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h.ebbinghaus)研究發現,遺忘在學習之後立即開始,而且遺忘的程序並不是均勻的。最初遺忘速度很快,以後逐漸緩慢。他認為"保持和遺忘是時間的函式",並根據他的實驗結果繪成描述遺忘程序的曲線,即著名的艾賓浩斯記憶遺忘曲線
的第一人。
根據我們所知道的,記憶的保持在時間上是不同的,有短時的記憶和長時的記憶兩種。
輸入的資訊在經過人的注意過程的學習後,便成為了人的短時的記憶,但是如果不經過及時的複習,這些記住過的東西就會遺忘,而經過了及時的複習,這些短時的記憶就會成為了人的一種長時的記憶,從而在大腦中保持著很長的時間。那麼,對於我們來講,怎樣才叫做遺忘呢,所謂遺忘就是我們對於曾經記憶過的東西不能再認起來,也不能回憶起來,或者是錯誤的再認和錯誤的回憶,這些都是遺忘。艾賓浩斯在做這個實驗的時候是拿自己作為測試物件的,他得出了一些關於記憶的結論。他選用了一些根本沒有意義的音節,也就是那些不能拼出單詞來的眾多字母的組合,比如asww,cfhhj,ijikmb,rfyjbc等等。他經過對自己的測試,得到了一些資料。
然後,艾賓浩斯又根據了這些點描繪出了一條曲線,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遺忘規律的曲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圖中豎軸表示學習中記住的知識數量,橫軸表示時間(天數),曲線表示記憶量變化的規律。
這條曲線告訴人們在學習中的遺忘是有規律的,遺忘的程序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丟掉幾個,轉天又丟幾個的,而是在記憶的最初階段遺忘的速度很快,後來就逐漸減慢了,到了相當長的時候後,幾乎就不再遺忘了,這就是遺忘的發展規律,即"先快後慢"的原則。觀察這條遺忘曲線,你會發現,學得的知識在一天後,如不抓緊複習,就只剩下原來的25%)。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的速度減慢,遺忘的數量也就減少。有人做過乙個實驗,兩組學生學習一段課文,甲組在學習後不久進行一次複習,乙組不予複習,一天後甲組保持98%,乙組保持56%;一周後甲組保持83%,乙組保持33%。乙組的遺忘平均值比甲組高。
二、不同性質材料有不同的遺忘曲線
而且,艾賓浩斯還在關於記憶的實驗中發現,記住12個無意義音節,平均需要重複16.5次;為了記住36個無意義章節,需重複54次;而記憶六首詩中的480個音節,平均只需要重複8次!這個實驗告訴我們,凡是理解了的知識,就能記得迅速、全面而牢固。不然,愣是死記硬背,那也是費力不討好的。因此,比較容易記憶的是那些有意義的材料,而那些無意義的材料在記憶的時候比較費力氣,在以後回憶起來的時候也很不輕鬆。因此,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是關於遺忘的一種曲線,而且是對無意義的音節而言,對於與其他材料的對比,艾賓浩斯又得出了不同性質材料的不同遺忘曲線,不過他們大體上都是一致的。
因此,艾賓浩斯的實驗向我們充分證實了乙個道理,學習要勤於複習,而且記憶的理解效果越好,遺忘的也越慢。
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艾賓浩斯記憶曲線--個性化的艾賓浩斯
上述的艾賓浩斯記憶曲線是艾賓浩斯在實驗室中經過了大量測試後,產生了不同的記憶資料,從而生成的一種曲線,是乙個具有共性的群體規律。此記憶曲線並不考慮接受試驗個人的個性特點,而是尋求一種處於平衡點的記憶規律。
但是記憶規律可以具體到我們每個人,因為我們的生理特點、生活經歷不同,可能導致我們有不同的記憶習慣、記憶方式、記憶特點。規律對於自然人改造世界的行為,只能起乙個催化的作用,如果與每個人的記憶特點相吻合,那麼就如順水揚帆,一日千里;如果與個人記憶特點相悖,記憶效果則會大打折扣。因此,我們要根據每個人的不同特點,尋找到屬於自己的艾賓浩斯記憶遺忘曲線。
四、「關於艾賓浩斯記憶曲線的定量性研究」
在美國2023年世界記憶學
大會上公布了乙個成果,是「關於艾賓浩斯記憶曲線的定量性研究」研究成果表明在人類大腦記憶過程中,在某一時間內,會形成三種記憶,即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和聯想記憶,如圖所示:
