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行同行評審時,一般可以積累如下的度量資料:
(1) 評審文件或**的規模
對於需求文件的規模一般是採用頁或功能點為度量單位;
對於測試用例的規模一般是採用個或頁為度量單位;
對**的規模一般是採用行為度量單位;
對於設計或其他文件一般是採用頁為度量單位。
(2) 個人評審的時間週期,計量單位為小時;
(3) 評審會議的時間週期,計量單位為小時;
(4) 個人評審發現的缺陷個數,計量單位為個;
(5) 評審會議發現的缺陷個數,計量單位為個;
(6) 缺陷總數=在評審會上確定的缺陷個數;
排除了不是缺陷的發現,以及各位專家重複的發現。
(7) 個人評審的工作量,計量單位為人時;
(8) 評審會議的工作量,計量單位為人時;
(9) 評審的總工作量=個人評審的工作量+評審會議的工作量,計量單位為人時;
(10) 個人評審的速率=個人評審的規模/個人評審的工作量,計量單位為:規模的計量單位/人時;
(11) 評審的總體效率=評審發現的缺陷總數/評審的總工作量,計量單位為:個/人時
(12) 評審發現的缺陷密度,計量單位為:個/規模的計量單位
對於上述資料如何分析與使用呢?請看下面的案例:
場景一:某次需求審查,個人評審階段發現的缺陷為10個,會議上發現的缺陷為20個。
分析:對於審查這種評審方式,發現問題應該主要是在會前發現,而不是在記錄會議上,上述的資料表明個人評審時各位專家的投入不夠,本次評審的質量不高,需要考慮是否重新評審或者採取其他補救措施。
場景二:某次設計審查30頁文件,平均個人評審花費的時間為1小時。
分析:按照業內度量資料,進行設計審查時,平均的速率應該為不超過5頁/小時,本次設計審查個人評審投入的時間不夠。
場景三:某次**走查,花費了1個小時,評審了1000行**。
分析:**走查的速率太快,無法保證評審效果。
場景四:審查20頁的需求文件,有5個專家參與,其中2個專家a花費了1小時進行了個
人評審,其他3位專家沒有進行個人評審。
分析:2位專家投入的個人評審時間偏少,3為專家沒有準備,建議推遲評審的時間以便於各位專家事先進行準備,後者修改評審的方式為走查或技術複審。
場景五:某次**審查,專家a的個人評審速率為:1000行/小時,其他專家的個人評審效率約為300行/小時。
分析:專家a的審查速率太快,無法保證評審效果,建議安排其為記錄員。
場景六:某次需求審查,發現的缺陷密度為2個/頁,組織級的審查退出準則為1.5個/頁。
分析:不能通過評審,需要重新審查,並要進行原因分析,判斷是需求文件本身的質量太差,還是本次審查的水平高、準備充分或是審查的技術手段有改進。
場景七:某次需求審查的效率為1.8個/人時,組織級建立的基線為 0個/人時---1.6個/人時
分析:本次審查的效率超出了組織級基線,過程判定為異常,需要進行特殊原因分析,判斷是審查不夠仔細還是文件太簡單,或者是專家水平高等因素。
場景八:某次需求評審持續進行了1天的時間。
分析:會議週期太長,無法保證各位專家能夠高效地的投入到評審工作中,建議拆分為多次評審。
例解 如何分析同行評審的度量資料?
在進行同行評審時,一般可以積累如下的度量資料 1 評審文件或 的規模 對於需求文件的規模一般是採用頁或功能點為度量單位 對於測試用例的規模一般是採用個或頁為度量單位 對 的規模一般是採用行為度量單位 對於設計或其他文件一般是採用頁為度量單位。2 個人評審的時間週期,計量單位為小時 3 評審會議的時間...
如何有效的評審功能測試用例?
新手測試評審的總結分析 為用例評審提供乙個參考標準,保證評審的覆蓋率和有效性 測試組內部的評審 測試部門成員參與 專案組內部的評審 專案經理 架構設計人員 開發人員和測試人員參與 需求評審 需求實現流程圖評審 測試大綱評審 測試用例檢查 需求評審 a 檢查講解的內容無丟失 b 檢查需求理解無偏差 c...
例解 目標驅動的度量元識別方法
1 識別需要資料的人 person 服務經理 2 識別管理目標 goal 要解決的問題 problem 提高客戶請求的處理速度 3 定義如何量化管理目標 要解決的問題 3.1 識別被度量的物件 object 待處理的客戶變更請求 3.2 識別被度量物件的屬性 attribute 待處理的變更請求的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