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看到多遠的過去,就能看到多遠的未來。要**未來是很難的,但是看看過去和現在,我們也許能悟出一些道理。在工業史上,一種新技術代替舊的技術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人生最幸運之事就是發現和順應這個潮流。從文字中可以看出,吳軍博士對科技、對創新、對網際網路都充滿「虔誠」信仰,吳軍博士致力於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特別是統計語言模型的研究。谷歌黑板報上發表了《數學之美》系列部落格,不過,《數學之美》那本書籍,暫時還沒有讀。同時,吳軍博士又很會寫文字,文字的內容前後關聯又特別強,這是一般人不容易做到的。國內的阮一峰算是其中一位,《未來世界的倖存者》已經出版成書籍,這本也是很值得一讀的。
和吳曉波的《激盪十年,水大魚大》這本書不同的是,吳曉波是以時間為主線來敘述每個時間內發生的事情;而吳軍博士,是以科技迭代為主線,讓我們去了解美國的科技公司,讓更多的人更多的人看清科技工業的發展規律,抓住機遇。吳曉波是經濟學家,吳軍是懂經濟的科學家。人的商業知識和眼光不是天生的,需要不斷地、有心地學習(一萬小時定律,需要刻意去練習),吳軍博士就是乙個永葆好奇心,持續學習的人。
當然,書中也提到了科技與投資的關係。風險投資的過程其實就是乙個科技公司創辦的過程。科技像是我們這個社會的大腦,而金融則是血。任何乙個公司的創辦都離不開資金。可以說,沒有那些資金的注入,也就沒有現在世界上的這些網際網路巨頭;而網際網路巨頭不斷成長,又為那些資本帶來了巨大的盈利。相輔相成,互相成長。
矽谷為什麼叫做矽谷?而矽谷又是怎麼變為了網際網路創業的天堂。舊金山灣區之所以得名矽谷是因為早期這裡的公司大多數是半導體公司或者計算機硬體公司。但是,最早誕生於矽谷的真正的半導體公司是仙童半導體(fairchild semiconductor)。後來,英特爾和微軟相繼崛起,微軟控制了人們使用計算機時無法繞過的介面——作業系統。當作為作業系統開發商的微軟和作為不可替代的處理器製造商的英特爾達成合作的時候。
電子計算機和 ibm 的名字是分不開的,就如同**和 att 分不開一樣。一方面,ibm 因為有了計算機得以持續發展了半個世紀,另一方面,計算機因為有 ibm 的推廣,才從科學計算應用到商業領域和人們的日常生活。
蘋果最初是便宜的低端品牌,現在成了高階的時尚品牌,這看似矛盾的兩方面,通過蘋果的創始人史蒂夫·賈伯斯很好地結合了起來。乙個公司創始者的靈魂常常會永久地留在這個公司,即使他們已經離去。蘋果公司很好的延續了賈伯斯的創新基因。
網際網路是在不斷迭代的。
網際網路1.0——可以說是技術的創新
代表:微軟,甲骨文,雅虎等等。
甲骨文公司看中了當時市場最大的資料庫軟體,開發出和 ibm 相抗衡的 sql 資料庫系統,很快靠「賣軟體」的方式占領了市場,並且僅僅依靠資料庫系統一種應用軟體就成為了世界上第二大軟體公司。甲骨文成功後,矽谷很多人紛紛效仿辦起了各種各樣的軟體公司,包括很成功的做 photoshop 的 adobe 和財務軟體 turbo tax 的 intuit(google的鄰居)。
網際網路2.0——可以說是商業模式的創新
網際網路2.0公司的乙個普遍特點就是專注於打造通用的平台,而由社會上的開發力量和廣大使用者補充成完整的服務,從wikipedia 到facebook 都是如此。
以 google 和 yahoo 代表的網際網路公司,顛覆了以微軟代表的軟體公司向每乙個終端使用者(end user)收錢的商業模式。
很多國家都投了大量的資金建造自己類似矽谷的科技園,以鼓勵創新,但鮮有成功的。主要是因為其它地方很難再複製矽谷的天時(二戰後 it 工業的發展)、地利(背靠斯坦福和伯克利)和人和。而這其中,人和是最重要的,它就是在矽谷發展起來的新型的生產關係。這是矽谷在全世界最特殊的地方,並充分保障了創新。在生產關係中,在以科技為主的行業,生產資料的作用微乎其微,像微軟和 google 這樣的公司,除去現金後,資產佔不到市值的十分之一。那麼人的作用就是關鍵,具體講就是利潤的分配方式和人與人的關係。科技公司的期權制保證了各級雇員除了工資以外,可以從公司的利潤中分到一杯羹。
