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跳槽加薪低於30 ,等於在「降薪」?

2021-08-17 04:29:35 字數 3738 閱讀 7126

降薪進名企,值得嗎?

有人諮詢:

最近有乙個行業no.1的大公司的機會,我非常想嘗試,但代價是薪水幾乎沒有增加,因為對方把我的職位降了一級。我到底要不要把握這個機會?

「要不要跳槽到大公司」,這個問題沒什麼討論價值,有機會當然要試試;但如果把問題改一改——「要不要降薪跳槽到大公司」,這個問題就值得討論了。

這個同學可能要說:我不是降薪,只是沒有加薪而已。

這就是我首先要澄清的觀念:跳槽沒有30%以上的加薪,等於降薪。

為什麼你成了「次品勞動力」

幾個大學生在做課題研究時發現,本大學的自行車被盜率約為5%,這幾個學生頗有經營頭腦,發起了「校園保險專案」,自行車被盜險,保費為15%,按道理,這10%的差額就是利潤。

但這個專案最終以虧損告終,為什麼呢?因為前來投保要麼是「馬大哈」,要麼本身就是騙保的,這些人自行車被盜比例遠遠超過5%,而那些安全意識強的學生才不會花這個冤枉錢呢。

投保者對保險條款和自己的情況知道得一清二楚,而「保險公司」卻對投保者一無所知,不騙你騙誰呢?這在經濟學上被稱為「資訊不對稱」,這個領域被稱為「資訊經濟學」,它研究的目的就是「怎麼讓資訊更低成本的流動」「怎麼防止被騙」「如何讓人講真話,如何讓人信守承諾」,等等。

勞動力市場上的招聘就是乙個典型的「資訊不對稱」的交易。

我記得我頭一年招人的時候,研究了大量招聘話術,以判斷應聘者是否具有相應的能力,但到了第二年,我就只看學歷、工作背景這些硬指標了。

我發現,在對方做了充分準備的情況下,在網上到處都是應聘技巧的年代,想要靠幾十分鐘的對話去判斷乙個人的能力,還不如看星座。

按照「資訊經濟學」的說法,你的學歷、工作時間屬於「公有資訊」,你的專業能力、個人品質,屬於「私有資訊」。在資訊不對稱的情況下,用人單位最好的辦法,就是只相信「公有資訊」,而對「私有資訊」打折。

為什麼呢?舉乙個買二手車的例子。

在二手車買賣中,「外觀、行駛里程、使用年限」屬於可靠度很高的「公有資訊」,代表了車的「公允**」,「保養維修情況」屬於只有賣車人才知道的「私有資訊」,不管賣車的人吹得天花亂墜,買車人對此永遠是懷疑的。

為了保護自己,買車人通常會假定對方在說謊,開出乙個壞車的**。這樣,買到好車就賺了,買到壞車也不吃虧,這就是對「私有資訊」打折。

同理,在招聘中,大公司知名度高,「工作經驗」屬於保值公升值的「公有資訊」,一般從大公司向小公司跳槽,都會在這一項上提公升20%的薪水。

相反,不知名的小公司的「工作經驗」就是「私有資訊」,往大公司跳,用人方就要打折。

再來說一說,為什麼加薪幅度低於30%的跳槽等於降薪呢?這也跟資訊不對稱有關。

有經濟學家建立過乙個「次品勞動力」的模型。原理是這樣的:一家公司,能力最強的人最容易跳槽,能力最差的人最容易被辭退,但跳槽和辭退是無法分辨的「私有資訊」。

所以,履歷表上的任何職業變動,特別是在一家公司呆不滿兩年,都要被奉行「有罪假定」的hr們懷疑是「次品勞動力」。

也就是說,你的這一次跳槽,會導致你在下一次跳槽時價值下降,那麼,唯一的辦法就是在這一次跳槽時,預先把薪水提上去。再加上跳槽面臨的風險,達不到30%漲幅的跳槽,都是降薪要謹慎

這兩個因素疊加,使得從小公司跳到知名公司的薪水常常是「名義持平、實際下降」。

那麼,這種跳槽到底值不值得呢?我們還是要從「資訊經濟學」中尋找答案。

跳出「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迴圈

還是從「二手車交易」說起:剛才說到買車人的心態,甭管好車壞車,一律當壞車出價。這麼一來,拿好車的賣車人不幹了:憑什麼啊,我自己這麼愛惜車,你上手就給我打八折?不賣了!

這麼一來,二手市場上能交易的,就只有壞車了,時間一長,買車人也知道這兒沒好車,但壞車也是分等級的,買車人只能把所有的壞車當成「更壞的車」出價。

這個「劣幣驅逐良幣」的逆向選擇繼續下去,就會導致二手市場的崩潰。所以,資訊經濟學家認為,只要有「資訊不對稱」,交易最終都無法進行。

現實生活中,二手車市場還是活得好好的,這是因為有大量第三方評估機構在起作用,他們憑著專業經驗,提供了車輛的實際使用情況和真正價值,把「私有資訊」變成「公有資訊」,這就是打破了「資訊不對稱」。

在招聘中,你想證明自己的價值,思路也是一樣的,一定要把個人能力的「私有資訊」變成有公信力的「公有資訊」。

如何做到這一點呢?我先來分析乙個招聘中最「保值」的指標——學歷。

教育的主要功能是鑑別人才?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既然大家都知道學歷跟能力不能劃等號,那為什麼在招聘(特別是校招)中,名校學歷是決定性的因素?

