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算不點評任何東西。我打算在整個過程中只提問題,不做解答。可能講述乙個場景或者圍繞書中的場景或觀點來提問題。不解釋,不回答,不評點。
——與編輯就評注版風格進行的討論,代引言
有本書名叫《演員自我修養》,我很好奇地去找來看了看。原來不是一本,而是兩部——第一部討論的是「體驗」,第二部討論的是「體現」。更完整地說,講「修養」的這兩部,其實是四卷本中的
二、三卷;前一捲為引子,討論「我的藝術生活」,後一捲則討論「創造角色」。
整部書名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
講這乙個小片斷的目的,便是引出這「體系」兩個字來。我們談「自我修養」也好,談「修煉之道」也罷,亦步亦趨地實作下去,到頭來充其量只是摸透了一些邊邊角角。如果我們看不到這個體系的前情與後續,這條「從小工到專家」的道路便永無盡止。
體系是如何形成的?
自我修養的「體驗」,是對「我的藝術生活」的回顧;而「體現」,則是對「自我」的展示;審視自我才能避短揚長,進而把乙個新作的角色演出「我的」味道。真正的演員是能將自我融進角色的,唯有如此,他才不可超越亦不可模仿——無可替代。可見,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抓住了演員進化的本質:演我→我演。而這個本質,僅僅通過學習「如何修養」是無法了解的。
同樣的,即使是百千次地閱讀《程式設計師修煉之道》,即使將這些「道」記得爛熟於胸,行得游刃有餘,若不能看到它的體系,就仍然離作者所述的「程式設計師」還很遠。
你得站在作者的角度來讀書。
換而言之,你得思考:作者正在怎樣寫他的思想?
作者寫過乙個故事:
弗里吉亞的國王戈爾迪斯曾經繫過乙個沒有人能解開的結。據說能解開戈爾迪斯結謎題的人將會統治整個亞洲。亞歷山卓大帝來了,用劍劈開了這個結……他後來的確統治了亞洲的大部分。
我第一次讀到這段文字的時候在想:嗯,亞歷山卓大帝求解的方式不同。因此,我進而得到乙個結論:這個求解的方式是可以學習和重現的,所以這並沒有什麼了不起。但是,顯然的,即使我用同樣的方式劈開了這個結,我也不可能變成亞歷山卓大帝。
過了一天,再讀這段文字時我的想法卻變了:嗯,不是求解方式不同,而是亞歷山卓大帝對「解」的認識不同。
你如何認識你所面臨的事物,決定了你的行動與收穫。
如同我看這本書,自一開始便不是看作者欲傳授的方法,而是關注作者的思想以及思想、方法以和表達的體系。
在最初決定讀這本書時,我在目錄頁之後寫下了如下
5個問題:
1、可否將所有章節分成
3個部分,並用
3個詞分別概括它們?
2、憑感覺說,從標題中你認為這些文章是一種什麼樣的品味?
3、可否通過標題來找出乙個你想要反駁的觀點?
4、為什麼一定要找乙個觀點來反駁?
5、(至少從目前來看)這本書的寫法有沒有什麼是你不喜歡的?
隨後我便忘掉了這些問題。
放下先入之見,我開始讀書。
我不斷地提出種種問題。
直到讀到第
43頁時,我寫道:這些內容到底在講什麼啊?
我的意思是:它們為什麼會被放在一起?或連續?或相關?或互證?
我再一次回到目錄,回到上面的
5個問題。大概用了兩分鐘,我畫下了一副圖(圖中的數字是篇章的序號)。
於是,此後我的評注中就只有感想可言,而沒有問題可問了。
提出問題,跟隨問題,思考——這就是我的讀書法。
這也是我的架構方法。
回顧上述過程,這既是對乙個體系的認識的過程,亦是抽取這個體系的架構的過程。
那些散落在書頁旁邊的評注,讀者可無視、略讀,或棄若敝履。
周愛民2023年4
月杭州
不可能解開的謎題
該書的這一版次是英文版原版 帶原版頁碼 由學鏞 在這裡在這裡 與我合寫的點評,點評是中文。我主要評點內容細節,也就是各章內插入的只言片語,以及後來補寫的第 七 八兩章的全章點評。以前做過 大道至簡 的點評版,深知排版可能給閱讀過程帶來的困擾。而該書在 點評 的排版設計上確實很花了些功夫,其效果遠超我...
袁紅崗的程式設計師修煉之道
2007年04月12日 15 55 00 袁紅崗的程式設計師修煉之道 引言 袁紅崗1994 年加盟金蝶,1996 年在整個行業還處在 dos時代時最早成功開發出基於 windows 平台的金蝶財務軟體,開創了依靠技術創新推動企業快速發展的典範 1998 年成功開發出基於三層結構元件技術的金蝶 k 3...
袁紅崗的程式設計師修煉之道
袁紅崗的程式設計師修煉之道 引言 袁紅崗1994 年加盟金蝶,1996 年在整個行業還處在 dos時代時最早成功開發出基於 windows 平台的金蝶財務軟體,開創了依靠技術創新推動企業快速發展的典範 1998 年成功開發出基於三層結構元件技術的金蝶 k 3系統並引入金蝶企業應用軟體 率領當時的金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