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的北大寺物證

2021-06-03 14:43:46 字數 3488 閱讀 8230

500年前的北大寺物證鄭州北大街清真寺系列之三

● 齊岸民

村長攝影配圖

寺裡的人說,清朝時,新疆哈密王曾經到過北大寺。還說,左宗棠、白崇禧也來過,唯有白崇禧的到來能夠被寺裡人肯定,阿訇王光慈說「*****」時,他見過白崇禧與寺人合影的**,鄉佬金小成說「他來,我都親眼見了。」歷史就是這樣,很容易遺忘,也很容易記起,只要有筆錄、有物證或人證。

明中葉往前,鄭州的地方文獻裡沒有關於回民、清真寺的記載,直到公元1552年(明嘉靖三十一年)那一年,第一部《鄭州志》成書。關於回民的文字只有寥寥幾筆:州城內有「回回巷」,是「回回群處」的地方。這竟是記述鄭州回族歷史最早的地方文獻?

《鄭州志》成書那年,寺北院的槐樹已經可以為先人們遮陽避暑了,它是那個時代迄今還「活著的歷史見證者」,倘若老槐樹有靈,它至少依稀記得往事,免除後人無謂的猜度。

可它不言不語。因此,關於鄭州最早的清真寺——北大寺,始建於何朝何時的確切年代,給後人留下種種猜測,一般見諸文字的說法是北大寺始建於明代中葉以前,此說框定年限至少泛泛了150年。

一些阿訇、鄉佬似乎更相信北大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元代,理由相當簡單:寺門的抱鼓石是元代的風格。有人提出質疑,那抱鼓石也許來自元代某建築的遺物,後被人「舊物再利用」亦未可知。

鄭州伊斯蘭教協會的主任買士馨說,志書裡沒有這方面的記載,所以不好說清楚。依情理,鄭州清真寺歷史不該早於開封的東大寺,東大寺有據可查的初建為明太祖洪武年間(公元1368年至1398年)。北大寺比較可信的始建,當在明代。

至今寺裡還儲存兩尊明朝宣德銅香爐,此爐可否視作物證確定寺的始建年代也有存疑。不過,歷史恰恰在宣宗宣德五年(宣宗帝在位公元1426年至1435年),鄭和第七次奉命下西洋,隨行兵員27500名,分乘60餘艘大船,揚帆渡海,航行最遠處到達非洲海岸。其目的竟單純到「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鄭和出使西洋,實在是中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壯舉,以後明朝出使海外者,都要稱頌鄭和之名,以懾服外邦。其情形很像漢朝出使西域的人,必稱頌張騫一般。那兩尊銅香爐至少「閱歷」了大明帝國的繁盛,「見證」了乙個回民鄭和(祖先原籍西域,元初移居雲南,父祖兩代均是回教徒)的卓絕功名。

宣德年間的銅香爐閱歷了,可它只能緘默。幸虧北大寺回民不為核實歷史而苦惱。他們只是把它當做先人的遺物,深鎖寺內,不肯示人。

北大寺望月樓前,6個石碑分立左右,都是清朝時的,較早的碑文為乾隆二十六年。碑文所記多為重修建築的來歷和捐資人的功德姓名,無涉清真寺歷史沿革。想必,先前是有碑文的,早年毀掉了?

我突然發現考證歷史是給自己找堵。其實,我是想佐證乙個城市清真寺始建的年代,由此進一步引證鄭州早期回民遷居史,我知道,近代的鄭州回民十之四五來自汴梁,「土著」(即早期定居鄭州的回民)的十之二三,其他則是鄰縣來的。我知道,汴梁回民在這個城市多操商業與小販,其他大概務農間或販賣公尺穀、蔬菜。我還知道,鄭州回民尚勇熱血,武進士沙春元(鄭韉惡 州人),1858年5月20日,身為固守天津大沽口營副將,親燃巨炮擊沉英艦兩艘,後炮台失陷,以身殉國。死後入祀昭總祠,賜雲騎尉職。回族革命黨人金承緒,醉心共和,1913年策應「二次革命」鄭州舉事,事敗就義……

我明白,那些百年之內涉及鄭州回民零星的資訊,能夠討教出來,再往前敘說,向誰追問?

假如北大寺始建於明代中葉以前或者屬於更早的年代,那回回的社群應該先於清真寺的建立。那麼最初的回民從何而來?那些散居河南各地的回回先前又是從**來?

**五年(1926年)成書的《鄭縣志》除續錄舊志之外,新增了「清真寺在州治東北」。如此記述也只是核定了今天北大寺區位,州治所在也即如今管城區區委。**十二年,河南通志局《鄭縣採稿》稱:「鄭之回教,來於唐時。」地方志書不僅惜字如金,還籠統得讓後人無從詳知細節,甚至無法判定它的真偽。

關於回民何時居留鄭州,買士馨以為不該在唐時,說元代還比較可信。他說,唐朝阿拉伯人來中國的,是些商人、貢使,都是上層人物。他們由海路登廣州、泉州口岸,到兩京,那個時候鄭州不大可能是他們的心儀之地。

元代情形不同了,隨著蒙古人的三次西征,或自願或被迫,大批的普通兵士、工匠來到中國,他們居留下來,和當地人婚嫁,在中國形成了乙個新的民族。故民間有此一說,「元朝回回遍天下」。