這個是乙個記憶事件,我們以乙個記單詞事件為例,當記單詞事件發生後,你在幾秒中之內會產生乙個「感覺記憶」,這個感覺記憶轉瞬即失,每個人各不相同,但基本上都在3、4秒之內,這個在記單詞時不會感覺太深,在什麼時候感覺深呢?感覺記憶之後還會有乙個「短時記憶」,也叫「工作記憶」。這個記憶的延續時間也各不相同,大概在4~16個小時之間,不同的人相差四倍,這個在什麼時候用到呢?比如:老師在課間給學生說:下節課要聽寫昨天學的單詞,你特別著急,下課後趕緊背,管不管用,管用!但是放學回家吃頓飯或玩了以下,就什麼也記不起來了,這是短時記憶,也是記完後馬上會消失掉。在這兩個記憶消失的過程中,會產生乙個長時記憶痕跡,這是我們最關心的東西,也是最有用的東西,你真正的記憶,學習乙個單詞,學習任何東西,都會用到長時記憶痕跡,它是乙個拋物線,就會有個最頂點,是個最高點,這是你這次記憶單詞的記憶最強點,這個點能產生乙個記憶強度,在這,還能產生乙個記憶時間t,在某個時間段,你對這次記憶單詞會產生乙個這次的乙個最強點,那麼,我們簡單的來說,如果有誰能找到這點,這個時間段t,在這進行第二次的拉高複習,這是最有效的,我們翻書,我們看小紙片,其實是在模擬這個t,這個重複時間,即記憶**序列是由每個遺忘點排列而成。
在美國2023年世界記憶學大會上公布了乙個成果,是「關於艾賓浩斯記憶曲線的定量性研究」這個這個研究終於找到拋物線的最高點了,科學家通過人機對話的方式找到了這個最佳複習時間間隔t和最佳的複習頻率。於是結合此次研究龍文(美國)科技發展****開發出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記憶核系統(memory nucleon system),它一種用來帶動學習的高度智慧型化專家系統。從此以後開創了人類記憶的新篇章。由於每個人的記憶曲線各不相同,導致記憶遺忘點(亦是最佳記憶點)也不同。記憶核系統通過簡單的人機互動,利用人腦記憶**序列法找到學習者的記憶遺忘點。然後會根據學習者的不同情況,逐漸調整到適合其自身的**序列,在學習時間接近學習者記憶遺忘點時,會重複學習者還沒有形成長期記憶的內容,決定英語單詞出現的頻率和次數,直到記憶遺忘點消失,以達到母語式的終身記憶。
科學家們評價說如果說內燃機的發明把人類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記憶核系統將把人類從學習過程中繁重的腦力勞動中解放出來。這場人類腦力的革命,將讓大腦突破其生理極限運轉,大大超越人類現有的學習速度,從根本上改變人類傳統學習方式。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保持和遺忘是一對冤家對頭。你對以前學過的知識能夠回憶起來,就是保持住了,如果回憶不起來或回憶錯了,就是遺忘。
法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hermann ebbinghaus)對遺忘現象做了系統的研究,他用無意義的音節作為記憶的材料,把實驗資料繪製成一條曲線,稱為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這條曲線一般稱為艾賓浩斯遺忘曲線,也稱艾賓浩斯保持曲線,它的縱座標代表保持量。曲線表明了遺忘發展的一條規律:遺忘程序是不均衡的,在識記的最初遺忘很快,以後逐漸緩慢,到了相當的時間,幾乎就不再遺忘了,也就是遺忘的發展是「先快後慢」。
遺忘的程序不僅受時間因素的制約,也受其他因素的制約。學生最先遺忘的是沒有重要意義的、不感興趣、不需要的材料。不熟悉的比熟悉的遺忘的要早。
從下面這個圖中
我們可以看到,人們對無意義的音節的遺忘速度快於對散文的遺忘,而對散文的遺忘速度又快於有韻律詩。
在學習過程中,對一種材料達到一次完全正確地背誦後仍然繼續學習,叫做過度學習。過度學習可以使學習的材料保持得好。
艾賓浩斯記憶曲線
知識進入大腦後只能形成短時記憶,短時記憶遺忘速度快 通過多次複習能把短時記憶轉換為長時記憶,長時記憶遺忘效果慢。1.節省法 2.重學法 3.公式 r n n n 100 r定義為記憶保持量或記憶保留比率 n為第一次學習材料時需要朗讀的次數 n為複習時朗讀的次數 1 艾賓浩斯記憶曲線的複習週期 6到1...
python實現「艾賓浩斯」記憶曲線表
赫爾曼 艾賓浩斯 hermann ebbinghaus 1850.1.24 1909.2.26 德國心理學家。1 複習的原則 時間間隔 20分鐘 1小時 8小時 1天 2天 6天 31天 重學節省誦讀時間百分數 58.2 44.2 35.8 33.7 27.8 25.4 21.1 2 複習點的確定 ...
艾賓浩斯曲線的濫用
艾賓浩斯曲線究竟有沒有那麼神奇,很少有人去質疑它,這篇文章至少提供了另乙個思考的角度。至少我們在複習的時候未必要機械重複,可能別的方式也有用,就像你去想乙個人,未必是一直念她的名字,也許想她的樣子,一起看過的電影也有同樣的效果甚至更深刻。以下是原文 url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可以算得上是最普及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