功的劉封才對,事實上劉備也確實有過此心。可是這時乙個人站了出來,而且不是別人,是那一向宛若公正化身的諸葛亮。他給劉封加了一條罪狀,只是一條罪,一條和他所犯『罪過』無關,卻能要了他命的原罪——「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三國志·劉封傳》)

某些較為激進的文人墨客,常以此來詬病諸葛亮,認為劉封不是劉備親子,在蜀書裡更找不到任何劉封周邊形成過小勢力的記載;乙個要人沒人,要兵沒兵,要血緣沒血緣的劉封,他有什麼「終難駕御」的地方?他完全沒有能力也沒有資格加入奪嫡遊戲。認為諸葛亮這樣做,只是在剷除異己,為自己日後專權鋪平道路。

事實上,對諸葛亮的為人清明,我們不應該任意加以懷疑,畢竟他有的是奪權自立的機會,卻沒有那麼幹,已足夠證明自己的清白。雖然劉封若為劉備義子當然是沒有能力奪嫡的,但假如他是劉備的親生骨肉呢?假如劉封不但能夠證明自己是劉備親子,而且是嫡長子呢?

情況將完全逆轉。他將完全有資格與當時甘夫人所生的劉禪一爭,而且對從未經歷戰鬥,年紀尚且幼小的劉禪來說,他的勝算甚至更大;眼看一場改天換地的政治風暴,即將席捲剛剛失去荊州,備受打擊的蜀漢政權。

而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站出來主張殺死劉封,殺死乙個沒有罪的『罪人』。雖然這對劉封個人極端不公平,甚至於可說成沒有了天理。但卻事實上挽救了已經搖搖欲墜的蜀漢政權的內部鬥爭,客觀上體現了一名合格政治家應有的決斷力,無形中消弭了一場隨時可能爆發的政治風暴。對蜀漢政權除劉封外的任何人而言,都是再好不過的。劉封要怨,也只能怨自己「生在封建社會,生在帝王家,而自己卻不夠狠,不夠絕了」。

此時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是關於劉封死後的記載「封子林為牙門將,咸熙元年內移河東」。劉備既然怕劉封奪嫡,那麼劉封他兒子劉林也同樣是個危險人物,幹什麼不一起殺了滅口?不怕他心懷怨恨,圖謀不軌?而且還允許他擔當蜀漢的牙門將?(一種雜牌將軍,換算為品級約五品左右)還是在耐人尋味。

無論劉封是否劉備遺失在外的嫡親骨肉,歷史的結局也只有乙個,那就是最終劉禪成為皇帝。而劉備的嫡親長子,卻被湮滅在那些被遺忘歷史的長河當中,永遠無法抬頭。

下回我們將翻回頭來,看看史書記載中的那個劉禪,那個在《三國志·後主傳》中由「建安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立為王太子」才開始正式記載的劉阿斗——劉禪。

第16節 三個敗家子(16) 曹魏滅亡

少主當朝,在任何朝代都是極其危險的 更何況是以幼主處亂世,此時權力的真空要麼由外戚佔據 要麼由權臣填補。雖然曹叡按照 託孤遊戲規則 安排了兩位輔政大臣。但是司馬懿既有野心勃勃 又識明哲保身,在 能謀能戰 的一代梟雄曹操面前都可以蒙混過關,更不用說敷衍中人之智的曹爽之流了。面對曹爽開始時的咄咄逼人 耀...

第4節 三個敗家子(4) 他是誰

裴松之在對 魏略 關於劉禪童年那段記載的反駁中,只是證明了這個人不會是後來的 劉禪 但假若將此人視為劉備本來的長子,另外乙個 劉禪 呢?從蛛絲馬跡中,我們或者還可反推出當時所發生事件的鳳毛麟角。首先,魏略 對於 劉禪 失散那段的記載中,有這一句話非常關鍵,直接點出了將此 劉禪 帶回劉備身邊的經手人,...

第15節 三個敗家子(15) 總被死後累

到了曹睿統治後期,不知是由於類似末代皇帝溥儀那種生理原因,或 者是因為老婆太多忙不過來,他始終沒能為老曹家創造出 繼承人。但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他卻與老爸曹丕一樣,不希望同族的 外人 繼承皇位,而是要讓自 己的 後代 承嗣 於是年僅八歲的齊王曹芳,異常幸運的成了曹睿養子兼皇位繼承者。史書記載,這曹芳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