鄉佬巴士華說,回紇助唐滅史朝義,奪兩京(長安、洛陽)東追潰兵至開封,路經鄭州,一部分兵士就留下了。

買士馨以為,回紇兵呼嘯而來,呼嘯而去,當不會是鄭州早期的回回移民。

這些來自民間的歷史觀不是杜撰和傳說,是零星史料的個體解讀,但史書關於中國回民的記述是概略性的,無從奢望在涉及中國回族章節裡,尋覓到與鄭州相關的文字。

鄭州民間說法,是不悖史論下的推測。它可能千真萬確,但是沒有文字和物證,只能屬於推測。這也是我意圖引證北大寺始建的初衷。

我放棄糾纏,決意跟隨巴士華、買士馨的思路,迎著大漠南北回紇人縱馬一躍、揮閃著彎刀的鐵蹄急速南下,迎著阿拉伯商隊沉甸甸的奇貨珍寶由南中國海登陸北上……

我一直錯以為,僕固懷恩號令回紇兵南下助唐滅史朝義,是由西域滾滾殺將而來的,錯!唐玄宗時回紇崛起大漠西北,盡佔古匈奴之地。到了八世紀初,乃為黠嘎斯所迫,棄漠南北而居河西及天山南麓以至於今。此族丁令(亦作鐵勒)後裔一支,西人稱突厥,中國人則通稱回。回紇游牧民族,強悍而富於流動,歷史上曾臣服唐朝和大食。元朝,入居中國者不少。

安史之亂,唐兵的確打累了,毋庸諱言唐兵之所以能討平安史之亂,得力於回紇的「拉一把」,而那一場刀光見血的廝殺決定乙個王朝的命運。戰役的地點就在河南,其血跡灑濺的黃土路正是今天河南人極力倡導的「三點一線」旅遊線路。寶應元年十月,僕固懷恩與唐兵合力擊破史朝義十萬之眾於洛西昭覺寺,收復了東京(洛陽),乘勝克復了鄭州,汴州(開封),史朝義自濮州渡河北逃。

鄉佬巴士華所言回回唐代移民鄭州,正是基於這一戰役的鋪墊。目擊所限的史料,沒有鐵證,就不可輕言,至少在文字記述上不可妄言。我只知道,作為回報,洛陽之地的玉帛、女子,被回紇盡數掠去。

再來把目光注視到唐時廣州港、宋元時的泉州港。起初,我還是笨拙地想當然地以為,阿拉伯人過新疆甘肅的河西走廊東來。可事實上他們早期的入華方式,是由海路,從地中海、波斯灣,沿印度次大陸和南洋複雜的水道,貼著越南海岸北上,漸漸靠近廣州港,唐代的廣州是阿拉伯人在華最初的聚居地。北宋的泉州港和南宋的杭州,接替了廣州港,成了穆斯林來華新的落腳處,後來,他們又輾轉到揚州,順著大運河北上,足跡遍布北中國。

再來說元朝,這是乙個牛氣沖天的帝國,蒙古人在南宋時迅速崛起,它最先展露威武之地不是南下滅金滅宋,而是鐵馬滾滾西征乙個回教大國——花剌子模,順道蹂躪俄羅斯南部。

這一改變世界史的西征,竟起因於花剌子模訛答剌城守將亦納勒術疑把一支維吾爾商隊當了蒙古人的奸細誤殺,成吉思汗一怒血濺西域諸國。1258年,旭烈兀攜祖父成吉思汗的餘威,第三次橫行於兩河流域,**了包括末代哈里發在內的巴格達數十萬居民。

可是,蒙古人和後來的奧斯曼人、波斯人、英國人一樣均沒能永久占領這片土地。那場戰爭本身的殺戮,該被詛咒過的已經被詛咒了,它屬於我們後來者無力改變的歷史,但那場舉世罕見的由蒙古人組織的20萬金戈鐵馬般的軍隊,深深地改變了中國。

蒙古人有兩個特別的喜好,一是把俘虜作奴婢賞賜將士,另乙個是喜歡工匠。打西域時,他們招募1000名漢人工匠,製造火器隨軍征伐,又從西域驅使工匠到中國,元代的工匠地位之尊甚至高於讀書人。

蒙古人沒有想到他們會一下子統治那麼大的疆域,那麼多的民族,索性把絞纏不清的民族,劃為四等,一等自個獨佔,二等色目人(西域各族),三等漢人(包括女真、契丹、渤海、高麗等),四等南人(南宋漢人)。

色目人,尤其回回被器重,地方官吏有回回擔任。他們散居各地,與當地人婚姻。

年前的反思 2021 01 07

總的特點 效率低 愛分神 無法持之以恆 最近在趕東西,深感自己力不從心,老是胡思亂想,今晚簡單分析一下吧。1 或許真的想家了,各種事情吧,蠻想早點離開這裡,回家去。有些事感覺不太好說,但卻很折磨人。2 之前的實驗,中間資料也沒了,環境真的不容樂觀,感覺最近很背。3 從開學到現在,基本每天都三點一線,...

少林寺的組織結構分析

天龍八部 裡面講過枯榮老和尚一把火燒掉了 六脈神劍 劍譜的事情。之前天龍寺的幾個高僧討論過要不要用劍譜和鳩摩智交換少林72絕技,枯榮老和尚說我們自己的一陽指習練下去永無止境,何必要眼紅別個的武學?於是給否決了。相比之下,少林寺的態度大不一樣。記不住是 天龍八部 還是 倚天屠龍 裡面寫的,少林 行走江...

年前的面試經歷(六)

天色已暗,走出了5 樓。這次面試印象真深刻,直到現在,對當天的許多細節仍然記憶猶新。週末休息兩天後,周一來到互軟複試。這一次要進行機試,題目是模擬乙個許可權管理系統的核心功能,有登入 管理員平台 使用者平台。坐下來開始敲鍵盤後,感覺確實挺冷。從下午1點半開始到5點,有人跟我說就做到這裡吧,先去面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