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到/etc/default/grub檔案,我直接抄了人家的文章,感覺那wiki確實寫的很詳細,所以就用上拿來主義了。
這次是分析該檔案,因為這是grub必讀的檔案,也記錄著控制grub工作的環境變數,所以**一下grub的工作核心。
研究幾個常用的環境變數:
grub_timeout=10
grub_cmdline_linux_default="quiet splash"
grub_disable_linux_uuid=true
grub_disable_linux_recovery="true"
第乙個變數是很常見的,功能是更改從啟動選單進入到系統的等待時間。具體效果請看啟動選項介面的倒計時標誌。
第三個變數比較有意思,這個變數可以覆蓋/etc/fstab檔案裡的引數,預設是注釋掉的。功能就是將"/"以uuid方式來標記,對於虛擬機器來說,真的很難受,很長很長的一串字元佔了螢幕,但卻是沒法讀的資訊。所以我一般是去掉注釋,讓fstab檔案來控制。
第四個變數也是預設注釋掉的,功能是新增乙個進入修復模式的啟動選單,具體說來請看/etc/grub.d/10_linux檔案。我一般也注釋掉,其實我們會發現,這是啟動介面裡高階選單內的乙個選項,一般真用不到,一旦系統出毛病了,也就忘了有這個選單了。所以我就去掉了注釋。
注意,一旦修改了/etc/default/grub檔案或者/etc/grub.d/目錄裡的檔案,你就應該更新一下/boot/grub/grub.cfg檔案,這樣你的更改才會生效。在debian系列的系統中可以使用update-grub命令更新/boot/grub/grub.cfg檔案。在常見的linux發行版中,請使用下面的命令更新該檔案:
grub-mkconfig -o /boot/grub/grub.cfg
grub2的/etc/grub.d目錄下的指令碼檔案
ubuntu10.04之grub2詳解
grub 中vga的設定
關於開始的那些事
人總是有惰性的,當然我自己深有體會。一直有個想法想寫寫自己的blog,但隨時間的推移,很久都沒付出行動。最近工作專案開始不那麼忙了,維護乙份自己的blog的想法愈發強烈了。想把自己的一些想法,或者看到的一些有用的東西給大家分享,也給自己留下成長的痕跡。我從小喜歡看書,各種各樣的書屬於不求甚解的狀態。...
關於coredump的那些事
今天在網上搜了一些有關coredump的知識,簡單記一下,以防忘記 core dump檔名的模式儲存在 proc sys kernel core pattern中,預設是core 主要是今天比較鬱悶,要除錯程式crash,就用ulimit c unlimited設定了一下core檔案的大小,但是測試...
關於STL 的那些事
今晚參加訓練。樹狀陣列的練習,傻乎乎的用stl做了一晚,雖然題沒做出來,不過對stl的查詢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關於stl。輸入輸出 vector push back pop back stack push pop queue push pop 頭 front 尾 back priority qu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