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者心理

2022-08-09 06:12:14 字數 2987 閱讀 4979

任何世間所取,必付出代價。雄心雖值得擁有,卻非廉價之物。---- 露西.蒙格瑪麗 加拿大女作家

如果願意和我交流的,這裡成為我的好友

關於受害者心理

今日在大本營翻閱各種文章,看到leo兄提到一類人。受害者心理。

所謂的受害者心理,就是憤憤不平的說,我有能力,但是懷才不遇。都是社會不好,所以我才這麼糟糕。換句話說,都是別人不好,我才這樣。我是好人啊,我是大好人。我老無辜了!

其實這種認知來自於錯誤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也就是說,對世界和社會的一些認識,是不正確的,扭曲的。無論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的確有一部分是社會造成的。但是也有一部分是個體的原因。也就是俗話說的,乙個巴掌拍不響。

就好像電流一樣,會從電阻小的地方通過。人也一樣,趨吉避凶,趨利避害。就好像有人說,有簡單的路不走,為什麼要走難走的路?要抄近路,不要繞遠路嘛。這種思路,來自於人類與生俱來的,恐懼。準確的說,是對未知的事物的恐懼,對未知的恐懼。對恐懼的應激反應,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會由於恐懼這種負反饋的影響,選擇一條盡可能快的解決的道路來走。解決的速度有多快,取決於恐懼的程度。

比如,死亡,人生最大的,也必須面對的恐懼。所有人都無奈的選擇了接受。因為沒有辦法逃避死亡。

比如,疾病。古代有從腠理轉移到骨髓的諱疾忌醫,扁鵲華佗也無可奈何。現在有積極面對的抗癌勇士,也有癱倒在地的病人。也就是說,這種刺激的刺激量,超過了這一部分人的刺激閾。而一次閾上刺激,是可以導致神經失常的。

悲傷五階段:否認,憤怒,交涉,消沉,接受。

總結一下,這一部分人群經歷了如下乙個過程。

1 否認階段。極力否認事實的存在,努力逃避去面對事實。

2 憤怒階段。少部分的接受事實存在,但是表現出由於事與願違造成的憤怒和不平。

3 交涉階段。尋求解決方案,想方設法解決問題。

4 消沉階段。在明確事實以後,從心理上還沒有能完全接受事實的存在,但是行為上業已做出一定反應。

5 接受階段。心理和行為上都已接受了事實的存在,並按照自己的選擇對事物進行處理。

這是心理學上總結的悲傷五階段。是乙個正常人面對悲傷必經的過程。這裡的悲傷不是僅僅指難受,也包含其他的刺激源。比如說,事業不順,感情受挫。

那受害者心理產生自哪乙個階段呢?

一般來說,產生自第三和第四階段。因為之前的行為導致了現在的境遇,無論如何,目前的結果不是自己所想要的。所以,要解決這個問題所需要付出的代價要超過自己目前的努力程度。例如,自己理想的月薪是一千,但是公司只給八百。那要達到一千,就要付出比現在多一些的努力。因為當前社會的認知裡,這一部分努力的價值就是八百而不是一千。

那麼,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所帶來的消耗也就要大於現在的消耗。換句話說,生活的愉悅程度有所下降。假設每天晚上學乙個小時可以拿到月薪八百,那麼現在就要學乙個多小時才能拿到一千。

更廣義上的來討論的話,因為現有的生活已經被我們所接受。付出多少,收穫多少,都已經習以為常。現在要打破這種局面,勢必要在一定時間和一定空間範圍內造成影響,並且需要重新尋找和適應一種生活節奏。而由於現有的節奏不論是健康或不健康,正常或不正常,都已經被接受並且被「習以為常」,所以,要打破它所付出的代價,會成為乙個問號。

我要打破它麼?

要打破它。

那我就要面對未知的生活,要面對我從來沒有探索過的區域。會不會遇到危險呢?會不會很困難啊?萬一一不小心,摔了一跤,怎麼辦?疼啊……

不打破它。

那我就可以繼續現有的生活了啊。這是我已經習慣的生活。不會摔跤,自然不會疼咯。但是我已經失敗了啊,現有的平衡已經不存在了啊,這可要怎麼辦呢?

然後,轉折點出現了。(因為是談受害者心理,所以略過努力奮鬥的,打破僵局的那一種選擇)

因為不平衡了啊,因為我已經被定義為失敗了啊。不管是工資低,還是位置低,總之是不夠成功啊。怎麼辦呢?問題是一定要解決的啊,不然心理會不平衡的。

那麼,怎麼解決呢?

