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心得(第一百九十五集) 羅國正

2022-07-21 12:30:16 字數 4130 閱讀 4195

美學心得(第一百九十五集)

羅國正

201812月)

2847、美的起點是主體本身,是感官和大腦,核心是大腦,最終在大腦落實。客體可以是誘因,但有時主體可以不要主體外的事物而產生美感。主體的大腦可以將主體的意象,或主體的某部分作為審美物件,誘發出美感。弄清這個根本的問題,就弄明白了美學的根源和邏輯起點。不然的話,就會漸行漸遠,離題萬里。

2848、狄德羅說:「從單一的關係的感覺得來的美,往往小於從多種關係的感覺得來的美。」其實,單一的關係的感覺有強的,有弱的。多種關係的感覺也有強與弱之分。多種關係的感覺,是很容易將感覺分散,有時還不清晰以哪種關係為中心。單一關係的感覺較易聚焦。看來狄德羅未體驗過中國儒、釋、道所講的寧靜致遠、靜坐、禪定、品茶、休閒等等帶來的美感。當然,如果多種關係的感覺,都朝著乙個中心聚焦,從而產生強烈的美感,這往往會比單一的關係來得強烈。

2849、關係與美感有兩種情況:有的是確定了關係才產生美感,有的是產生了美感才確定關係。有些是越複雜的關係越美,有的則越簡單就越美。不能一概而論,只能因具體的美感主體、具體的審美物件、具體的情景而定。

2851、半理性半隨意而產生的美感,是正常成年人美感的一種常態。只有在特殊的情景中,才能躍過理性的藩籬,享受著自由的美感。當美感在不得不精確地利益計算下才產生,這種美感就不純粹,大打折扣。在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種被迫的無奈,一種無奈的悲哀!

2852、藝術與現實的關係,須辯證地理解,首先要將它們分出兩個層面:物質與精神。第二,所謂藝術與現實的分別,是相對意義上理解的。如果從絕對意義看,藝術本身也是一種現實。第三,藝術的載體是物質的,藝術的表達是精神的。第四,藝術既是模仿現實,又是創造自己的現實。哪怕藝術創作主體的本心是不帶任何創意去全力全真地模仿自然,其結果也是一種創造,因為本來宇宙間是不存在這個作品的,他為人間帶來了新的作品,這作品就是藝術創作主體的「新生兒」。更何況藝術創作主體本心是帶著創意去創作呢?第五,無論藝術創作主體的本心用意是怎樣,一經進行藝術創作,其作品就必然是物質與精神融於一體的產物,是不可分割的、新的生命體。就算藝術創作主體不用主體以外的任何物品,如人體行為藝術,也走不出物質和精神所圈定的宿命。因為人體是物質的,人體的任何有目的的活動是由人的精神活動所控制的。所以,任何藝術活動,都必然留下人的痕跡、精神的烙印。第六,所有的藝術創作主體,首先是自然人,然後是社會人。其實在形成自然的過程中,在母胎裡生成的過程中,已帶有諸多的社會因素,因為懷孕的母親同社會有太多的聯絡,她的肌體是在社會不斷影響中形成,她的生物電流、氣場,她的行為習慣都是離不開社會影響中產生的。如此等等,這都必然影響著正在孕育中的生命,加上,人類很早就有了分工,懷孕的母親所需的食品,最終變為營養供給肚子裡的生命,都充滿著社會的資訊,……。第七,藝術一方面要在現實中獲取素材、資訊、能量等來創造性地篩選、整合、加工,這現實主要包括自然、社會、歷史上留下相關文化、藝術創作主體自身和自己的活動的圈子等。另一方面,生成的藝術品很多又反哺於現實,主要是表現在當時的社會影響,還有一部分對今後的歷史產生影響。第八,藝術與現實的關係,始終處在四十二維時空的運動中,尤其是偉大的藝術品,它體現著對歷史的學習、繼承的因素和關係,作品的形成和內容呈現出歷史的脈絡;在現實中反映了創作主體生理狀態和精神狀態,體現出創造力,創造出新的客體——作品,一方面確證了主體本身,另一方面影響了當下現實社會;創作主體在創作藝術品的過程和作品還會對未來的歷史產生影響,這種影響有可能會逐步減弱,以至消亡,也有的被後人不斷地加以放大,影響越來越強烈。第九,人們不應將藝術與現實的關係理解為單一的、線性的關係,而應理解為立體的、動態的、放射性的、連鎖反應的關係。藝術與現實的關係既有直接的、也有間接的、跳躍的、遙感的關係。常呈現出以乙個藝術家或多個藝術家、藝術群體及其作品以不規則的一波一波球狀地向外放射的狀態,可涉及眾多領域、行業、人群等。這種「涉及」既表現出藝術和現實內在的關聯性,也體現出外在的關聯性。當然,這些關聯性,既有必然性,也有眾多的偶然性。第十,藝術的真實一方面不同於現實的真實,另一方面又是現實中的一種真實。就算是乙個以完全虛構生成的作品,人們都知道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這樣的事物,但作品一旦生成,現實中就確實真實地存在了這作品。大家都知道藝術的真實不同於歷史的真實,問題是藝術的真實自身也有歷史。藝術的真實不同哲學的真實,但不少藝術的創作過程和作品卻在表述著哲學,以具象的形式訴說著抽象的邏輯,尤其是有的偉大的藝術品,它的內在結構和外在表現,充滿著嚴密的邏輯性。人們還可以看到現實的作品與藝術家之間的嚴密的邏輯聯絡。這方面鑑賞藝術品的專家有深刻的體會。所以,人們應辯證地看待藝術與現實之間的微妙關係,……。

