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開發一千零一問系列之十一 需求誰做主?

2022-08-31 07:33:10 字數 1737 閱讀 8715

這是敏捷開發一千零一問系列的第十一篇。(之一,之二,之三,問題總目錄)

原來問題是這麼寫的:「每個人對美的認識不一樣,在產品開發過程中,該怎樣有效控制介面設計用時?」

大致是說有些人覺得這樣就得了,另外一些人覺得還不夠漂亮,不知道評審的時候該聽誰的。

這個問題有點另類,所以泛化成「需求誰做主」。

方案1:聽產品經理po的

這個是簡化的方案。

一般而言,我們總會挑選出正確的人,或至少是最正確的人——他對市場清楚,客戶明白,至少在業務方面比程式設計師經多見廣——來形成對需求的雛形,日後驗收的,也是他。

這個人就是po,product owner,產品的主人,產品經理。

不過,常常不存在乙個人這麼厲害,能超越和覆蓋其他人的眼光和見識,怎麼辦呢?

方案2:聽po團隊的

po團隊在產品管理系列中講過,是乙個高低、內外、業務與技術搭配起來的團隊,從各個角度,保證對產品的把握。

這個團隊不是乙個「投票團隊」玩少數服從多數的遊戲,而是各自貢獻特長互補的團隊,人們通過共享知識+集體思考來判斷哪個需求才是真正的需求。

方案3:做servant,不做owner

這個也是產品管理系列中提到過的,就是要真正為客戶服務,而不要太在意「自己的審美觀」。

對客戶而言,不同的操作,會有不同的價值觀,他們需要這些價值觀服務於自己的工作。作為程式設計師,有時候會持有不太一樣的價值觀,比如技術先進性,效能,美觀,而客戶卻對此不感冒。

假設乙個系統有一些自動的通知機制,應該在「我的通知裡邊」如何展示這些通知呢?

下面這個圖平淡無奇,開始的時候就想到了,大致如此:

一些看不太出來的細節從左到右包括:

1. 鬧鐘是「限期完成」,滑鼠懸浮時,上面出現限時的日期。

2. 三角是重要,圖示是通知型別。

4. 小人是單發的還是**的

5. 最右邊的倒數第二個圖示是「未讀」,點一下變成已讀。

6. 最右邊乙個是小旗子,點一下出現乙個下拉列表,選顏色。

這些,都是開發者(產品經理、程式設計師)的第一感。在開發到這裡的時候,我們問自己:當乙個使用者看到自己的通知時,有哪些核心價值需要滿足?

大致思考的結果及後續修改是:

1. 未讀的是型別中最重要的----這導致預設tab頁面從原來的「所有」改為「未讀」(圖中為方便顯示的是「所有」)

2.1 仔細看鬧鐘的左上角,每個事件距離現在還有幾天,用乙個極小的數字標識出來了,所以無需再「懸停」了

2.2 旗幟的顏色直接反映到通知內容中(比如「資料編輯」四個字是藍色的,和旗幟相同),這樣直接看文字比看旗幟再目光移動回來快很多。

2.3 旗幟上的下拉列表操作太慢,改為直接點選就按乙個順序自動切換(只能用乙個「爽」字形容啊)

3. 資訊不要太凌亂

……額,應該說這個我們還有點做得不好,原來的介面比這個還複雜,已經簡化過了,等下一步自己使用一段時間(我們「碰巧」自己用自己的產品),移除一些不太需要的資訊,或者放到不顯眼的位置上。

注意在這個案例中,沒有所謂「領導決定」「投票」這些內容,而是問「使用者在這裡有哪些核心價值需要滿足?

就是不要把「我」放到產品中的過於重要的位置上,而是讓使用者做主角。

「使用者"常常無法參加開發決策怎麼辦?其實當把握了使用者核心價值的時候,不只是產品經理或po團隊,一般的程式設計師也能為這個價值貢獻想法。如果沒有把握這個價值,就會變成幾個人無謂的爭執,無論po還是領導還是投票解決,結果都不會是最好的。

敏捷開發一千零一問系列之十一 需求誰做主?

這是敏捷開發一千零一問系列的第十一篇。之一,之二,之三,問題總目錄 原來問題是這麼寫的 每個人對美的認識不一樣,在產品開發過程中,該怎樣有效控制介面設計用時?大致是說有些人覺得這樣就得了,另外一些人覺得還不夠漂亮,不知道評審的時候該聽誰的。這個問題有點另類,所以泛化成 需求誰做主 方案1 聽產品經理...

敏捷開發一千零一問系列之十四 敏捷開發加班嗎?

這是敏捷開發一千零一問系列的第十四篇。之一,之二,之三,問題總目錄 正逢週末,又是愚人節,群中有人正在加班,想起上次培訓中間休息的時候,討論起這個 敏捷開發加班嗎 的問題,雖然後來沒有作為課後投票入選,但這裡也完整回答一下。敏捷開發加班嗎?樓下有人問到 敏捷和加班有什麼關係 補充這兩句。有些程式設計...

敏捷開發一千零一問系列之十四 敏捷開發加班嗎?

這是敏捷開發一千零一問系列的第十四篇。在這裡提問,之一,之二,之三,問題總目錄 正逢週末,又是愚人節,群中有人正在加班,想起上次培訓中間休息的時候,討論起這個 敏捷開發加班嗎 的問題,雖然後來沒有作為課後投票入選,但這裡也完整回答一下。敏捷開發加班嗎?樓下有人問到 敏捷和加班有什麼關係 補充這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