既然不想去奮鬥,也就是不想通過正面的積極的努力去解決問題,而又必須要解決問題,就會順理成章的選擇另外一條路。

自我欺騙。

自我欺騙是指這樣一種情形,我知道某事和我的慾望,意志,想法,觀念等等作為人本身的屬性相矛盾,而我卻仍要做,於是給乙個理由來說服自己。由此看來,原欲就是人生來就有的,道德阻止它,阻止它的道德就是自我欺騙。但我們不是只有原欲,我們在拋棄原欲選擇道德時不是一種小孩子給不及格試卷改分的自以為聰明的盲目欺騙。人類之所以會有道德,是因為道德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好的文化(文化這詞似乎不準確),我們克制原欲也是因為它需要克制,至少克制之後的所獲利益是大於失去的(用利益和獲得這樣的詞來說道德的緣由,我想是庸俗和片面的)。我們不是在騙自己。既然原欲是人的生來就有的,那麼人就很清楚它的要求與形式,人們在一定程度上克制它的這種行為,也是人生來就有的,猴子沒有我們在理性上克制的這種行為,所以它是動物。若說先有原欲,再欺騙再克制再出現道德未免把人類的文化史與從猿到人的過程搞混了。道德隨人而來,也是人的必有屬性,狼孩沒有道德,因為它不是我們這樣的生活者意義上的人,我們從不為失去原欲的為所欲為的權利而煩惱,因為道德有著更大的力量。

關於道德緣由(不用起源這詞,因為那是生物學的說法,道德關乎人性),實在還有很多問題與道理。討論是必需的,但如果把它和物理上的外力或之類的機械因果說法來思考,就失去了它作為人的屬性的鮮活性與生活本身模糊的圖景,人始終是最複雜的。

切入本文的議題,也就是受害者心理來說。我們需要乙個東西來應對失敗這個字眼。一般來說,有三種方式。第一,努力奮鬥。第二,精神失常。第三,自圓其說,也就是自我欺騙。

自我欺騙要怎麼做?上面說過,要選擇最近的一條路。那就是嘴皮子。也就是說,埋怨,辯解,控訴。並且在這些行為中尋求心理安慰並逐漸的信以為真。

而由於自我安慰的便捷性和易得性(動動嘴皮子就來了,不花錢不跑腿的,還不容易麼),會讓人沉浸其中不能自拔。另一方面,由於自我安慰帶來的心理體驗是正向的,簡單的說也就是快樂的,所以會不由自主的一遍一遍的重複。這也就是「受害者」們沒事就祥林嫂一樣的嘮叨的原因。可以算是精神鴉片了。說一次就能證明一次「我」的正確性,以及由於不可抗力造成「我」的失敗並不會歸咎於「我」這一點所帶來的自我安慰的愉悅,形成了

正反饋,倒過頭來促使這種行為再次加劇。

也許有同學要問,為什麼一定會逐漸的信以為真呢?這裡插一句題外話。如果一直處在矛盾的對立面上,努力or不努力的問題如果一直沒有解決,就會陷入我上面說的第二種解決方案,精神失常。至於具體原因,因為超出本文**範圍,不做贅述。

諾頓誤殺門事件續 賽門鐵克賠償受害者248元

諾頓誤殺門事件時隔一年之後,首例司法賠償判決已經由廣州市天河區人民法院作出。昨日記者獲悉,作為第一位起訴向賽門鐵克軟體公司 諾頓防毒軟體的生產商 索賠的誤殺事件受害者的廣州市民劉先生,在判決中獲賠248元。受害市民索賠1644元 原告劉士輝向法院起訴稱,他在2007年2月28日購置了一台台式電腦,並...

受害者和安全專家眼中的物聯網安全

在 物聯網安全 誰來為之負責?中,作者從製造商 ip開發人員和客戶三方面詮釋了各自眼中的物聯網安全。那麼,受攻擊的受害者以及安全專家又將作何解釋呢?最後,關於真正的物聯網安全,要如何實現這一切呢?攻擊的受害者 隨著物聯網攻擊變得更加普遍和更危險 我認為黑客目前還沒有將這些新工具用到極限,帶來最災難性...

南韓男子縱火砍死6人 受害者多為中國女性

10月20日上午,居住在首爾論峴洞d考試院 一般是供學生考試期間臨時居住的很狹窄的單人房間 的5名女性被凶犯鄭某的亂刀下砍死,1人在逃離大火後死亡,另有7人受重傷被送往醫院。當天,鄭某在考試院三樓桌子上噴灑引火性液體後實施縱火,並在三樓入口處向逃離火災現場的人們亂砍亂殺。案發現場建築為四層樓,其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