2853、濃情厚意的藝術,才容易激動人心。這如和真人相處的道理具有相似性。

2854、歷史畫家除有嫻熟的繪畫技巧外,還要有崇高的精神境界,要站在歷史的維度上,深入了解歷史的程序、態勢,理解人物的生活習慣、行為細節,尤其是要深入了解英雄的狀態與內心世界的聯絡,與歷史事件的微妙關係,同時善於捕捉到關鍵性的**一刻。用瞬間來高度濃縮、概括表現出時代的精華,達到反映出歷史的真實和所傳達的偉大精神,讓創造出來的藝術品展現出永恆的光輝。如果只會阿諛奉承,將偉人繪畫成沒有精神內涵的輕飄靚仔靚女,這就背叛了歷史原貌,那不是作品,而是垃圾,汙染了人們的心靈。

2855、激情和冷靜、感情和理性、美的享受、嘗試和多種力量的制衡等等,常常被人們自覺或不自覺地通過對核心利益、所帶來的後果的計算,作出了折衷性的平衡,或策略性的處理。人們這種思想、言行,在藝術創作上,也常反映出來。這種反映不只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有表現,還在藝術品走向市場之前有**,走入市場後作出的具體安排。本來很多事情是藝術家內部的運作,這些運作是什麼意思,成熟的藝術家是心知肚明的,秘而不宣的。往往也出現一批不成熟的藝術家,出於眼紅、妒忌、呱呱大叫,將不應講的話,對行內發起攻擊,並宣揚出去,搞到那批成熟的藝術家們目瞪口呆,大家不歡而散。所以,這些不成熟的藝術家很難進入成熟藝術家的核心圈,像無主孤魂在外圍遊蕩。所謂「藝術界」的內涵,可能只有藝術界裡的人才能深刻理解。政治、軍事、科技、經濟等圈的情況也是如此。

2856、當乙個人修煉到思想、言行及其作品都達非常自然又充滿理性,或其理性都充滿自然時,當然,這是難能可貴的事,很美。從另一面去理解,人一旦成了這樣,人又被自然和理性所奴役了。因為,自然和理性是乙個普遍能接受的標準,如果大家從小都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去修煉,就會出現千人一面,創作的作品也是主題趨於一致。人類的偉大之處在於精神的自由,感情的博大和奧妙,既可按自然、理性行事,也有能力在精神世界裡,躍過自然和理性的藩蘺。為什麼書畫家在創作時,有時要喝點好酒呢?其中乙個作用是喚起激情,突破長期修煉中形成的慣性,這種慣性常被一般人視為自然和理性的美,但如果非常熟識這些書畫家的行內人,他們是深深知道,這創作主體又在重複著舊作,沒有新的創意。這時,書畫家藉著酒力,就隨時有可能打破既有的定勢,取得意外的奇蹟。當然,應該主張喝酒不要過量,以不傷身心,又有助於創作出新意,給人新感受的作品為佳,而不應過分地發揮。這也證明了,人是可以不被奴性、慣性所役使的。