矽谷能成為科技之都,而且長盛不衰,必有它高明之處。其中最關鍵的一條是保證機會均等。任何人、任何國家和制度都無法保證我們的社會絕對公平,(事實上也沒有必要追求絕對公平。)但是,乙個好的制度要保證每個人有均等的機會。在矽谷謀職,簡歷固然重要,但是個人的本事(包括和人打交道的軟本領)才是各個公司真正看中的。(上海,深圳在注重人才這方面,特別明顯;相較於北京來說,京城太注重學歷了,但是,中國有句古話,高手在民間,這也是為什麼北京有那麼多人才流向了深圳,上海,杭州,成都等等城市的原因。插一句話,北京的回龍觀原先不是學區房,但是靠廣大的程式設計師把回龍觀早就成了學區房,從乙個側面也反映出北京不太注重人才。)
吳軍博士在2023年出版這本書的時候,對中國的擔憂,到現在改變的跡象也不太明顯。中國的現實問題是, 人們似乎不需要靠科技的進步和實業就可以取得財富。看看中國富豪榜的構成,有幾個人是貝爾、福特這樣的發明家,又有幾個是洛克菲勒和卡內基這樣的實業家。幾乎所有富豪們的財富,或者來自於**,或者來自於房市。當人們不再把房市、**作為最快的掙錢手段時,就是中國可以誕生下乙個google 的時候了。科技的進步,不可能通過房地產泡沫, 或者**泡沫來實現。
中國進入影響人們生活的網際網路時代,從2023年就如火如荼的發展起來了,到現在已經十年。可以說,是當時的全球經濟危機,讓中國這頭睡獅覺醒了。恢復經濟靠什麼,短期靠基礎建設, 因為它在創造工作機會上見效快。長期靠科技產業(it),因此每一次經濟危機,就導致我們對科技的依賴越來越強。而所有的科技公司都必須經歷這次金融危機的洗禮。那時候的校內網,飯否,微博等等,使民營經濟獲得了極大的資訊,之後,越來越多的網際網路公司如雨後春筍一般的誕生,而且,與當時中國的三駕馬車——出口,消費,投資並駕齊驅。越來越深層次的改變人們的消費習慣,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2023年,中國的網際網路公司,以batj為前鋒,先後進入後流量戰時代,ai、大資料、雲計算甚至區塊鏈等新技術即是未來的導向,也是科技企業新的希望。abc時代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基於雲計算和大資料技術的智慧型化將改變整個商業社會的格局。贏得c端市場還是第一步,平台資源能力的較量也只是競爭的一方面,更激烈的角逐現在才剛剛開始。
十年,彈指一揮間。即使用盡筆墨,也講不完所有的故事。十年前,有人貌似在山頂,但正在走向下坡;十年後,有人看似在谷底,卻蓄勢待發。人如此,事亦然。許多的成功,都是從一件小事開始;許多的變革,都是在不動聲色中發生。十年前如此,十年後亦然。
《浪潮之巔》讀書筆記
下面引用亞馬遜的推薦語 浪潮之巔 不只是一本歷史書,除了講述科技頂尖企業的發展規律,對於華爾街如何左右科技公司,以及金融風暴對科技產業的衝擊,也多有著墨。此外,浪潮之巔 第2版 套裝上下冊 也著力講述很多尚在普及或將要發生的,比如微博和雲計算,以及對下一代網際網路科技產業浪潮的判斷和 因為在極度商業...
讀書筆記 浪潮之巔
偶然間在豆瓣看到了這本書 發現國人寫的書評分竟然有那麼高就開始看了 在我看完後印象裡,這本書是一本it史書 也是一本教程 可能對業界牛人來說裡面講的幾種基本原理,什麼摩爾定律 安迪 比爾定律 反摩爾定律,還有作者總結的70 20 10律 諾威格定律之類的都很熟悉 但這的確減少了我不少一直以來對it發...
讀書筆記 浪潮之巔
前言強尼 400萬股持股比例27 價值80萬美元 迪克 200萬股持股比例13 價值40萬美元 亞平天使投資團 250萬股持股比例17 價值50萬美元 山姆 415萬股持股比例20 價值415萬美元 強尼 410萬股持股比例20 價值410萬美元 迪克 210萬股持股比例10 價值210萬美元 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