有乙個經濟學家叫斯賓塞,他在研究了勞動力市場後,提出了乙個理論——教育訊號傳遞,並因此獲得了2023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斯賓塞認為:大學教育對於勞動力市場而言,最主要的功能不是培養人才,而是鑑別人才,把人劃成三五九等後,向用人市場傳遞**。

和氏壁的故事大家聽說過吧,教育就像和氏,把玉外面的石頭敲碎,看看裡面有沒有玉,有的話,就打磨一下,最後貼上自己的品牌——「xx大學出品」。

這就是大公司校招時那麼看中你是不是985、211的原因,不僅僅因為它們教育質量高,也是因為這些學校在招生時,已經幫你鑑別了人才。

在中國,起關鍵作用的是高考。這麼多年,大家一直在吐槽高考的缺點,可它仍然無可取代。因為它再不靠譜,也比你通過面試判斷乙個人有沒有能力要靠譜吧?

事實上,三年高中,基本上是乙個漫長的人才鑑別過程——無毅力的,淘汰;不夠聰明的,淘汰……

想一想,為什麼我們在本應放肆的青春期,把自己禁錮在書本的世界裡;為什麼別人上大學在玩,你卻要繼續辛苦,想通過考研換一所更好的學校?

因為你要把「勤奮、高效率、高智商」等等代表個人能力的「私有資訊」,轉化為乙個人人都能看得懂的「公有資訊」——985、211的學歷,去敲開另乙個更重要的「公有資訊」——知名企業的工作經驗。

把「私有資訊」轉變成「公有資訊」,意味著「價值上公升」,任何有價值的東西,想要獲得它,都需要付出代價。

高考,你付出了三年的時間;

二手車交易,要向第三方評估機構付費;

小公司跳槽到大公司,代價就是降薪。

但因為你的工作經驗變成了更有價值有「公有資訊」,而且,你還是機會把薪水恢復到正常水平,所以總體上還是乙個理性的選擇。

你能讓資訊有公信力

你就控制了一筆看不見的財富

用「降薪進入名企」的方式把「私有資訊公有化」,就算你一年後能把薪水調到正常水平,成本也很高。其實在資訊時代,總有一些更經濟的辦法,比如:

利用行業有影響力的交流機會,進入行業內人士的圈子,發出自己的觀點

利用網上專業論壇、有影響力的平台,發表自己的文章

利用有影響力的行業平台,幫助別人解決問題

參加行業內有影響力的評比…資訊」。

有人說,這不就是「混圈子」嗎?不一樣的,「混圈子」只能給你一張「門票」,無法證明你的能力。上面的方法都要求你去解決問題和發表觀點,其核心都是把「自己的能力」轉化成高知名度的「公有資訊」。

政治學說:誰壟斷了資訊的闡釋權,誰就掌握了權力;

經濟學說:你能讓資訊有公信力,你就控制了一筆看不見的財富。

如果說資訊就是財富,那麼得到的方法有兩種:

一種是利用資訊不對稱賺取利益,就像利用各種面試技巧,取得面試官的信任;

一種是讓自己的能力「公有化」,利用資訊透明化,來降低交易成本。

你喜歡哪一種呢?

為什麼說,OOo 3 0了不起?

昨天上午,我去了深圳軟體園區,鼓吹一通自啟動 u盤 內容 abc 今天上午,我要去 sun 中國 研究院詢問 staroffice 9.0 的有關情況。11月 19日,bruce byfield 發表文章,題為 sun公司為 staroffice 9.0 與自己較勁 sun wrestles its...

回答「為什麼跳槽」

在回答這個問題時不要抱怨,也不要流露出負面情緒。負面的情緒通常是能夠傳染的,應聘者總是在抱怨的時候,面試官就擔心如果把他招進來的話,他將會成為團隊負面情緒的傳染源,從而影響整個團隊的士氣。應聘者應盡量避免一下4個原因 1 老闆太苛刻 如果面試官就是當前招聘的職位的老闆,他聽到應聘者抱怨現在的老闆太苛...

程式設計師為什麼跳槽

程式設計師頻繁跳槽似乎成了乙個不可避免的現象。很多 請來所謂的職業分析人士,人力資源管理者座談,分析 看了看,多數屬於小兒科,很少有真正從乙個程式設計師的角度和眼光去看問題的。我認為,乙個程式設計師跳槽根本的原因,主要是公司團隊問題,其次是公司企業文化問題。很多人只看到了薪金問題這個表象,事實是,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