2857、如果乙個作品,忽視了藝術地對讀者感情的影響,很難成為傳世之作。

2858、欲念當然會啟用人的美感,這點從古到今都有美學家提及這類問題。其實,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相互之間的人體氣場同頻共振,近距離當然會感覺強烈,甚至較遠距離都產生或強或弱的感覺來啟用美感的神經。還有,由於互相愛慕之深,一想起對方的形象,或看到對方的**,體內的精、氣、神也迅速提公升,美感勃然而生。這些現象更進一步,則是無須接觸,無須想起物件的形象,只要想起物件的名字,或代表對方的符號,整個狀態進入了興奮狀態而產生強烈的美感。圍繞著這類現象,我近年來問過很多朋友,絕大部分人都沒有這種體驗。這是一種高境界的美感體驗,也是高層次審美的乙個標準。對此,我還嘲笑過身邊一些好朋友說:「常自認自己如何了得,連這種美感體驗都沒有,不是白活了一輩子嗎?」後來,我也冷靜地思考分析了這個問題:先天敏感度低,後天又少練中國傳統的內家功夫,人與人之間用情不深,都是假情假意地做人,更難遇上同頻率的物件,這樣的人,就算遇上這樣的物件,也會隨時錯過了。所以,肯定就無法有這種高層次的美感體驗。其實,這類美感,在越親血緣的人中,或越親近的人之中,最容易引起,因為這是天然的緣分,或近空間距離所生成的緣分,具有某種必然性。但在很多朋友、情人之中,不容易發生或形成,因為這帶有很大的偶然性,如果偶然遇到了這種緣,在人群中也是概率非常之小的。這層次的美感,確實須要美學的研究者,借助多學科的配合攻關,得出正確的結論,從中發現相關的美學原理。這種美感,不能只用抽象的、純理性的、機械邏輯推理來解釋。什麼叫緣分呢?這裡已包含了緣分的重要奧秘。這極可能是人與人之間的生命波場、氣場、思維所形成的資訊能量場、「量子糾纏」之類等等的原因在發生著微妙作用。很明顯,這裡已經從特定的角度提出了對「緣」進行審美的乙個重要的美學課題。這個領域奇妙無比。

(待續)

美學心得(第一百九十五集) 羅國正

美學心得 第一百九十五集 羅國正 2018年12月 2847 美的起點是主體本身,是感官和大腦,核心是大腦,最終在大腦落實。客體可以是誘因,但有時主體可以不要主體外的事物而產生美感。主體的大腦可以將主體的意象,或主體的某部分作為審美物件,誘發出美感。弄清這個根本的問題,就弄明白了美學的根源和邏輯起點...

美學心得(第一百九十七集) 羅國正

美學心得 第一百九十七集 羅國正 2019年2月 2681 馬斯洛提出的最高境界是 自我實現 換乙個角度來理解 表述,即 自渡 而優秀的公益人物,他們不單是 自渡 而是達到 自渡和渡人 從美學的角度對人格進行審美,當然,能自渡並渡人比只自渡的境界要高 光環要大 更多彩。2682 長期以來,很多學者從...

美學心得(第一百九十六集) 羅國正

美學心得 第一百九十六集 羅國正 2019年1月 2859 緣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 或精神,或物體和精神相結合的在時間 空間上所發生的關係。這種關係既表現為歷史相傳 繼承 延續 發展 運動 變化的關係,也表現為空間上相連 相鄰 相互影響的關係,同時,這種關係既表現出有深有淺,有單一的,有多樣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