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義:
「偽元素」,顧名思義。就是它建立了乙個虛假的元素,並且將其虛假的元素插入到目標元素的內容之前或之後。
2:特點:
a、它在實際文件中不改變什麼,但是對使用者可見,可以通過css控制,原始碼中看不到
b、偽元素如果沒有設定「content」屬性,偽元素是無用的。
你可以設定content屬性值為空,並且僅僅把他當做乙個內容很少的盒子,例如
#example:before
然而,你不可以完全的移除content屬性,如果你移除了,偽元素將不會起作用。至少,content屬性需要空引用作為它的值(即:content:「」)。
c、插入的內容在頁面的原始碼裡是不可見的。只能在css裡可見
同時,插入的元素在預設情況下是內聯元素(或者,在html5中,在文字語義的類別裡)。因此,為了給插入的元素賦予高度,填充,邊距等等,你通常必須顯式地定義它是乙個塊級元素。
d、注入的內容將是有關聯的目標元素的子元素,但它會被置於這個元素的任何內容的「前」或「後」。(切記不是元素的前和後)
e、content屬性的值,置為空字串或是插入文字內容,還有額外的選擇
首先,你可以包含乙個指向乙個影象的url,就像在css裡包含乙個背景影象一樣
p:before
注意不能使用引號。如果你將url用引號括起來,那麼它會變成乙個字串和插入文字「url(image.jpg)」作為其內容,插入的而不是影象本身。
當然,你可以包含乙個data uri代替影象引用,正如你可以用css背景一樣。
你還可以選擇atrr(x)中的函式的形式。此功能,「把x屬性的值以字串的形式返回」
a:after
attr()函式的功能是什麼?它得到特定屬性的值並把它作為插入的文字成為乙個偽元素。
CSS中的before和 after偽元素使用詳解
如果你一直密切關注著各種網頁設計的部落格,你可能已經注意到了 before和 after偽元素已經在前端開發中獲得了相當多的關注。特別是在nicolas gallagher的部落格中,後期運用了很多偽類元素。nicolas gallagher使用偽元素用靜態的html標籤建立84個gui圖示。為了補...
css3中的偽類before和after常見用法
before after偽類相當於在元素內部插入兩個額外的標籤,其最適合也是最推薦的應用就是圖形生成。在一些精緻的ui實現上,可以簡化html 提高可讀性和可維護性。國外這兩個偽類應用相當的普及以及興盛,不過貌似我們這邊前端er們普遍缺乏使用這兩個偽類的意識,要使用頂多也就是跟風的 清除浮動 應用。...
css3中的偽類before和after常見用法
before after偽類相當於在元素內部插入兩個額外的標籤,其最適合也是最推薦的應用就是圖形生成。在一些精緻的ui實現上,可以簡化html 提高可讀性和可維護性。國外這兩個偽類應用相當的普及以及興盛,不過貌似我們這邊前端er們普遍缺乏使用這兩個偽類的意識,要使用頂多也就是跟風的 清除浮動 應用。...